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珍如
摘要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水平和語文課程自身的學習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的學習方式。
關鍵詞 自主性學習 語文 基礎教學 應用
1 自主性學習的內涵
起源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自主性學習,以教育哲學和社會結構主義為基礎,其最終目標是培養(yǎng)學習者的學習責任感。八十年代末,自主學習理論引入中國,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原理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的一條主要指導方針。根據(jù)這個理論,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被引進中學課堂,打破了課堂“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tǒng)模式,充分重視學生的課堂主人翁地位,適時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從而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教育目標。①
2 自主性學習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
自主性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人翁地位,學生在課堂中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并且通過生生合作、小組合作的方式對所學課題進行自主學習,深入探究的課堂活動。這種充分激發(fā)學生探索欲和求知欲的學習方式能夠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并且對學生自我意識的提高、自我發(fā)展需要的發(fā)現(xiàn)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自主式的課堂相比傳統(tǒng)的課堂而言,教師角色和學生角色都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簡單的說,教師不再是大量信息的承載者和傳遞者,而應該是課堂的調節(jié)者和指導者;與此同時,學生不再接受教師的滿堂灌,而是從被動的無意義的學習中解脫出來,轉向主動的有意義的學習,在這種有意義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展現(xiàn)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感受到了自己的主人公地位,因而學習更有興趣,更有動力,極大地挖掘出學生的自我潛力。因此,自主性學習作為一種行為模式,實質是一種“潛在的,在特定環(huán)境中可以實施的能力”。②
下面就以筆者講授的《在沙漠中心》為例,詳細說明如何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
《在沙漠中心》一文是作者圣??恕ば跖謇锘貞涀约涸趫?zhí)行飛行任務時,飛機不幸墜毀在沙漠,因而和同伴在沙漠中歷經(jīng)生死磨難的經(jīng)歷。這篇文章被安排在第五單元,這一單元主要以“英雄”為主題。作為老師,講授這篇文章的最大難度就是如何讓學生理解英雄們的偉大之處,從而對英雄產(chǎn)生敬佩之情。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筆者給學生布置了一項課前任務:在網(wǎng)上查找有關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飛機制造技術的狀況;飛機的發(fā)展歷程;比較現(xiàn)代飛機制造技術和作者所處年代的差別。這項任務的目的在于使學生通過自己查閱相關資料,更清楚地了解作者當時所處時代飛行任務的艱巨性,因而會使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為更好地理解文章主題奠定基礎。
從這一項任務的完成情況來看,結果是令人驚奇的。每一個小組成員在展示自己查找的資料時,不僅全面、細致、深入,而且課堂表現(xiàn)落落大方,滔滔不絕,儼然一個個飛機專家般。很顯然,這項任務的完成是成功的,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找到了學習的方向和興趣。
在學習文章內容和理解主題上,筆者主要通過問題導入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對文章作出自我解讀。要求學生在對文章熟悉的基礎上,認真在原文中找到原話或相關依據(jù),再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所提問題,言之有理即可,對那些經(jīng)過認真思考,答案有創(chuàng)新之處的學生要加以鼓勵。學生自我思考和小組交流的解題過程也是對文章內容和主題的把握,也是學生自主性學習的過程。
問題設置:(1)面對荒無人煙的沙漠,“我”和同伴遭遇了哪些險境?(2)面對險境,“我”采取了哪些措施?(3)在這一過程中,主人公心理發(fā)生了哪些變化?請從文中找出反映“我”面對險境時心情變化的句子,體會“我”當時的心理活動。
這三個問題是按照由淺入深的順序排列的,其中第二個問題是書上可以用原話回答的,第一個問題書上也有明顯的答案,但需要學生用自己的話去概括。相比較之下,第三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對學生的概括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學生在對原文感知的基礎上找到描寫心情的句子,還需要學生對這些句子進行類別化的歸納,屬于思維的更高層次。
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筆者的工作便是從旁指導:先讓學生進行自我思考,自己學會尋找答案,然后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合作,總結出每個小組的討論結果,最后在學生們思考總結的基礎上作出關于情感變化過程的結論,讓學生對情感線索有明確的認識。既要讓學生把握文章主題思想,對英雄人物心生敬佩之情,又要學會像作者一樣積極、勇敢、樂觀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
教學實踐證明,對于這些問題的解答,只要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他們是可以經(jīng)過自己的探索和交流找到答案,根本不需要老師費盡唇舌地講解,通過他們的自主學習,對所提問題和所學內容會更加內化,因而也提升了他們學習的信心。
在整個課堂活動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和啟發(fā)者,學生個體才是這堂課的主人,在個體和小組交流合作的基礎上,完成對問題的思考以及對主題的掌握,并且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得到了鍛煉,小組成員間的合作意識增強了。
從實際的課堂活動看來,自主性學習模式還是發(fā)揮出了其最大功能。最明顯的則是課堂氣氛相比以往要活躍了,學生的思維也基本不受限制,有了屬于自己看待問題的獨特視角。簡言之,自主性的學習方式很大程度上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團結合作意識,對于個體發(fā)展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而師生在課堂上碰撞出的思想火花,也達到了師生共同進步的目的。
但是這種學習模式并不是完美的,它也有其需要改善的地方。從教師方面來講,應該注意以下兩點:如何更好地設置問題,調動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興趣;如何掌控課堂,使得課堂活躍卻不失秩序。從學生方面來講,應該切實做好預習工作,積極參與課堂,主動思考老師分配的問題,與小組成員共同探討問題。如果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符合以上要求,那么自主式的課堂才真正做到了形式與內容的有效結合,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師生,真正實現(xiàn)其價值最大化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