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軍彪
摘 要 在當前的信息社會中,教學模式日新月異,但信息社會相對于工業(yè)社會極大程度擴展的是人的思維空間,在這樣的思維空間中最基本的生存方式是思維活動,而思維活動的規(guī)范,決不能單純地依靠外在的強制和訓練,而必須依靠自己的自覺和認同,因此教學模式必然從教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特別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自身內在的反思。
關鍵詞 數學教學 反思性學習 反思意識 反思習慣 反思訓練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7661(2012)04-0044-03
在當前的信息社會中,教學模式日新月異,但信息社會相對于工業(yè)社會極大程度擴展的是人的思維空間,在這樣的思維空間中最基本的生存方式是思維活動,而思維活動的規(guī)范,決不能單純地依靠外在的強制和訓練,而必須依靠自己的自覺和認同,因此教學模式必然從教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特別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自身內在的反思。
“反思”在當代認知心理學中屬于元認知的范疇。它是指對自身的思維過程、思維結果進行再認知和檢驗的過程,是對已形成的數學思想、方法和知識從另一角度,以另一方式進行再認識以求得新的深入認識,或提出疑問作為新的思考起點。數學推理的嚴謹性和數學語言的特殊性,決定了正處于思維發(fā)展階段的學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數學中學習活動的本質,因此必須堅持反思性學習,才能不斷提高問題解決的有效性。
反思性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它的基本特征是探究性,即在考察學習活動的經歷中探究其中的問題和答案,重構自己的理解,激活個人的智慧,并在活動中所涉及的各個方面的相互作用下,產生超越已有信息之外的信息,從而幫助學生學會,使他們的學習活動成為一種有目標有策略的主動行為,不斷提出問題,發(fā)現有益的新知識、新方法,尤其是當把創(chuàng)新意識和問題解決的能力作為衡量和評價學生成績優(yōu)劣的主要標準時,更應重視反思性學習。
一、反思的前提
1.教師應具備反思意識
在目前數學教學中為了應試的需要,教師大都采取滿堂灌,往往忽略了學習過程中反思這一環(huán)節(jié),因此,首先教師要有反思意識,改變教學觀念,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反思,進一步為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的形成創(chuàng)造條件。
2.激發(fā)學生的反思意識
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習慣于“吸取”學習過程中老師給予的,往往忽略了自己的參與。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學生強烈的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的反思意識,而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設疑,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從學生容易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中提煉問題,然后通過環(huán)環(huán)相扣深入研究,并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努力減少盲目性,增強學生自覺性。引導學生經常地問及(提問或自問):“現在在做什么?”或“準備做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做?”“實際效果如何?”
二、如何培養(yǎng)學生反思習慣
1.課堂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反思習慣的主渠道
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習慣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這就需要在平時概念教學,解題教學,復習教學中逐步培養(yǎng)。
數學概念一般是以準確精練的數學語言運用定義的形式給出的,具有高度抽象的特征,但是學生進行數學思維的核心時不能死記硬背來掌握概念定義,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在形式概念定義的過程中進行反思。如在傳授函數的奇偶性概念時,可以提出下面問題讓學生進行反思:(1)為什么先要求定義域?(2)為什么要“任意自變量”?(3)如何來判斷函數的奇偶性?(4)若函數在上是偶函數,求的值。通過對上述問題的反思,讓學生再回顧定義形式過程,從而對于定義有一個深刻的理解,深化了學生的知識建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學習效果最終是通過學生的解題來體現,通過解題來體現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其它一些數學能力,因此解題后的反思就尤為重要,它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更高層次的認知結構。G?波利亞曾指出:“即使是相當好的學生,當他得到問題的解答,并且很干凈利落地寫下論證后,就會合上書本,找點別的事來做。這樣,他們錯過了解題的一個重要而有效的方面。通過回顧所完成的解答,通過重新考慮和重新檢查這個結果和得出這一結果的路子,學生們可以鞏固他們的知識和發(fā)展他們解題的能力?!边@一結論對于一般的人來說也是對的。因此,在實現了解題計劃后,教師可引導學生針對自己的解題思路,解題規(guī)律,解題結果進行反思,可以考慮這樣的問題:你能檢驗這一結果或這一論證嗎?你能用不同的方法導出這一結果嗎?有沒有更為簡單直觀的方法?你能把這結果或方法用于其他的問題嗎?
