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新聞采訪權的權源研究

      2013-05-16 16:38:30梁鑫鄭永紅
      學理論·下 2013年9期
      關鍵詞:知情權

      梁鑫 鄭永紅

      摘要:新聞采訪權作為記者與新聞媒體進行新聞采訪活動所擁有的最基本的權利,但是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并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從其本質屬性及運行過程來看,新聞采訪權的權源可以追溯為憲法上的言論自由權,以及由言論自由權延伸出來的表達權、知情權以及輿論監(jiān)督權。

      關鍵詞:權源;言論自由權;表達權;知情權

      中圖分類號:G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7-0201-02

      一、言論自由權

      言論自由是憲法確定的公民基本權利之一,是公民參與國家管理的有效形式。從某種意義上講,言論自由的保障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憲政水平的重要標志。所謂言論自由是指公民通過各種語言形式宣傳自己的思想和觀點的自由。從廣義上說,新聞、出版、著作等也包含在言論自由的范疇之內,形成綜合性的權利體系。

      言論自由在公民的各項自由權利中居于首要地位。因為言論是公民表達思想和見解的基本形式,也是交流思想、傳播信息的基本工具,它還是聯(lián)結人民群眾、形成人民意志的重要手段。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個國家言論自由的程度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這個國家的民主化程度,它貫穿于民主政治統(tǒng)治的組織、運行與實現(xiàn)的整個過程。言論自由具有政治監(jiān)督功能,可以監(jiān)督國家公共權力的運行過程,可依據(jù)法律規(guī)定的程序糾正或防止權力異化。同時,言論自由具有協(xié)調國家公權力與公民權利的功能。公民行使言論自由,可以為解決不同形式的沖突與矛盾提供大量的政治信息,使選擇的方案具有合理性與科學性,可以避免政治生活中利益的對立,最后達到政治與社會生活的平衡。

      言論自由范圍的確定主要取決于社會生活的發(fā)展與變化,其標準與界限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從憲法學發(fā)展的歷史看,傳統(tǒng)的言論自由范圍僅限于以不特定多數(shù)人為對象,表明自己的意見或思想的自由;但是到了現(xiàn)代社會,言論自由的范圍有了擴大,除包括思想表達與傳播自由外,還包括了解權、反論權、言論機關的自由等方面。特別是隨著信息手段的發(fā)展,個人行使言論自由的形式越來越豐富和多樣化,對了解權、反論權等權利的保護是當代各國憲法保護言論自由的重要形式。言論自由范圍的擴大一方面為公民參與國家政治與社會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另一方面強化了公民對國家權力運行過程的監(jiān)督[1]。憲法規(guī)定的言論自由指的是政治言論自由,構成政治權利的實體內容,并且在政治權利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①

      二、表達權

      在西方法學理論和憲法學中,表達自由被看作公民“最根本的權利”,或“第一權利”,是其他自由權利的源泉,又是其他自由的“條件”。馬克思也曾深刻地指出:“發(fā)表意見的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神圣的,因為它是一切的基礎?!币虼耍磉_自由是憲法自由權利中的重要內容。表達自由指公民享有的使用各種媒介手段與方式公開發(fā)表、傳遞自己的意見、主張、觀點、情感等內容而不受任何個人或組織非法干涉、限制或侵犯的權利。

      國際上有許多法律都有這樣的表述:公民的表達權不僅僅是狹義的“表達”,還包含“尋求”(seek),“接受”(receive),“給予”(impart)的權利,也即包含知情的權利。保障表達自由必須同時保障表達者獲取外界信息、特別是國家和社會公共事務信息的權利。表達必須以他人為接受對象,保障表達自由又必須保障他人接受表達內容的權利。因為“知情”是“表達”的前提,不“知情”就難以正確“表達”。基于這樣的推論,知情權被認為是從表達權中引申出的一種“潛在”權利,或曰一項衍生權利。表達權的內涵大于知情權,記者的報道權、評論權、批評權等等權利的權源直接來源于公民的表達權,我國憲法明確賦予公民表達權,由表達權衍生出知情權,記者新聞采訪權的權源即為由表達權衍生出來的知情權[2]。

