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飛
【摘 要】新課標明確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因此,作文教學作為小學語文課的重點,必須要以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要求為核心,積極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來切實提高作文教學的實效性,使得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得到提高。本文結(jié)合筆者教學實際,從三個方面論述了對小學作文課課堂教學與寫作訓練的思考。
【關(guān)鍵詞】作文 課堂教學 寫作訓練
一、作文教學要激發(fā)學生寫作動機與情感
(一)作文教學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獨創(chuàng)性
在小學語文作文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小學生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的特點,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獨創(chuàng)性。具體而言,教學過程要做到“兒童為本”,欣賞學生對寫作素材兒童化的原初體驗,并能夠進行有效的引導和鼓勵,讓學生積極想象,大膽表達。學生在表達自己想象力的同時,思維的靈活性和獨創(chuàng)性也得到了培養(yǎng)和鍛煉。例如,在一次作文課上筆者布置了以《假如我是……》為題進行寫作,對每一位還是兒童的小學生而言,對未來生活都有無限美好的憧憬和期盼,每一位學生的經(jīng)歷、成長環(huán)境和興趣愛好都不同,這些都真實地體現(xiàn)在了作文的內(nèi)容中。
(二)作文教學要引發(fā)學生的寫作激情和靈感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不但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想象力空間,而且還要積極地引導學生對寫作產(chǎn)生興趣,要通過作文教學激發(fā)每位同學的寫作激情和寫作靈感。首先,教師在布置寫作題目時要有針對性,讓學生有興趣去表達。具體而言,教師可以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搜集寫作素材,有的學生對繪畫感興趣,有的學生對音樂感興趣,有的則喜歡體育運動,可以布置《我的課余時間》之類的題目,學生們寫作的興趣和激情都很高。其次,要在寫作課教學中引導學生豐富寫作素材,學生在搜集寫作素材的過程中往往會激發(fā)出寫作靈感,素材越多,靈感和創(chuàng)意也就越多。
二、作文教學要鼓勵學生抒發(fā)真情實感
(一)作文的選題形式要做到多樣化
小學語文作文課教學一方面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方法,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另一方面則要通過多樣化的作文選題來充分調(diào)動學生習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學生提供抒發(fā)真情實感的空間。例如,通過提問來生成作文題材是當前新課改背景下的一種新的選題形式,學生通過思考和回答問題能夠提前進行寫作構(gòu)思,也更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同時也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在一次作文課中,筆者讓學生分組來探究最常見的文具“筆”,學生依據(jù)自己的興趣和已有的知識開展了探究活動,有的學生給出的“筆的形狀”這個題目,并且細化為筆桿長度、筆頭長度、筆頭與筆尖的長度比例、筆毛的材料;有的學生給出了“筆的制造方法”這個題目,細化為筆的產(chǎn)地、制作的程序。可見,在作文課教學中采用多樣化的選題形式能夠提高學生的主體性提問,積極地參與到作文選題和作文構(gòu)思中,提高作文教學效率。
(二)作文的教學過程要做到生活化
優(yōu)秀的作文都來源于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在小學語文作文課的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強化學生寫作的構(gòu)思和選題能力,而且要拓展學生的寫作視野,讓學生構(gòu)建生活化的語文觀念。具體而言,可以在課外活動時間組織學生參與校內(nèi)外各種實踐體驗活動,讓學生充分接觸社會和自然,通過切身體驗來拓展寫作資源。例如城市的學生可以去多多體驗農(nóng)村生活,了解一些鄉(xiāng)俗民風、家鄉(xiāng)特產(chǎn)、民間工藝等鄉(xiāng)土作文素材。而農(nóng)村的學生則可以通過廣泛閱讀和社會實踐等方式來獲取大量的生活知識、社會知識和科學文化知識,從而充實寫作素材和資源。
三、重視作文的批改與講評
(一)運用多樣化的形式批改作文
作文批改是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能夠直接反饋學生的寫作情況,及時糾正寫作中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語文綜合能力。具體而言,在作文課課堂教學中首先要采用多樣化、積極靈活的批改方式。教師在評價學生和批改學生作文時要做到有針對性,能夠?qū)Σ煌潭鹊膶W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基礎(chǔ)較好的學生可以要求精益求精,而語文基礎(chǔ)知識相對薄弱的同學則要求行文流暢通順即可。其次,作文的評價要以鼓勵和引導為主,通過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來讓學生自主批改,自我完善。同時,教師也要恰當?shù)刂赋鰧W生在作文中的不足,循序漸進地去引導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在批改作文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評析作文的能力
新課標注重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主張通過多種教學模式來引導和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從而提高教學實效性。在小學語文作文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批改和講評作文的過程中一方面要有針對性、有導向性,另一方面也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評析作文的能力。例如,在課堂中可以采取“教師先評,學生參與”“ 典型主評,全班補充”等方式先對全班作文情況分類歸納,把幾種典型的作文作為范文進行歸納,并找出其中的優(yōu)點,然后在組織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作文進行自主評析。整個過程教師從宏觀方面進行指導,學生則成為具體的參與者,從而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作文評析的效率。
結(jié)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作文課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認知能力,做到作文選題兒童化和生活化,另一方面則要以新課程標準為導向,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拓展作文教學和作文訓練的模式和方法,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寫作的激情和靈感,讓學生善于寫作,樂于寫作,從而真正提高語文作文課的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葉圣陶.怎樣寫作——跟大師學語文[M].北京:中華書局,2007.
[2]朱水根.小學作文教例剖析與教案研制——新課程教例與教案研究叢書[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5.
[3]施青瀕. 激發(fā)動機、引導方法、強化實踐——切實提高小學作文批改的實效性[J].上海教育科研,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