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曼
(西安航空學院 基礎部,陜西 西安 710077)
世界經濟的發(fā)展加強了國際交流與合作,特別是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許多國際跨國公司設立了在我國的業(yè)務,流利的英語口語和書寫水平已成為我國當代大學生必要的交流能力。根據(jù)近幾年國家教育部在15所全國高等學校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在我國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英語教學中,大部分學生,尤其是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不能用英語進行有效的溝通。英語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具備足夠的溝通能力,因此在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尤其是英語口語溝通技巧是大學英語口語的重要目標。
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差,在英語課上,大部分學生由于英語水平的差異并不能緊跟教學進度,造成老師在課堂上唱“獨角戲”。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課堂上通常沉默,氣氛沉悶,英語口語交流能力非常薄弱。主要的原因是這些學生對英語口語不感興趣,主觀能動性的欠缺制約了英語表達能力。
現(xiàn)階段,我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過于重視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在英語課堂學習到的詞匯和語法的直接目標對準了英語四級和六級考試,學生的英語學習具有明顯的功利性。課堂教學缺乏足夠口語情景交流教學的學生,希望通過英語學習國外的社會互動,外國文化和其他方面的知識,但由于測試壓力教學條件師資水平和學生素質等方面的原因,大學英語文化教學的內容是嚴重缺乏的。課堂教學仍然是以教師為中心,缺乏課堂師生互動,教師完全控制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只是在教師的帶動下,被動地參與課堂活動,教師提問大多局限于書本的內容,師生之間缺乏有意義的英文情景交流。
國內大學英語教學,從性質上來看,雖然屬于外語教學,但二十一世紀的英語教學不僅是幫助學生獲得英語閱讀這一學科能力,同時培養(yǎng)他們使用英語溝通技巧。這里所說的能力是英語能力的一個對應詞,指的是英語有效溝通能力。英語學習者只有在語言知識能力達到一定的水平前提下,在能具備這種能力,能用英語進行溝通。關鍵是交際能力語法能力,社會語言能力和策略能力,語法能力,語言使用的正確語法,詞匯和語言形式的表達和理解能力。社會語言能力,在不同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中使用適當?shù)恼Z言能力,將信息傳遞給聽眾的能力,包括使用通訊設備通訊過程中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三種能力的交際行為互動,溝通才可以順利,因此被稱為“交際能力的三維”。
所謂的激勵,是指鼓勵學生參與英語學習活動。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英語教學方法,根據(jù)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鼓勵他們學唱英語歌,看英語影碟等多種英語趣味學習方式激發(fā)學生。在外語教學過程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有學習英語的潛力,比如他們發(fā)音清晰,語法知識牢固,造成英語成績不理想關鍵原因在于他們缺乏信心。所以教師要鼓勵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讓學生知道,只要掌握外語學習的方法,英語成績是可以循序漸進地提高的。同時,教師要因材施教,即根據(jù)不同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分為初,中,高三個階段,針對不同英語能力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鼓勵英語學生從英語口語的基礎做起,例如背誦句子,段落加強語感,或讓他們大聲、流利地朗讀課文,還可以讓他們分小組對話表演。在課堂上,考慮到不同層次的學生,讓他們在各自原有的英語基礎上提升。
語言和文化是統(tǒng)一的整體。語言是人類文化與知識的載體,反映一個民族的特征和生活方式的過程。學習語言是一種文化的理解過程。因此,在外語教學中,教師應滲透文化意識教育,挖掘英語口語教材的文化因素。學習一種語言的詞匯,絕不是簡單地掌握詞匯的拼寫或詞典的意義,還應掌握和語言詞匯相關聯(lián)的文化內涵。只有在詞匯的文化內涵和深刻理解的文化差異,才能更準確地運用語言。例如,“a white day”可譯為"白色的日子",但在英國,白色往往表示“純真”、“崇高”、“吉祥”、“幸福”之意。又如,“True blue will never stain”,翻譯為真金不怕火煉?!肮贰币辉~在中國大多數(shù)情況下屬于貶義詞,如,狗眼看人低,等等,而在美國,"狗"被認為是忠誠的象征或親密的朋友,不是罵人的意思,如快樂的狗,是指快樂的人。
