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媛
心理學告訴我們,兒童最初的興趣是從“涂鴉”開始的,而涂鴉也是兒童繪畫能力發(fā)展的前提和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說,繪畫是兒童發(fā)展過程中的某種天性,也是兒童最早感興趣的主要活動。據(jù)說,科學家在記憶信息編碼研究中發(fā)現(xiàn),兒童對記憶材料的編碼主要以圖形圖像為主,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更喜歡用色彩繽紛的圖畫,生動直觀的想象來描繪自己心目中的世界。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楊景芝在《美術教育與兒童創(chuàng)造思維發(fā)展》一文中指出:用繪畫啟蒙兒童的智力發(fā)展,是十分有效的教育手段,每個孩子都應該在早期及時接受繪畫教育。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繪畫教學非常適用。繪畫能幫助學生加深課文的理解和記憶,讓他們在學習中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我在平時教學中經(jīng)常將繪畫和語文教學有機結合,反復嘗試,已初見成效。
一、繪畫識字,易學難忘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自我控制能力較差,注意力不能持久,簡單機械的重復識記漢字,學生感覺枯燥無味,容易遺忘。識字教學中,繪畫能將抽象的文字,演變?yōu)樯鷦又庇^的藝術形象,進而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和興趣,是一種高效的快樂識字方法。
比如教學生認識漢字“雷”時,可以畫這樣一幅圖:雨點滴在了田地上。請學生猜一個漢字。認識“刃”字時,可以先畫一把菜刀,“這把刀生銹了,有缺口了。”然后把菜刀畫成缺了口的菜刀,告訴學生,刀缺了一個口,就變成“刃”字。學生輕松地記住了“刀”和“刃”這對形近字。在教一些形象的漢字時,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動筆給字配畫。又如學“羊”字時,學生會畫一只可愛的小羊,學“明”字時,學生會畫上太陽和月亮。很多學生很容易將“烏和鳥”混淆,老師們如果能把簡筆畫運用到教學中,效果更佳。學習《烏鴉喝水》第一課時,我是這樣設計新課導入的:先在黑板上畫一只小鳥。馬上就有學生發(fā)現(xiàn):“老師,小鳥的眼睛您忘記畫了?!蔽夜首黧@訝地問:“小鳥沒有了眼睛,就變成了什么字呢?”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是烏鴉的烏字?!薄澳銈冋f的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烏鴉喝水》?!?/p>
通過繪畫遷移到漢字,既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又讓學生對這堂課記憶深刻。經(jīng)過多次有意識的訓練,許多學生積極踴躍地走到黑板前繪畫,請大家猜漢字,課堂上學生們識字興趣特別濃厚。一個個漢字,變成了一幅幅生動的圖畫,大大地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無形中也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二、繪畫學文,深化理解
低年級閱讀教學,課文選材很貼近學生的生活,語言樸實,內容淺顯,學生很喜歡,但往往理解不深入,一知半解。教師單純講解,學生品味不足,如果靈活運用繪畫教學,則能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課文內容。
在上二年級課文《畫風》,為了讓學生對看不見、摸不著的風,有更深刻的理解。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孩子們,課文中的小朋友畫出了風,你們能不能也拿起畫筆,畫一畫風呢?看誰畫得最有創(chuàng)意?!闭n堂上學生思維非?;钴S,有畫氣球在空中飄蕩,有畫小女孩裙角飛揚,有畫孩子在公園放飛風箏,有畫媽媽騎自行車頭發(fā)飄揚,還有的畫大風吹倒房屋……孩子用手中的畫筆告訴我“風來了,風就在我們生活的周圍?!焙⒆觽兗氈碌挠^察力和大膽的創(chuàng)作能力令人驚訝。孩子們畫的每一幅畫都是有鮮活生命力的藝術品。同樣的方法還可以運用到《四季》《畫家鄉(xiāng)》《雪地里的小畫家》等課文的教學中。
三、借“畫”學詩,創(chuàng)設意境