例1 求函數y=+(0 錯解1:∵x∈(0, ),∴sinx∈(0,1],則y=+≥2。 錯解2:∵sin2x-2ysinx+4=0,且sinx∈R, ∴ =(2y)2-4?≥0,則y2≥4, 又∵y>0,∴y≥2. 顯然這兩種解法是錯解,但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這兩種解法,當學生有這些解法時,不應輕描淡寫說是錯解,應引導其進行反思,因為通過錯解去挖掘題目及知識點內涵,可以完善數學思維品質。 反思1:為何1是錯解?不等式成立的前提條件是什么?從而得出要注重不等式取等號的條件。 反思2:為何2是錯解?sin2x-2ysinx+4=0根的情況如何?從而引出正解。 解法1:令t=sinx,x∈(0,1].則f(t)=t2-2yt+4=0不僅有解,而且應是在(0,1]有解。討論: (1)在[0,1]上僅有一解,則f(0)f(1)≤0,得y≥。 (2)在(0,1]上有兩解,則由分析知,y不存在,∴ymin=。 反思3:除用二次函數來解外,能否用錯解1中思路:不等式? 解法2:y=(sinx++)令sinx=t,f(t)= ∵f(t)=,t∈(0,1]上是減函數且sinx+≥2而當且僅當sinx=1時,上兩式同時取最小值,∴ymin=。 解法3:∵≥2, ∴-≥-。此兩式取等號的條件為sinx=1, ∴y=(-)2+2≥(-)2+2=, ∴ymin=。 反思4:上解法中是利用不等式及函數的單調性,那么能否直接利用某一函數的單調性來求解呢? 解法:設t=sinx,x∈(0, )則t∈(0,1],將原函數化為f(t)=+,易證f(t)在(0,1]上是減函數,∴當t=1時,ymin=f(1)=。 反思5:y=其形式上有什么特點?根據其形式特點能否把問題轉化? 解法5:∵y=,∴2y=,令u=sinx,v=sin2x,則2y=問題轉化為求拋物線v=u2(0≤u≤1)一段上一點與定點(0,4)連線的斜率的最小值,由幾何意義知ymin=。 反思6:求函數y=的值域。 反思7:已知方程2sin2x-cosx+a=0有實數解,求實數a取值范圍。 復習是聯系新舊知識必不可少的手段。在復習過程中可通過反思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挖掘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促進知識的同化和遷移,也可有利于幫助學生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體系。 2.課后作業(yè)是培養(yǎng)學生反思的必要渠道 數學學習往往是通過做作業(yè),以達到對知識的鞏固,加深理解和學會運用,從而形成技能技巧,以及發(fā)展智力與數學能力。由于作業(yè)是在復習的基礎上獨立完成,能檢查出對所學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能考查出能力的水平,因此在平時作業(yè)中可引導學生進行反思,發(fā)現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探取措施加以解決,有著重要的作用。平時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反思訓練:
(1)作業(yè)本上的錯解
數學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生在整體或局部上掌握知識不牢固,作業(yè)難免出錯,重要的是必須對錯誤進行反思:
①錯誤出在何處?題意理解不完整,或是推理論證不嚴密,還是結論敘述不簡潔?
②產生錯誤的根源是什么?概念理解不深刻,不準確或是解題方法選用不當,還是書寫不規(guī)范?
③如何得出正確答案?
透過對錯誤表象的反思,發(fā)現錯誤的實質和導因,進而從導因上消除隱患,從實質上糾正錯誤,力爭不“一錯再錯”,通過這種反思訓練,有利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和鞏固,而且有利于學生思維嚴謹性的培養(yǎng)。
(2)改變傳統(tǒng)作業(yè)的形式
作業(yè)是師生交流的一種形式,教師可以在作業(yè)中獲得學生學習的信息,為了使獲得的信息更個體化,更有針對性,可以在傳統(tǒng)作業(yè)的基礎上增加日記或學生反思小結,結合自己對知識點的理解對課堂知識進行整理,給出建議并展示自己美妙的解題方法。
例2 設正數p,g滿足p3+g3=2,求證:p+g≤2。
經反思,學生在小結中發(fā)現了十幾種證法,有綜合法,分析法,反證法等,其中有兩種證法更是別出心裁,獨樹一幟。
證法1:∵p,g>0,∴p3+1+1≥33=3p,
兩式相加得:g3+1+1≥33=3g
p3+g3+4≥3(p+g),∴p+g≤2
證法2:設p,g是方程x2-mx+n=0的二根,
則p+g=m,pg=n(m,n>0)且m2-4n≥0,(1)
又2=p3+g3=(p+g)(p2+g2-pg)=m(m2-3n),∴n=。
代入(1)即得m3≤8,∴p+g≤2。
(3)提倡做開放性作業(yè)
在改變傳統(tǒng)作業(yè)的形式后,可以要求學生做一些延時作業(yè),這種延時作業(yè)其特點在于作業(yè)內容具有開放性,也不要求學生定時上交。延時作業(yè)的內容源于課本,也可以是一個問題的縱向或橫向推理,也可以是一個未知結論的探索,可以是一類問題的專題總結,可以是對某些數學問題的探討等,學生可以通過反思用不同的形式來表現自己的觀點和意見。通過延時作業(yè)可以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改善學習方法,完善知識結構,對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總結和探索能力促進較大。
反思性學習是以“學會學習”為目的,是學習主動概括和表述數學系統(tǒng)的構建過程,思維過程,從而進一步明確學習目標,體驗學習過程,積累教學活動經驗,反思性學習同教學的策略與技術相結合,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讓學會有時間、有機會對自己數學學習的思維過程加以反思,讓學生在反思中真正領悟數學的思想、方法、優(yōu)化他們的數學認知結構,提高思維能力,更大地發(fā)揮和提高他們的智能和潛能。
(責任編輯 若 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