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涵
【關鍵詞】主題學習 有效預設 師幼互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7A-0095-01
有效的師幼互動、精心的活動預設,有助于教師有針對性地駕馭教育過程,準確地評估幼兒的發(fā)展,以使活動更有針對性,更有利于幼兒的發(fā)展。
一、環(huán)境預設時的“趣”字策略
環(huán)境的有效預設能夠使幼兒迅速進入角色,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去。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過程中,筆者歸納了“趣”字策略。
1.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預設一個能夠吸引幼兒、激起幼兒參與興趣的環(huán)境,需要根據幼兒的不同年齡階段進行創(chuàng)設。如小班幼兒的主題活動環(huán)境應大而醒目,具有直觀性;中班幼兒的主題活動環(huán)境可以神秘多變,具有可變性;大班幼兒的主題活動環(huán)境可以求異創(chuàng)新,具有挑戰(zhàn)性。
在小班主題活動“花兒送給爸爸媽媽”中,我們可以營造家的溫馨感,讓幼兒能夠在環(huán)境的感染下,提出把自己裝飾好的花束送到爸爸媽媽手中的愿望。然后,教師就可以利用幼兒的這一欲望與幼兒交流,實現師幼間的有效互動。
在中班主題活動“造高樓”中,筆者準備了長方形的紙質磚,鼓勵幼兒用磚塊壘高,并且提出設想:用同樣多的磚塊,怎樣造出最高、最穩(wěn)的大樓?磚塊可以橫著用、側著用,還可以豎著用,簡簡單單的幾塊磚就表現出它的多變性?;顒又校處熇每勺兊沫h(huán)境材料間接地與幼兒發(fā)生互動,引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
在大班主題活動“三人套圈”中,筆者在教室里投放了幾塊提示圖板。幼兒根據圖板中的提示,自己了解、學習“三人套圈”的游戲玩法。這樣具有挑戰(zhàn)性的環(huán)境有利于激發(fā)大班幼兒的探索興趣,也為幼兒主動發(fā)起互動創(chuàng)造了可能。
2.童趣。童趣就是專屬于幼兒的樂趣。我們引導幼兒把教室環(huán)境布置成動物園、浩翰的太空、神秘的海底世界,這些都是“童趣”,其中包含了幼兒大膽的想象。例如,小班主題活動“蛋寶寶”中,教師可以扮演雞媽媽,幼兒扮演蛋寶寶,無論是蛋寶寶在草地上打滾,還是蛋寶寶慢慢破殼而出,無不呈現出濃濃的童真、童趣,使教師和幼兒自始至終都處在角色的扮演中。
二、提問預設時的“引”字策略
主題活動中教師除了預設環(huán)境,還應對提問進行精心的設計,使提問能夠引導幼兒思考,甚至激發(fā)幼兒提出質疑。提問要關注幼兒思考的空間、關注幼兒的想象、關注問題與問題之間的邏輯關系、關注提問時教師與幼兒的雙向互動。
在預設提問實踐中,筆者歸納了三個“引”,即引起興趣、引發(fā)思考、引導探究,使活動中的提問既精煉又有效。
1.引起興趣。教師提出的問題應該是幼兒關注的,是他們感興趣的。比如,在一次大班主題活動“標志”中,筆者首先出示了兩張春游時幼兒曾經看到過的標志,并且設計提問:“你還記得在哪里看到過它們嗎?它們告訴我們什么意思呢?”由于問題具有普遍性,面向班上的每一個幼兒,使幼兒愿意參與問答活動。
2.引發(fā)思考。教師在預設提問時,要把握問題中能夠有利于幼兒思考的因素,使提問有創(chuàng)意,具有開放性,能激勵幼兒產生聯想,展開想象,進行創(chuàng)造,使他們能從不同的方向、角度、途徑來探索問題的多種可能性。例如,主題活動“新穎的房屋”中,筆者設計了“你希望我們設計的房屋具有怎樣的特殊作用呢”這樣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就有利于引發(fā)幼兒的思考,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3.引導探究。在實踐活動中,筆者發(fā)現幼兒并不是都不會發(fā)現問題,而是有了問題也不知道怎么提出來。因此,教師預設的提問要具有引導性,能夠在引發(fā)幼兒思考的同時,引導幼兒積極探究并提出自己的疑問。如在主題活動“圖形變動物”中,筆者出示范畫和制作材料時,同時預設提問:“請仔細看看是怎么樣變出一幅漂亮的圖畫來的,用這些圖形能夠完成嗎?”幼兒馬上提問:“這里只有大的三角形,小的三角形在哪里呢?”于是,筆者又預設了一個追問:“你們有什么好辦法能用這些圖形來完成作品?”幼兒又問:“能夠撕開或者剪開嗎?”就這樣,幼兒的思路打開了,教師提供的單一圖形在幼兒的動手下變成了形狀、大小各不相同的圖形。
總之,精心預設的師幼互動有助于教師把握教學現象中的變化,增強對“教育價值”把握的準確性。當然,預設提問與教學方法的運用一樣沒有定法,預設好的主題活動還需要把握好活動的時機和節(jié)奏,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實現學習的有效性。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