      言論自由引申出的表達權并非公民普通的民事權利,而是一種政治權利,是公民表達自己政治傾向、觀點和意愿的權利,是公民參與管理國家、社會事務的權利。而要有效地行使該項權利,則必須充分地知悉權利所指向對象的情況。正如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詹姆士·威爾遜(James Wilson)指出:“人民有權知道他們的代表正在做什么,已經(jīng)做了什么?!盵3]唯有這樣,公民才能更準確、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監(jiān)督自己的代表和公權力的運行。因此,作為政治權利的表達權自然也就包含著知情權。

      三、知情權

      知情權,英文為“the right to know”,又稱為知曉權、知悉權、了解權和獲知權等?!爸闄唷钡母拍钭钤缬?0世紀四十年代美國記者肯特·庫伯提出,意指公民有通過新聞媒介了解其政府工作情況的法定權利。這一提法后得到法律界和新聞界的廣泛認同。伴隨民主憲政制度的發(fā)展,各國憲法中的人民主權、公民的以選舉權為基礎的參政議政權監(jiān)督權等基本民主權利,以及思想、出版、通訊自由等都被解釋為包含知情權。由于社會空間的廣闊性、社會生活的多樣性、社會分工的復雜性以及資源支配的差異性,公民的知情權與表達權必須借助新聞媒體來實現(xiàn)。記者享有新聞采訪權,才能起到這種媒介橋梁作用,讓公眾獲得最準確、最具有社會價值與新聞價值的信息,從而形成以良知與正義為基礎的社會輿論,進而推動整個社會的文明進程[4]。

      日本學者久田榮亞等認為,知情權這一概念可以從兩個層次上理解,一方面是作為報道活動前提的知情權,這是為了保障信息傳遞者的自由,與“采訪自由”幾乎是同義的;另一方面則是信息接受者的自由,即搜集、選擇信息的自由[5]。這個界定從傳播過程把知情權享有主體分為傳者和受者,凸現(xiàn)其和新聞業(yè)的親密關系。國內學者一般從廣義與狹義上區(qū)分知情權:前者指尋求、接受和傳播信息的自由,包括官方信息和非官方信息;后者指獲取官方信息的權利,主要為知政權。知情權的內涵,無論是廣義還是狹義,都與新聞業(yè)密不可分。

      然而,知情權的行使并不唯一通過新聞采訪權實現(xiàn),或者說知情權絕非唯一的導出新聞采訪權。因為在現(xiàn)實當中,公民知情的方式有很多,公民行使政治權利時知情的信息來源包括質詢、查詢、新聞。通過自己的查詢、通過人大代表的質詢等方式明顯具有個體化特點,也存在著復雜的程序和審批。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為例,會議的議程以及討論表決的事項絕不可能是由每個公民都去查詢或質詢的。而通過新聞媒體亦即通過采訪權獲取信息的成本效益是最佳的?!坝浾咧?,是為了讓公眾知道,所以記者有權知道的,也就是公眾應當知道的,公眾不應當知道的,記者也無權知道,記者不應有比公眾更多的特權。”[6]

      四、輿論監(jiān)督權

      監(jiān)督權是憲法規(guī)定的公民基本權利之一,是公民對各類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公權力的監(jiān)督,具體包括批評權、建議權、控告權、檢舉權、申訴權。監(jiān)督權作為公民的基本權利,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活動產(chǎn)生直接約束力,即具有一般的效力。公民可以根據(jù)監(jiān)督權客體的實際情況,自行選擇適宜的監(jiān)督方式。其中輿論監(jiān)督是公民行使監(jiān)督權的主要方式之一,即公眾通過輿論這種群體性意見形態(tài),對社會公共事務自由表達意見所產(chǎn)生的一種客觀效果。1762年,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中首次將拉丁文的“公眾”和“意見”兩個詞結合起來使用,提出了“輿論”這一概念,用以指稱人們對社會公共事務所表達的意見。而意見的表達即包含批評、建議等,因此輿論具有重要的社會監(jiān)督功能,是社會監(jiān)督機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目前情況來看,輿論監(jiān)督是最廣泛、最簡便、也最有效的監(jiān)督方式。

