摘 要:只有了解初、高中物理教學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分析出學生從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銜接困難的影響因素,才能對高中物理教學進行有的放矢地教學,才能使初、高中物理教學有效的銜接,才能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高中銜接;物理教學;影響因素
我們從事高中物理教學的教師,只有了解初、高中物理教學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分析出學生從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銜接困難的影響因素,才能對高中物理進行有的放矢地教學,才能使初、高中物理教學有效的銜接,所以,本人通過對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教育學理論進行分析,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一、教材方面
初中教材難度較低,趣味性強,教材多由實驗、日常生活實例導入,通過現(xiàn)象和簡單分析得出淺顯的物理規(guī)律,內容具體不抽象,計算方面也只需要應用簡單的代數(shù)計算即可。而高中教材重視理論,知識量大、概念多、規(guī)律多,從定性分析轉變?yōu)槎糠治?,不但要掌握物理?guī)律,還要學會物理學研究方法,研究對象也不再單一而變成復雜的動態(tài)過程,計算方法要更廣泛地應用函數(shù)、作圖和極值法等,學生往往覺得難度過大。
二、思維能力方面
初中學生思維能力停留在形象思維上,對直觀具體的內容較容易理解,大多數(shù)問題以直觀實驗和自然現(xiàn)象為依據(jù),通過形象思維獲取知識,但高中物理則需要學生具有抽象思維能力,也就是邏輯思維能力,要求學生對問題進行多層次、多方面的分析,通過抽象、歸納探究物理規(guī)律,得出結論。而高一學生抽象推理、分析理解、歸納演繹等方面的能力還沒有進行挖掘和鍛煉,所以學生一般難以適應。
三、學生學習方法方面
初中物理知識淺顯易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只是死記硬背知識點,而沒有對知識點進一步理解,做題過程中經(jīng)常套搬公式,而沒有對做題思路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而高中物理概念、規(guī)律、公式以及題型都較多,要求學生具備更多的學習能力和技巧,僅以機械記憶為主的學習方法已經(jīng)不足以解決問題。因為高中物理題目題型復雜,只有理解定義、公式后才能正確接替,這使得學生束手無策,望而生畏。
四、教師方面
高中教師一般不了解初中的學習模式和學生的學習習慣,由于教師長時間地應對高考訓練,并不了解初中學生的認知情況,完全按照高中的教學手段去進行教學,不懂得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適應高中的學習,而且由于教學任務量也較大,也沒有細致地研究課改后物理教學的有效實施,這些都使學生很難適應高中物理的學習,使學生失去物理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而產生抗拒心理。
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高中物理學習中不但能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能更清晰地掌握物理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幫助學生順利跨越臺階,從而使素質教育在初、高中物理教學中得到有效的貫徹執(zhí)行,以順利完成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過渡。
參考文獻:
羅媛媛.試論高中物理教學中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新課程,2010(05).
(作者單位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學 就讀大學:延邊大學理學院 物理系學科教學〈物理〉專業(yè))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