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陳德
摘 要:“高效課堂”一直以來都是高中教育課程改革和教學研究的熱門話題,綜合對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研討,其指導思想歸納起來可概括為“兩個減輕,兩個提高”——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益. 因此,在高中數學構建高效課堂首先要抓住兩個基本點,即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 只有將二者結合,才能構建出真正高效的數學課堂.
關鍵詞:高效課堂;減輕;提高
所謂“高效課堂”,就是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大的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在這個教學活動中,所涉及的對象是教師和學生,即教與學. 探討高中數學高效課堂,首先離不開研究教與學的關系,其次就是要明晰如何教和如何學.
[?] 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
教與學的關系,是教學理論中的一個基本問題,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因此,如何科學地認識教與學的關系問題,是構建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基石,不可或缺.
教與學的關系問題實質上是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對立與統(tǒng)一問題.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對于學來說,居于主導地位,這是教與學對立關系的表現. 但教的目的又是為了讓學生學,而且要讓學生學好,因此教不能脫離學,學也離不開教,這是教與學統(tǒng)一關系的表現.
作為教師,只有在課堂中處理好教與學這種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關系,才能真正產生作為一個完整現象的教學過程,才能打造真正高中數學高效的課堂. 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片面強調某一方面的思想和做法,那么就會將教與學的聯系割裂開來,使其喪失了作為一個完整過程的全面性. 例如,有的教師只強調教,而忽視了學生學,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變成了教師主宰一切,包辦一切,讓自己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生成了陪襯,這樣的學生只會在教師的指揮棒下機械地學習,而很少動手、動腦,學生學習的主動權完全被剝奪了,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對象. 這種單方面?zhèn)魇谥R的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失去活力,扼殺了學生思維. 也有的教師過于強調學生學,而忽視了教師的教,認為新課標中要求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是讓學生在整個課堂中發(fā)揮主導作用,讓學生自我認識、發(fā)掘,認為應該毫無保留地把課堂交還給學生. 然而如果學生失去了教師應有的啟發(fā)和引導,那么學生只會在課堂中茫然無措,找不到目標或者找錯了目標,把一堂本來可以做到高效的自主合作探究課堂生生地演變成了一節(jié)表演課,最終只能在熱鬧的情景中失去方向而流于形式,無功而返,課堂毫無效益可言.
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呢?筆者以為,其核心指導思想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
新課標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fā)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的目的,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 交往意味著教學不再單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機械合作,而是將教師教和學生學升華為師生互教互學,將彼此融為一個“學習共同體”. 在這個共同體當中,教師不再是知識傳授的壟斷者,學生也不再是知識接受的被動者,在整個師生交往互動中,教師在教的同時也在被教,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能在教. 例如筆者講授必修3古典概型時,有學生提出在適宜的條件下,種下一粒種子,觀察它是否發(fā)芽,這個試驗是古典概型. 這個問題啟發(fā)筆者:如何判斷一個試驗是否為古典概型的兩個特征有限性和等可能性學生還未完全掌握,于是筆者啟發(fā)學生:發(fā)芽與不發(fā)芽這兩種結果出現的機會是不均等的,所以這個試驗不屬于古典概型. 師生在整個過程中共同發(fā)展,各取所需. 對教學而言,交往還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合作的建構,它不僅是一種認識活動的過程,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 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表現、創(chuàng)造性的解放. 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著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進學習. 有了互動交往,課堂不再是單向付出、單向接受,而是相互學習、相互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
所以,教師在處理教與學的關系時,應該放平心態(tài),把自己從教學中的主角轉變?yōu)楣餐瑢W習者,將自己從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為現代的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 只有這樣,才能為高中數學高效課堂鋪平道路,打好基礎.
[?] 如何教,如何學
1. 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
教師在課堂中起著主導作用,教師在課堂中的參與積極性直接影響到課堂的效率,所以如何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讓教師全身心地融入課堂,是打造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必備條件之一.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學壓力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職業(yè)壓力,二是個人生活和工作沖突的壓力. 教師作為一種特殊的職業(yè),其教書育人的責任重大,由此外界對教師這種職業(yè)的要求和期望比其他多數職業(yè)更高. 在教學上,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所以教師必須一直保持較高的專業(yè)素養(yǎng),通過培訓、進修、讀研等途徑不斷更新知識,完善教學方法;另外還要通過承擔課題,發(fā)表論文等方式全面提高自身素質. 在生活上,教師是育人的引導者,承擔著學生在校期間的生活照顧和德育培養(yǎng)的責任,這些都要求教師在工作之余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而面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上涌現的各種問題,也很容易對教師造成較大的壓力. 教師也是普通人,也面臨各種生活瑣事,當教師個人的生活和工作產生沖突和矛盾時,教師就容易產生消極的情緒,這些消極情緒對課堂教學的影響無疑是負面的,從而容易帶來其他一些負面的連鎖反應,例如教學質量下降——工作受到影響——情緒更加消極——進一步影響生活和工作——教學質量再下降等一系列惡性循環(huán).
