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根
[內容摘要]“山寨教學”在時下的公開教學中比較常見,其原因在于教師過于追求功利的心境。教師只有對文本進行細讀、真正感受名家課堂的精髓、充分剖析自己,重視平時的積累、不斷反思,才能在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 “山寨教學”的突圍。
[關鍵詞]“山寨教學”;解決策略;教學突圍
時下,“山寨”這個網(wǎng)絡詞匯大家已十分知曉。對“山寨”這個詞最通俗的解釋就是盜版、克隆、仿制等,由此衍生的詞匯有山寨手機、山寨明星、山寨鳥巢等等。如果把“山寨”這個詞移植到教學中又會是如何一種景象呢?筆者暫且將這個景象稱為“山寨教學”。
有些學校在校本研修中有“名師模仿秀”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允許教師根據(jù)自身實際挑選不同層次的模仿級別:一級模仿(全盤模仿)、二級模仿(大同小異)、三級模仿(小同大異)。通過模仿后剖析,從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學思想、教學行為和教學細節(jié)?!懊麕熌7滦恪笔沁\用“名師”這一資源,理性地提高自我,建構自己的教學思想。從這個層面上講,模仿名師是有積極意義的。
但現(xiàn)在我們的課堂中并非都是理性地模仿名師的課堂教學。許多教師已把名師的教學設計作為一種范本,一遇上公開課、觀摩課,馬上就會查找名師(現(xiàn)成的)的教學設計,而后便運用這個設計或者稍加改動就想當然地搬入課堂。這種簡單的作法便成為“山寨教學”,而這種“山寨教學”的習慣一旦養(yǎng)成,那么教師也便成為了空殼,其結果是既害了自己,也苦了學生,還損了被模仿的那位名師。
那么,如何避免“山寨教學”的傾向,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倡導過程,注重文本細讀
名師們的課堂教學雖然各具風格,但其實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在設計教學過程前,對文本細讀的功夫做得很足,許多名師精彩的課堂教學,其實都源自他對文本的細讀。而時下,文本細讀這一形式,已做為教師個人修煉的一種形式,走進了教師研修的行列中,這是讓我們感到欣喜的。
1.對文本進行細讀,讓教師走到文字的背后。課文中的一字一詞、一句一段,都有著一定的內涵,教師要引領學生透過字面去探尋字后的“秘密”、字后的“故事”,揣摩作者的用意。
如于永正老師執(zhí)教的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楊氏之子》一課,針對“為設果,果有楊梅”一句話,引導學生從“設”、從“果有”這些細枝末節(jié)中,體悟到不是只有一種水果,還擺上了其它水果;從為客人準備的多種水果,體會到楊氏之子的熱情好客。
文本細讀,就要靜心細讀,在想象、體驗之中品味語言文字的味道,最終達到“悟”,悟到語言文字的內在含義和作者的用意。
2.對文本進行細讀,讓教師入情入境。葉圣陶先生曾說,閱讀要“潛心會本文”、“入境始與親”,入情入境的閱讀就是通過感受語言文字所描繪的畫面、情境,仿佛畫面中的情境浮現(xiàn)在“眼前”,產生如臨其境的閱讀“心理圖像”。它是讀者與作者心靈對話的橋梁。
3.對文本進行細讀,讓教師感悟語言表達。語言表達,即怎樣寫的,為什么要這樣寫。例如,竇桂梅老師執(zhí)教《丑小鴨》(原譯文)一課時,引導學生研讀寫丑小鴨出殼后的樣子這一部分,原作中只有“他是又大又丑”六個字,沒有如課文中那樣對“又大又丑”進行具體描寫(過了幾天,這個蛋才慢慢裂開,鉆出一只又大又丑的鴨子,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鴨”),竇老師讓學生將這六個字與課文進行對比閱讀,揣摩作者為什么不進行具體描寫。學生在對比之中,體味到了作者對丑小鴨的愛憐之情,領悟到了作者“惜字如金”的真正用意。
應該說,對文本進行細讀,是我們一線教師著力要加強的一種技能。只有沉下心來對文本細細品,慢慢悟,才能使自己的教學 “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感受內涵,重視教學思想
當然,我們不否認名師的課是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學習、去研究的地方。在這樣的學習和研究中,可以使我們從中找到教學的方向,但更重要的是感受名師的教學內涵,重視名師為什么要這樣教,這樣教有什么效果,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感悟到名師內在的教學思想。對名師的課堂,我們也必須抱著“文本細讀”的態(tài)度進行“細讀”。如一位新教師模仿特級教師薛法根的《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教學思路:從讀課題到學習字詞,再到指導朗讀課文,最后學習課外材料《沙漠之舟》等環(huán)節(jié)與薛老師的教學設計一一對應。但上完課后,聽課教師覺得不對勁,便回家查看了薛老師的教學實錄,才發(fā)現(xiàn)了這位教師模仿中的一些誤區(qū)。如教學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這位老師也試著采用了薛老師課堂上提供的資料《沙漠之舟》,她請學生閱讀了此文,然后讓學生畫出表現(xiàn)駱駝各個部分作用的句子,請學生讀讀駱駝還有哪些值得自豪的地方。最后,請學生說說自己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地方。
