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了《環(huán)境微生物學》課程的實踐教學改革。改革從實踐內容選擇、教學方法、教學資源、考核評價等四個方面進行。課程內容選擇以工作任務為導向,充分利用教學設備;推行實驗準入制、實況錄像教學及“教賽”結合教學;形成視頻、實況錄像、自編實驗指導書多層次實踐教學資源;在實踐考核中引入實況錄像,改革考核形式。課程進行的實踐教學改革取得了較好效果。
關鍵詞:環(huán)境微生物;實踐教學改革;實況錄像;實驗準入制
《環(huán)境微生物學》是高職環(huán)境監(jiān)測與治理技術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必修課。本課程從實踐內容選擇、教學方法、教學資源、考核評價等四個方面嘗試進行了實踐教學改革。
一、實踐內容選擇
從工作任務導向分析,學生在從事污水處理廠調試、運行等工作過程中需用到本課程知識。根據崗位能力要求選擇本課程實踐內容,主要分為四大塊:
1.微生物鏡檢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讓學生利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污染治理常見微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
2.微生物培養(yǎng)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讓學生通過微生物的培養(yǎng)及分離掌握微生物生理。
3.微生物馴化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讓學生掌握微生物在馴化過程中分解污染物的原理及過程。
4.微生物作用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讓學生掌握常用污水生物處理法中的微生物種類、指示作用及異常情況處理。
二、教學方法
本課程實踐教學改革從實驗準入制、實況錄像教學法、“教賽”結合教學法等著手。
在實踐教學中采用準入制,即學生不預習、課前不填寫實驗報告的不允許做實驗。由于明確了學生的任務及不執(zhí)行該任務的后果,學生均能認真進行實驗前預習,從而使學生明確了實驗目標,提高了實驗
效率。
在教學實踐中,各類教學資源的獲取與豐富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本課程進行了實驗實況錄像錄制并運用到理論及實踐教學中的教學改革。在錄制學生實驗操作實況中,能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性、榮譽感、責任感,使學生提高了操作技能;在播放錄制好的錄像時,能讓學生更有興趣及親切感,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習效果得以增強。
本課程通過“教賽”結合強化學生實踐技能。在技能競賽組織過程中,要求所有學生都要參與比賽。且比賽與課內的實驗實訓結合,不占用課外時間,學生參與程度高,積極性高,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三、教學資源
本課程利用的主要實踐教學資源有:視頻教學資源、實況錄像、自編實驗指導書等。
動態(tài)的視頻教學資源被認為是能改善教學質量的良方。本課程除了從網絡等途徑獲取視頻資源外,自制學生實驗操作實況錄像,不論對實驗教學本身還是反饋于理論教學,都獲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本課程編寫了針對本校學生就業(yè)方向及本校實驗儀器設備的實驗指導書。除了微生物實驗室儀器設備,實驗指導書還將水處理實訓室中與微生物利用相關的儀器設備的使用納入其中,促使學生進行系統(tǒng)性學習。
四、考核評價
前述教學方法及教學資源中的實況錄像,主要在學生實驗考核階段進行,因此改革了實踐考核方法。學生經過平時實驗操作及實驗考核準備階段的訓練后,能達到較熟練的程度,錄制出效果較好的錄像。通過錄像這一要求,促使學生充分重視實驗操作考核,也反饋于理論學習,從而使學生在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上達到更好的效果。
本課程經過不斷的教學改革,已積累了較多教學資源及教學經驗,教學效果在不斷顯現中。也將繼續(xù)不斷探索實踐,尋找更大的突破。
參考文獻:
[1]郝卓莉.基于工作過程的環(huán)境微生物課程體系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11(25):252-290.
[2]余純麗.運用綜合手段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對環(huán)境工程微生物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6(4):411-414.
項目來源:本文系2012年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服務廣西交通發(fā)展,基于就業(yè)導向的環(huán)境監(jiān)測與治理技術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12JGB347。
(作者單位 廣西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