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計算機教育工作者,應當積極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以及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如此方能使自身的教學活動與新課標的理念實現(xiàn)完美的融合,并以此為基礎,切實促進初中學生計算機綜合素質的提升與進步。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計算機教學;綜合信息培養(yǎng)
《義務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指出:“初中信息技術課程設置的最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綜合信息素養(yǎng),從而為其日后更好地適應、融入信息化社會環(huán)境之中奠定良好的基礎?!蹦敲?,作為一名初中計算機教育工作者,應當如何才能使自身的教學活動與新課標的這一理念實現(xiàn)完美的融合?下面,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對上述話題展開探討。
一、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義務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計算機課堂學習活動中的真正主體”,要求教師在計算機教學活動中不但要徹底摒棄以往純粹“灌輸式”“填鴨式”的理論教育模式,還要有效“放手”,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之上,讓他們自主探究、歸納所要學習的具體知識點。這樣一來,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積極性,另一方面還可以極大地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多項綜合素質,從而實現(xiàn)一舉多得的良好教學效果。
二、面向全體學生開展教學
受家庭環(huán)境、教育經歷、學習習慣等多項因素的影響,不同學生的計算機基礎也不盡相同。教師若是一味地忽視學生的客觀學習差異,采用統(tǒng)一、整齊劃一的模式開展教學,不僅會使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產生“吃不飽”的感覺,與此同時還會使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出現(xiàn)“吃太多”的感覺,給他們造成沉重的學習壓力與負擔。因此,這種教學模式可謂弊端重重。
《義務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提倡:“面向全體學生開展計算機教學活動”,這就要求教師依據(jù)學生的實際基礎以及學習情況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計劃,并施以不同的教學策略。這樣既能有效避免上述尷尬教學狀況的產生,還會真正促進全體學生都能得到進步與發(fā)展的機會與空間,收獲兩全其美的預期教學效果。
總之,初中計算機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既要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又要面向全體學生開展教學,促進全體學生計算機修養(yǎng)及其綜合素質的更好提升與進步。相信,如此方能推動初中計算機新課改的廣泛實施與普及,為切實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素質做好最充分的準備。
參考文獻:
李瓊.淺析如何提高初中計算機教學質量[J].家教世界,2012(12).
(作者單位 陜西省長武縣亭口鎮(zhèn)初級中學)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