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舉例說明了小學德育教學的重要性,并且從培養(yǎng)習慣、開展《品德與社會教育》、開班會、在教學中滲透、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引導等五個方面提出了對孩子進行品德教育。
關(guān)鍵詞:德育;教育;小學生
德育是教育教學的核心,是一切教育之本。德育有利于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有利于社會的進步。德育的好壞關(guān)系到整個民族的整體素質(zhì),關(guān)系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所以,教育工作者應當把德育放在首位。
當今社會中學生由于受到不良風氣的影響,缺乏吃苦耐勞,不能獨立自主,打架罵人,缺乏責任心比比皆是,更談不上道德教育的提高了。這是時代的悲哀,但更是教育的悲哀。
那么,怎樣對小學生進行德育呢?我認為認為主要通過如下途徑:
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非常重要,所以應該從學生一點一滴的小事抓起??吹嚼軌驉圩o環(huán)境、有責任心地將垃圾撿起,遇到老師主動問好,在學校衣帽要整齊,放學時站路隊……這些平凡無奇的小事,其實更能反映出學生行為習慣的好壞。所以,教師要從學生生活中的小事抓起,建立良好的道德習慣。
二、利用《品德與社會》課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shè)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chǔ),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綜合課程?!镀返屡c社會》課程的宗旨是提高青少年的公民素養(yǎng)。首先在目標上,要把重點放在培養(yǎng)信念和習慣上。這里的信念和習慣指的是道德信念和道德習慣。我們要利用課程資源,結(jié)合兒童生活實際,對小學生進行良好的品德教育。
三、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
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必須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地建立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能夠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是貫穿于各學科教學的,因此,我們要充分挖掘、尋找教材內(nèi)容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滲透點,加強德育。小學生喜歡模仿老師的言行,所以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嚴格要求自己,在學生面前樹立良好的形象。同時教師還要不斷為自己充電,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學校對教師評價要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把政治理論水平、育人效果、師德作為衡量教師的重要內(nèi)容,而不要單一憑分數(shù)論高低。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該把班主任單獨評議改成與自評、互評、家長評議相結(jié)合??s短評議時間,及時與家長溝通。
四、利用主題班會,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
教師要重視主題班會對德育的作用,主題班會要有思想品德教育,能夠樹立輿論、陶冶情操,鍛煉學生能力的功效。教師不能只追求學生成績,忽視了學生德育的培養(yǎng),這樣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發(fā)展。如我們經(jīng)常開展“爭做禮儀小學生”“誠實守信,做文明小學生”“父母小幫手”等主題班會。利用集體的力量使學生受到感染,從中受到教育,能夠陶冶學生情操。另外,班主任要通過主題班會對班里隨時發(fā)生的情況,給予正確引導、正確處理,樹立正面典型,使學生明辨是非,這樣主題班會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德語才能得到提高。
五、重視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
作為學生家長,需要高度重視孩子的品德教育,重視培養(yǎng)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對孩子的錯誤行為要及時糾正,用巧妙的方法來孩子進行思想教育。作為家長應積極地為孩子創(chuàng)建和睦、幸福的家庭環(huán)境,讓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讓學生在家庭中得到不同的全面發(fā)展,學會交往,學會合作,鍛煉實踐能力。
總之,德育是教育教學的核心,是一切教育之本。德育需要教師采用多種途徑,因材施教,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思想,后面開創(chuàng)小學生德育新局面。
參考文獻:
吳惠.學校教育重在立德[J].中國教師,2005.
(作者單位 吉林省梨樹縣第二實驗小學)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