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計算機作為一門操作性較強的學科,一定的應用能力對學生的健康發(fā)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能力;自主;任務;氛圍
信息技術教育已經超越單純的計算機技術訓練階段,發(fā)展成為與信息社會人才需求相適應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由此不難看出,計算機技術對我們日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自主探究
以往的計算機教學,我們常常采取的是先傳授知識,后上機操作的教學模式,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學習當中。在素質教育下,教師可以采取任務型教學模式,讓學生自主操作。例如,在教學有關“文字處理”的時候,我引導學生自己在網上復制一篇文章,自主“試用”Word中的功能。首先,我先讓學生明確一些基本的“撤銷”“保存”“另存為”等基本的功能。之后,我讓學生自主“試用”對文字進行處理。這樣的過程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對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任務驅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計算機已經被廣大教師應用到各科的教學當中,課件展示則是最常見的一種形式。在PPT教學中,我借來了各班語文任課教師制作的課件。讓學生仿照著制作出一個相似的課件,當然,可以有自己的特色,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背影。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在教師給出的模板課件中進行修改,要創(chuàng)造出有自己特色的課件。在這個過程中,課堂的主體完全交給了學生,學生的應用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三、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計算機新課程標準指出:“營造良好的信息環(huán)境,打造
終身學習的平臺?!币簿褪钦f,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在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中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意識。我認為,教師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并重拾學習的信心,從而培養(yǎng)學生應用計算機的意識。
總之,學習計算機知識不是為了完成一張卷子,也不是為了應對會考,而是為了應用,為了處理一些相關的信息。因此,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作者單位 湖南省永州市工商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
編輯 武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