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標準下的英語教學,不管是在教學理念還是教學方法上都對教師的教學有新的要求。針對教學經(jīng)驗和真實情況,綜合了當前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對英語教學過程以及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總結和反思,并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法,意圖引發(fā)一些思考,對同仁今后的英語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英語教學;教學過程;教學問題
英語新課程標準強調英語教學不僅使學生掌握語言技能,同時還要透過語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以及文化交際意識,并提倡英語教學應該以學生的體驗幫助學生找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活動應以學生興趣和能力的發(fā)展為中心,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英語,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一、英語課堂教學淺談
一堂課時間雖短,但也是一個相對獨立完整的系統(tǒng),是一個復雜的微觀教學過程。就提高一堂課的教學效率而言,教師應該在課前、課中以及課后這三步下足功夫。
課前教師要充分備課。備課包括備教材,充分研讀教材、挖掘知識內部聯(lián)系,精當安排所講內容的詳略、先后順序、講練結合等;備學生,把握自己班級學生的性格、學習特點、語言水平以及學習需要等,結合這些特點來設計教學。備課時,教學目的與要求建立在教情和學情的充分認識上,根據(jù)學生真實情況列出教學重點和難點,并結合教材和學生特點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法。在教法上,提倡“后教法時代”,應該遵循“教有學法,教無定法“,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不迷信于一種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備課越充分、教案設計得越詳細、越科學合理,課堂教學效率就會越高。
課中,準確及時地根據(jù)學生的學情調整教學設計。不考慮真實的課堂情況,死搬教案的上課達不到好的教學效果,畢竟教學設計是建立在教師對教情、學情的主觀認識上,與真實的情況難免有偏差。所以,在真實課堂上教師應針對學生對課堂的實際反應,對原有設計進行適當深化或者精簡來解決發(fā)生在課堂教學現(xiàn)場的問題,例如,如何處理學生在學習教學重點與難點時出現(xiàn)的意想不到的障礙;如何處理課堂“突發(fā)情況”等。
課后,教師應及時地對教情和學情進行總結和反思。一節(jié)課結束之后,教師對課堂教學過程、教學設計、教學表現(xiàn)進行反思,思考教學效果如何,有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找出存在的問題,包括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為、學生的表現(xiàn),分析問題原因并嘗試提出修改或者優(yōu)化方案,為之后的教學做準備;對于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亮點”、靈感或者想法,及時記錄,善于和理論比較結合,力求升華,為以后教學和反思行動研究提供素材和經(jīng)驗。
二、當前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英語教學似乎一直存在著投入多產(chǎn)出少的問題,結合自己的英語教學經(jīng)歷以及目前的英語教育形勢,筆者認為當前英語教學存在以下問題。
大班授課制約教學效果。按教育部核準的53人一個班,中國的班級人數(shù)是國外的兩倍多。即使在像師大附中這些教育資源充分的學校每班也有將近40個學生。班級人數(shù)過多,必然導致教師的關注不能到達每一個學生身上,課堂上師生間的互動、生生間的互動以及個體的表現(xiàn)機會相對減少,有些課堂活動因學生人數(shù)太多而得不到充分展現(xiàn),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效果。但是針對當前中國的教育現(xiàn)狀,實行小班上課似乎不大現(xiàn)實,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在課堂上,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鼓勵和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小組學習,使學生多參與到英語課堂學習中。
學生英語程度參差不齊給教學帶來困難。由于學生個人興趣、教育情況以及家庭背景的不同,很多班級內部英語學習情況分化現(xiàn)象嚴重。這樣參差不齊的水平會對教師的教學帶來很大困難,教師很難設計出同時滿足不同層次學生需要的活動,可能出現(xiàn)高水平的學生“吃不飽”,水平略低的學生“啃不動”的情況,大大降低教學和學習效率。所以,有條件的學??梢試L試實行英語學科分層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和指導,因材施教。
傳統(tǒng)的考試制度和評價模式誤導英語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束縛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由于考試制度以及教學評價制度的影響,部分英語課堂教學仍舊是教師“一言堂”,教師以講語言點為主,罔顧學生語言技能、學習策略、情感態(tài)度的發(fā)展,而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枯燥的語言知識,繼而對應于失去興趣。這些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上的偏差使得英語教學備受爭議,社會批評其投入大,效果甚微;學生感覺過于枯燥,提高少;教師職業(yè)倦怠,缺乏動力。而新課改強調英語教學應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探究性學習代替?zhèn)鹘y(tǒng)的接受性學習,因此,在英語課堂上,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觀念,除了重視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外,還要注重學生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與審美價值觀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同時,也從根本上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在體驗、參與、研究的過程中去學習外語,誘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內在深層動機。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外文學院〈研究生〉)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