小學低段的古詩詞教學,很久以來一直是困惑教師們的一大難題:語言精煉、文辭優(yōu)美,意境深遠,但由于學生識字能力、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欠缺,即便他們能夠熟練背誦和默寫,往往也很難真正理解詩詞的意義,總是處于某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朦朧狀態(tài)。古詩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美。低年級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有限,對語言文字的感悟不多,如何讓學生領略到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呢?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把握低年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興趣特點,教學中注意有感情的范讀,配合詩意繪畫實施教學。
在教學一年級古詩《一去二三里》時,我先讓學生認真地誦讀古詩,請他們說一說在讀古詩的過程中,看到一幅什么畫面,并把看到的美麗景色介紹給大家。學生們說,他們仿佛看到了村莊,美麗的亭子,鮮艷的花朵等。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詩人在古詩中寫出的鄉(xiāng)村美景,我及時出示了一副充滿詩情畫意的水墨畫,要求學生看圖說話。學生們的思維一下子打開了,有的學生說:“鄉(xiāng)村的房子升起了炊煙,也許是農(nóng)民忙完了一天的農(nóng)活,回家做飯呢!”還有的學生說:“這個村莊很美麗,遠處有古色古香的亭子,里面有過路的行人在休息談天?!边€有的學生觀察到,畫上有牧童悠閑地騎在牛背上,不禁感嘆到:“這里的人們,生活在這么美麗的地方,真幸福呀,我真想到這個地方玩一玩,看一看?!苯酉聛砦翼槃菀龑W生背誦古詩,“看到這幅美麗的鄉(xiāng)村風景圖,你們能不能嘗試這古詩背下來呢?”“能!”學生們胸有成竹地回答。學生們輕松熟練地背誦了古詩,愉快地體會了這首古詩表現(xiàn)的鄉(xiāng)村美景。古詩學習,通過精美的圖畫,教師深情的誦讀,學生的感悟,能幫助學生體會古詩的語言美,感受古詩的畫面美,領悟古詩的意境美。
四、繪畫拓展,激發(fā)靈感
所謂“寫話”就是寫一兩句話或一段話?!墩Z文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的寫話教學作出了明確的要求:“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知和感想?!钡湍昙墝W生的寫話應該建立在“說話”的基礎上。
在教授一年級語文《荷葉圓圓》時,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中的句子,為學生續(xù)編兒歌做好鋪墊。我精心設計了一幅畫滿綠色荷葉的池塘,當學生們讀出“蜻蜓說,荷葉是我的停機坪?!本桶羊唑训漠嬈N在荷葉上。當學生又讀出“小魚兒說,荷葉是我的涼傘。”教師可以將幾條生動有趣的“小魚兒”貼在“荷葉”下……教師鼓勵讀一讀兒歌中描寫它的句子。”讓學生帶上這些動物的頭飾,一組組去講臺上朗讀表演兒歌,學生們既神氣,又認真,兒歌讀的特別有感情。接著,讓學生當一名小詩人,學著創(chuàng)編兒歌。孩子們說:“荷葉是鴨子的太陽帽,鴨子在荷葉下睡著了;荷葉是魚蝦的被子,它怕魚蝦著涼了;荷葉是小朋友的扇子,夏天就用它扇風乘涼……”說的多妙呀,這些天真爛漫的孩子不正是一個個小詩人么?在一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就要有意識讓學生進行這樣的口頭說話練習,經(jīng)過長期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就會大大提高。
繪圖寫話對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有明顯地促進作用。運用繪圖寫話讓學生在自己觀察體驗中找到寫話的靈感,孩子們在繪圖寫話中,展示著自己的內心世界。教師經(jīng)常在學生們的作業(yè)中選出一些優(yōu)秀的作品貼在教室的“學習園地”中,開展繪圖寫話展覽,一定深受學生和家長的歡迎。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熟悉學生的心理特點,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來挖掘課堂教學的有利因素。恰當?shù)刂笇W生繪畫,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動腦的能力,又能幫助學生快速掌握知識,提高學習效率,真是一舉多得。
參考文獻:
[1]賈宇,梁萍萍.淺談繪畫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語文教學通訊,2005,(13).
[2]王君,李林.語文教學引進繪畫的嘗試[J].中學語文教學,1995,(07).
[3]羅艷華.簡筆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知識窗(教師版),2001,(09).
[4]楊景芝.美術教育與兒童創(chuàng)造思維發(fā)展[J].美術觀察,1999,(05).
(責任編輯 鄭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