面對以上問題,教師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減少這兩方面的壓力,才能以積極的心態(tài)和飽滿的精神投入到教學中.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正確認識自我,靈活調整心態(tài).即真正了解、正確評價自我,承認人是有個體差異的,允許自己不如別人. 在遇到煩瑣的事情時,要能盡快調整心態(tài),排解心理壓力,不將消極情緒帶到課堂.
(2)提倡教育心境,淡化教學功利. 即盡量維持穩(wěn)定、樂觀、積極的教育心境,建立合理的、客觀的自我期望值,在對待學歷、職稱、職務等方面都應注重努力的過程而淡化結果.
(3)建立和諧的教育人際關系. 即與同事和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能在交往中和諧相處.這樣不僅可以和同事交流教學經驗,提高自身的素質,還能融入學生之中,從而了解學生的想法,改進教學方法.
由于教師職業(yè)的特殊性,教師面對著種種壓力,作為教師,應清晰認識這些壓力并積極應對,才能在課堂中傳播正能量,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
2. 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
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是教師傳授知識的對象,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反映程度決定了課堂效率的高低. 同樣,學生作為特殊的群體,其也面臨著學業(yè)上的各種壓力和負擔. 筆者認為,教師只要幫助學生做到以下幾個方面,就能獲得良好的課堂反響度,構建出高效的數學課堂環(huán)境.
(1)幫助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習慣. 預習不止是簡單地將書本瀏覽一遍,還要注重多思考:是什么?為什么?這樣行嗎?跟以前的知識有什么聯系?等等. 這樣,學生才能知道自己懂什么,不懂什么,聽課時才能有的放矢,抓重點,攻難點. 例如,要求學生預習等比數列的概念時類比等差數列的概念,數學課堂自然就高效了.
(2)幫助學生養(yǎng)成課堂學習的習慣. 教師應在課堂中多創(chuàng)設情景,多拋出疑問,鼓勵學生多思考、多提問題、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促成他們養(yǎng)成主動學習,主動記筆記,有針對性做練習的習慣. 例如筆者在教等差數列的概念時創(chuàng)設情景:老師目前的體重是150斤,我打算從今天起開始減肥,每月減2斤,那么在今后的五個月內我的體重依次遞減為:150,148,146,144,142. 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景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增,收到了很好的課堂效果.
(3)幫助學生養(yǎng)成課后鞏固習慣. 堅持督導學生進行課后鞏固復習,向學生提倡先復習后做題的學習思路. 學生通過復習,將當天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和消化,這樣該記憶的知識點記住了,該理解的難點理解了. 例如布置導數的應用作業(yè)時先引導學生復習導數的運算,然后再做作業(yè),做題速度自然就提高了.
如果學生能養(yǎng)成以上三個學習習慣,就可以大大減輕學業(yè)負擔,使學生樂于主動學習,從而構建出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為高效課堂打下堅實的基礎.
3.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益和學生的學習效益
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益和學生的學習效益是相輔相成的,也是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所要追求的結果. 筆者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就如何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益和學生的學習效益談一談幾個方面的做法.
首先,教師應積極進行業(yè)務知識的學習和補充,不斷提高自身的課堂認識水平.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前所積累的一些教學經驗可能不再適應新形勢的發(fā)展需求,如果教師不能及時進行改進,很可能會導致教學效益和學習效益收效甚微,事倍功半. 因此,積極進行學習和經驗交流,提高教學素養(yǎng),才能保證教學效益和學習效益的收獲.
其次,加強對教學內容和教材的研究. 教師應在平時多鉆研教材和課標要求,并在教學中加以實施,通過課堂反饋進行不斷的改進和再研究. 除此外,也要研究課程改革的方向,熟悉命題導向和特色,找準考點,研究學情,制定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 這樣,教學效益和學習效益就能雙雙收獲頗豐.
再次,重視作業(yè)的功能,發(fā)揮作業(yè)的反饋、評價、補充的作用. 每節(jié)課后,教師要重視課后作業(yè)的安排,正確組織學生進行作業(yè). 對練習的選取要求精而不貪多,注重練習題的思考功能和復習功能. 同時,要做好作業(yè)批改工作,從作業(yè)中反饋教情、學情,及時分析出學生的問題所在,針對性地調整教學方式、內容和手段.
最后,充分調動集體智慧. 對于教師而言,老教師教學經驗豐富,青年教師頭腦活躍,如果能充分進行思想的交流和思維的碰撞,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將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利用集體智慧進行解決,必能事半功倍. 教師的教學課件及其他教學資料相互共享,既能交流教學方法,學習其他教師的先進經驗提高自己,也能擴展自身的資料庫,為課堂教學提供更多的教學素材. 對于學生而言,調動集體智慧可以讓他們互幫互助,對帶動學困生提高學習成績具有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這能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相互幫助和主動學習.
總之,對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既要備教師、教法,也要備學生、學法,兩者缺一不可. 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只有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研究探討,多管齊下,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做到高效的數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