當學生對學習英語感興趣并開始用英語進行基礎交流時,往往會出現(xiàn)大量的單詞讀不準,不會讀,或者英語句子說得不地道的現(xiàn)象。在糾正學生口語錯誤的問題上,教師要處理好語言流暢和準確的關系。如果學生錯誤一出現(xiàn),就立即糾正,勢必會影響學生表達英語口語的積極性,也影響了學生口語表達的流利度。由于客觀的語言環(huán)境,我國大學生講英語的機會不多,為鼓勵學生大膽講英語,針對學生在口語表達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教師不能逢錯必糾,因為學生學英語的過程是“嘗試——出錯——改正——再嘗試”的過程,只要錯誤不影響交流或意義的表達,就可以暫不糾正,在學生英語口語的整體表述結束后糾正其錯誤對學生口語能力的提升是相對較好的選擇。其次,在課堂上訓練學生口語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對學生的失誤和錯誤多寬容,盡量不打斷他們。若教師不斷打斷他們去糾錯,勢必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很容易失去學習熱情。因此,學生說錯了,教師可以少糾正或不糾正,只要別人能聽懂,不影響理解就可過關。學生的錯誤“當糾則糾,不當糾則放”,保護學生學習英語口語的積極性,多給他們留一點自尊和自信。再次,教師應掌握技巧,在不影響傳遞語言信息的錯誤的情況下,教師一般只需指點一下即可。巧妙的糾錯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信心,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功效。
興趣是學習任何知識的導師。作為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同時必須明確,大學生的英語口語課堂,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培養(yǎng)學生興趣,教會學生學習方法,他們就會對英語課堂充滿好奇和期待心理,之后會主動參與到教師組織的各種英語教學活動中。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組織和精心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語言交流的機會。在用英語交流的過程中,受母語思維的影響,學生的英語口語出現(xiàn)一些錯誤是難免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在非英語專業(yè)英語口語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真實角色,應是參與者和有創(chuàng)新思維的學習者。針對教師課堂上的口語問題,學生可采用齊答形式,也可學生間互相問答。傳統(tǒng)式教學與多媒體教學課堂結合起來,教師可以通過圖文并茂,視聽一體的場景,實現(xiàn)與學生課堂的有效互動。同時,充分利用大學英語口語課堂的多樣式,多模塊式教學方法,可以結合不同口語話題和場景特點,例如角色扮演(Role Play),小組討論(Group Discus-sion),成對演練(Pair Work),語言游戲(Language Game),自由演說(free talk),情景對話(situational dialogue),分組討論(group discussion)和自由辯論(debate)等等,充實大學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口語課堂,增進教師與學生的課堂互動。這樣,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氣氛中,不再是被動的信息接收者,他們可以發(fā)揮各自的潛能,打破沉悶的教學課堂氣氛,最終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新的教學模式。
整體而言,我國高等院校的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口語能力是薄弱的。鑒于此,教師應在實施英語口語教學過程中,掌握教學內容和訓練方法,重視學生語言基礎知識和學生口語能力培養(yǎng),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在課堂上鼓勵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各種英語口語活動。只有這樣,才能打破教師“獨角戲”的局面,學生才能真正掌握和運用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知識,最終共同達到提高大學非英語專業(yè)英語口語教學質量的目標。
[1]左煥琪.外語教育展望[M].上海: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H G Widdowson.語言教學交際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3]席玉虎 當代英語教學實用模式與技巧[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4]H G Widdowson.語言教學面面觀[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5]林莉蘭.大學英語口語教學芻議[J].中國高教研究2006(5):88-89.
[6]林晗.大學本科學生英語口語能力培養(yǎng)的探討[J].中國林業(yè)教育,2006(4):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