不妨再看薛老師是怎么做的?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用“我感到自豪的是( )”的句式選擇課文中的內容自由地說說駱駝值得自豪的地方??凑l說得又多又準確。
生:我感到自豪的是我們駱駝耐饑耐渴、性情溫順。
生:我感到自豪的是駱駝的壽命可達35~40歲。
生:我感到自豪的是駱駝有驚人的耐力,在氣溫50℃ ,失水達體重的30%時,還能20天不飲水;它還能負重200公斤以每天75公里的速度連行4天。
師:駱駝有駱駝值得自豪的地方,我們每個人都有值得自豪的地方。現(xiàn)在請你寫幾句話,用上“我感到自豪的是( )”的句式。
生:我感到自豪的是我的繪畫很出色,曾經(jīng)在好幾次比賽中得過一等獎。
生:我感到自豪的是我有一個溫馨的家庭,有愛我的爸爸和媽媽。
兩相對照,不言而喻,這位新教師僅僅將教學目標鎖定在積累課外知識這一塊。這一環(huán)節(jié)無意間將語文課上成了常識課,重于拓展資料卻沒有理解語文教學規(guī)律的真諦。而薛老師以“我感到自豪的是( )”這樣的句式為手段引導學生閱讀課外資料,而后進行說話訓練,并將資料積累內化形成自己的東西,把掌握知識與學習語文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自然就有了濃濃的語文味。
所以,在引用名師的教學設計時,必須要感悟里面的教育內涵,只有這樣,才能走出盲目模仿“名師”的誤區(qū)。
三、關注自我,提高信心
幾年前筆者有一位同事在教學原浙教版《登山》時,也出現(xiàn)過這樣的尷尬:他模仿一位著名特級教師的教案設計,但是實施中,大家覺得問題多多,再去看他呈現(xiàn)的名師的教學實錄,讓筆者深感這位名師的確高明。
后來大家得到共識:名師無不在深入地解讀文本,他們那鮮明的教學風格都是將自己的教學積累與自己的個性融合在了一起。這就啟示了我們:語文教學其實是在每個語文教師的心里,不是一個模式和方法就可解決我們的教學問題的。要上好課,更需要教師對本文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有自己的深層解讀,要時刻關注自己、認識自己。自己在教學中哪一方面比較強,哪一方面比較弱,哪一方面以前不重視,在學習名師、研究本文和教學設計中,要把自己擺進去。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真正走向成熟,真正獲得獨立設計教學過程的能力。
四、積累課像,厚積薄發(fā)
筆者覺得任何一位優(yōu)秀教師的成長,都離不開對大量課像的感知、積累和內化。那么,我們應當豐富積累哪些課像呢?
名師的一些高招,名師們繪聲繪色的講解以及及時的旁征博引會令你慨嘆,名師們依學定教、關注學生、隨機應變的教學靈性會讓你驚異沖動,名師們爐火純青、撥動心弦的教學妙舉會使你深受啟發(fā)。所以,親近他們的課堂,剖析他們的課例,積極內化積累他們的課像,自然會使你的教學登上一個新的境界。
我們也許有過這樣的體驗:有時絞盡腦汁、精心準備的課,卻越上越不順暢,一堂課下來很是遺憾,心緒黯然;有時不大經(jīng)意的課,卻越上越順,一堂課下來,就像喝了蜜似的心中充滿快意。我想,前者“有心栽花花不開”的課和后者“無心插柳柳成蔭”的課教師自己如果能夠及時捕捉,細細反思,靜靜咀嚼,好好梳理這類課像,是豐富自我成功課像的重要一招。
來自同伴的課例積累也很重要。因同伴的課例可避免自我課例“當局者迷”之弊,又可以避免名師課例難以直接交流之短。積累同伴特色課像,要懂得及時捕捉、及時梳理、及時交流、及時內化,并及時地學習仿效,在仿效中不斷創(chuàng)新。同時還要注意積累多人的特色課,兼收并蓄,博采眾長,博覽精品。
通過這些課像的積累,要感悟成功課例的“神”,把握其精髓內涵、普遍規(guī)律,從而學會正確的遷移、嫁接和創(chuàng)新。
五、學會思辨,重視批判學習
我們經(jīng)常要求學生上課多思考,積極發(fā)言,而教師們自己呢,是不是在積極地深入思考,是不是在反思和批判中不斷地發(fā)展自我?
的確,在教學中不斷地自我反思是痛苦的。但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必須是一位思考者,只有會思考的教師才有資格站在學生面前,只有會思考的教師才會“不跪著教書”,才能培養(yǎng)出真正具有獨立人格的、自信的、有思想的學生。教師不能過分膜拜名師的課,名師的言論,應該不斷地從多個角度去審視,去引發(fā)自我的思考,甚至很多時候要批判地去看。因為在反思與批判中包含著創(chuàng)造,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我們才能不斷地找到自我,進而超越自我。
(責任編輯 武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