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秋涼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 寫話教學 課內(nèi)外結(jié)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7A-0052-01
新課標明確指出,第一學段的寫話要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低年級的寫話教學對學生將來的習作心理與能力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為高年級習作打下良好的基礎。針對在新課標理念下進行低年級寫話訓練,筆者結(jié)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以下體會。
一、課堂內(nèi)外相結(jié)合培養(yǎng)學生的寫話興趣
(一)在課堂中培養(yǎng)說的興趣
1善用“留白”,訓練寫話。低年級的課文圖文并茂、內(nèi)容豐富、語言優(yōu)美,而每一篇課文總有那么一兩處“留白”,教師要有一雙慧眼,善用“留白”,為孩子提供交流、討論、表達的平臺。例如學了《兩只小獅子》一課,筆者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又一年冬天來臨了,母獅子離開了兩頭小獅子。兩只小獅子也分開了,有什么事發(fā)生呢?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交流、討論,讓他們把自己所想的說出來,最后寫在日記中。一名學生在日記中這樣寫:
寒風呼呼地刮起來,地上積了厚厚的一層雪。勤快的小獅子躲在洞里,圍在火爐旁邊,一邊烤火,一邊吃著早就準備好的肉。而另一只懶獅子呢,已經(jīng)好幾天都沒有找到食物吃了,沒辦法,雖然凍得直發(fā)抖,但是還在寒風中尋找“救命的食物”,這時它終于明白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道理。
2巧用插圖,滲透寫話。插圖是語言文字形象直觀的反映,對加深學生感悟課文語言材料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人教版低年級的教材中,編者按照孩子的認知規(guī)律及年齡特征,配上生動形象的圖片,誘發(fā)了學生閱讀的興趣。教者要巧妙利用插圖,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如教學《我要的是葫蘆》一課,文中有兩幅插圖,意思相反:種葫蘆人面對掛滿小葫蘆的欣喜,看到葫蘆墜落在地的難過后悔。先讓學生觀察種葫蘆人的變化,接著同桌互說,然后動筆訴諸于筆端。
(二)在活動中培養(yǎng)說的欲望
只要我們引導學生觀察,學生一定有許多說的話題。如秋天來了,學生會說:“人們的衣服穿厚了”,“樹葉變黃了”,“桔子成熟了。”老師又說:“秋天不僅是個美麗的季節(jié),還是一個豐收的季節(jié),金色的季節(jié),你能用哪些詞語形容一下?”學生馬上想到學過的詞語:金秋時節(jié),秋天氣爽,瓜果飄香……我們還可以讓學生的話題與學校生活相結(jié)合,如學校舉行的歌詠比賽、經(jīng)典誦讀、運動會、聯(lián)歡會等,讓學生談談參與的體會。
二、教會寫法
在學?;蚣彝?、社會上,每天都在發(fā)生有趣的事情,為何學生熟視無睹?主要緣于學生缺乏細心觀察的習慣,所以到寫作文時感到?jīng)]東西可寫。教師應指導學生從觀察入手,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一)教會觀察
任何事物只要和別的事物一比較,就可以顯出它的特點來。即使差異性不明顯,學生倘若深入觀察和比較,一樣可以發(fā)現(xiàn)其特點。例如,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學生掌握到觀察植物的要領,抓住形狀、大小、顏色、氣味、味道等方面;人物以外貌、神態(tài)、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為切入點;動物可以緊扣外形、生活習性等。教師還應指導學生學會有順序地觀察。在執(zhí)教《荷葉圓圓》時,先讓學生明確觀察的要求:圖中有哪些景物;然后指導學生有順序地觀察:遠處的山、綠樹,池塘中的荷葉、荷花,荷葉上的露珠、青蛙,岸邊的小朋友,強調(diào)觀察順序的同時,注意動靜搭配,抓住特點。
每學期,筆者都會安排學生種花或養(yǎng)一只小動物,平時定期對它觀察,并定期做書面或口頭的觀察小結(jié),這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勤觀察的習慣。日積月累,學生的作文內(nèi)容就豐富了,語言也生動起來了。
(二)啟發(fā)思考
新大綱指出,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見聞、感受、想象說出來,內(nèi)容具體,感情真實。教師要在作文中經(jīng)常創(chuàng)設一定情境,讓學生想象。例如低年級寫話《看圖寫春天》,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先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圖上都畫了什么;想象花的顏色、香味;燕子在空中飛會說些什么呢?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將情融入觀察和想象中。
總之,在小學低年段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契機,將學生的寫話訓練落到實處,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孩子的寫話能力,為中年級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責編 黃鴻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