      輿論監(jiān)督權的行使建立在對國家機關政務信息與社會公共信息的充分占有基礎上。政府及其官員接受公民的委托管理國家,需要受到公民的監(jiān)督。然而,由于個人資源、精力所限,單靠公民自己的力量去了解政府及其官員的動態(tài)幾乎是不可能的。在現(xiàn)代社會,新聞媒介是公民獲得信息的主要途徑,是公民的主要信息源,新聞媒介的這一公共性特征決定了它要面向社會公眾,為公眾服務,即一方面滿足社會公眾對政治、經(jīng)濟、文化、生活等方面信息的需求,另一方面,通過傳播社會各階層對于社會公共事務的意見和態(tài)度,起到溝通和整合公眾意見的作用。同時,新聞媒體與其他信息渠道相比,具有迅速、及時、使用簡便、傳播范圍廣、社會效果明顯等特點。因此,新聞媒體是公眾公開表達意見的重要載體,即新聞輿論監(jiān)督是公民進行輿論監(jiān)督的重要途徑,它保證了公民知情權、表達權的低成本實現(xiàn)。而新聞采訪活動作為整個新聞活動的基石,對于新聞輿論監(jiān)督的實現(xiàn)具有重要的作用,保證新聞采訪權的實現(xiàn),才能夠保證新聞輿論監(jiān)督的實現(xiàn)。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即新聞采訪權源于公眾的知情權和輿論監(jiān)督權,而知情權又源于公民權利中的表達權,而表達權則是言論自由權利本身的要求。新聞采訪權的權源可表述為:憲法權利→言論自由權→表達權→知情權、輿論監(jiān)督權→新聞采訪權。

      正如前文所述,目前我國學術界對于新聞采訪權的性質問題仍然存在著各種說法,并沒有達成共識,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對新聞采訪權的權源把握不清。因此唯有正本清源,明確新聞采訪權的權源,才能夠更準確地理解新聞采訪權的性質和特點,才能從理論上應對新聞實踐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法律規(guī)制措施。

      參考文獻:

      [1]韓大元.憲法學基礎理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260.

      [2]劉斌.權力還是權利——采訪權初論[J].政法論壇,2005,(2).

      [3]黃德林.略論美國“情報自由法”之形成與發(fā)展[J].法學評論,2000,(2).

      [4]陳翔.關于采訪權的幾點思考[J].新聞界,2001,(5).

      [5]張慶福,呂艷濱.論知情權[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2,(1).

      [6]魏永征.新聞法新論[M].北京:中國海關出版社,2002:428.

      猜你喜歡
      知情權
      股東知情權的法律保護
      捍衛(wèi)不知情權
      有限責任公司股東知情權研究
      法制博覽(2020年18期)2020-11-30 08:31:59
      如何行使股東權利——知情權
      股東知情權之訴適用訴訟時效制度研究
      文化學刊(2019年4期)2019-12-26 10:46:24
      芻議中國公眾環(huán)境知情權與環(huán)境信息公開
      法大研究生(2017年2期)2017-04-18 09:06:27
      公民知情權的法理學研究
      法制博覽(2017年34期)2017-01-27 20:05:25
      “致命”隱瞞的背后——艾滋病患者隱私權及其伴侶的知情權如何兼顧
      公民與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 04:09:14
      大學生就業(yè)信息不完全的市場不利影響與就業(yè)知情權保障
      為維護公眾知情權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新聞傳播(2015年19期)2015-07-18 11:03:27
      郴州市| 射洪县| 彭阳县| 吉木萨尔县| 绥宁县| 北流市| 安岳县| 布拖县| 日喀则市| 洛隆县| 清涧县| 盐津县| 博罗县| 耒阳市| 樟树市| 景宁| 石渠县| 铅山县| 永吉县| 云南省| 夏津县| 卢龙县| 昌宁县| 樟树市| 和硕县| 九龙坡区| 金山区| 岳普湖县| 甘孜| 达尔| 龙口市| 河曲县| 贞丰县| 哈密市| 太湖县| 子洲县| 文成县| 曲靖市| 家居| 沁阳市| 隆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