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A大學S學院學生社團為個案,通過調查問卷和訪談了解目前學生社團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學習型組織的內涵特征進行了問題分析,提出了構建學習型學生社團的建議。
關鍵詞:學習型社團 學生社團 問題分析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體制的改革,學生社團作為繁榮校園文化、促進學生和諧發(fā)展的有效載體,其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高校學生社團得到了蓬勃健康的發(fā)展。然而,高校一些學生社團仍存在著組織凝聚力弱、組織渙散、成員流失快、活動質量低、管理機制不完善等現象,反映出當前高校學生社團生存和發(fā)展的狀況不容樂觀。
本研究立足于A大學S學院的全部學生社團,抽樣出四個學生社團,對這四個學生社團進行了全額調查,共發(fā)放問卷320份,回收問卷32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30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3.8%;并對10名團委老師、社團會長和會員作了訪談。
一、A大學S學院學生社團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A大學S學院學生社團的發(fā)展已經有了一定的規(guī)模,41個社團涉及的領域相當廣泛。理論學習、文學類、學術科技、志愿服務、社會實踐、體育健身、綜合藝術等。但是,從現狀調查情況來看,筆者發(fā)現A大學S學院學生社團和當前大多數高校學生社團一樣存在很多不足:
1.缺乏目標規(guī)劃、社團定位不明、會員認識模糊
學生社團是大學生以相同或相近的興趣愛好、特長、信念或自身需要為基礎,自愿結成的群眾性組織。但是,在問到“加入社團前,你對其工作目標、體制和理念了解程度如何?”這個問題時,僅有12%的學生完全了解,27%的學生對自己所參加的社團有一定了解,42%學生僅聽說過,還有19%的學生幾乎不了解。這說明學生們在選擇社團時更多是從自己的愛好出發(fā),沒有真正、完整地去了解該社團的結構、性質及運行方式,有的學生甚至認為,參加的學生社團越多越好,今年參加這個,明年參加那個,反映出有相當數量的大學生不能清楚地把握自己的發(fā)展,選擇加入社團有相當的盲目性。
2.缺乏可傳承的社團文化,可持續(xù)發(fā)展后勁不足
社團負責人和社團成員學習動力不足是多年來形成的普遍現象,也是制約A大學S學院學生社團發(fā)展的直接因素。以S學院為例,社團成員尤其是社團骨干缺乏定期培訓和納入梯隊培養(yǎng)建設計劃,成員穩(wěn)定性差,社團發(fā)展后勁不足,造成社團的興衰完全依賴于目前的社團骨干,骨干一走,社團就處于癱瘓狀態(tài)甚至于解散。
3.社團長效激勵機制不健全,社團成員滿意度不高
在A大學,大學生對社團活動的參與性不高,對社團所開展的活動,只有12.5%的學生每次都參加,38.4%的學生經常參加,43.6%的學生偶爾參加,5.5%的學生幾乎從不參加。通過訪談發(fā)現,部分學生沒有參加社團活動的原因在于社團活動檔次較低和經費困難,這使得部分學生不愿或不能參加社團活動,也成為制約社團發(fā)展的重要問題之一。
二、A大學S學院學生社團建設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對于學生社團的作用和地位認識不到位導致社團發(fā)展愿景的缺乏
首先,從學校領導以及老師的觀念來看,對于學生社團的功能認識不全面,對于加強社團建設研究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還不到位。很多高校沒有把學生社團納入戰(zhàn)略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高度看待,只是簡單定義為校園文化活動,甚至在日常管理中存在“任其自生自滅”或者“嚴格管束、嚴加控制”等錯誤思想,有的領導和任課老師甚至唯課堂至上,將參加社團活動當作“不務正業(yè)”、“不求上進”來教育引導學生。
其次,在社團管理體制和機構設置上存在觀念的誤差,沒有正確對待社團的重要性。有的高校還是按照舊的管理模式,在學生會組織下設立一個很小的部門來具體管理和指導社團發(fā)展,甚至將社團組織當作一種臨時突擊隊,一有臟、累、重的勞動和服務任務,就第一個想到了社團。久而久之,社團的功能和作用不斷畏縮,只是簡單停留在低層次的活動范圍內徘徊,凝聚力和吸引力也就隨之不斷下降。有的高校雖然成立社團聯合會,號稱“一體兩翼”工作格局,但卻沒有將社團聯合會真正納入到平衡的管理,存在一頭重、一頭輕的現象,在活動指導、經費支持、場地提供等諸多方面存在偏差。
2.社會大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導致社團文化的缺失
(1)市場經濟的負面作用影響了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大學生參加學生社團的目的和動機發(fā)生了明顯變化。學生社團已經不再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的興趣團體,學生社團干部打上了實用主義的烙印,他們工作的目的性明顯增強了,多了一份功利性和虛榮心,卻少了一種堅持不懈的精神。
(2)高教體制改革發(fā)展的不完善使學生加入社團具有工具理性傾向。隨著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特別是高等院校擴招和“雙向選擇”的就業(yè)趨勢不斷擴大,大學生已經不再是昔日的“天之驕子”,他們開始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于是,大學生一踏進大學校園就開始努力爭取在學生社團等各種學生組織中工作,為自己多積累一些“資本”。有些學生干部甚至在學生社團中,為的只是取得一本學生干部證書,以為自己畢業(yè)后的就業(yè)增加籌碼。
3.社團成員缺少系統培訓導致團隊學習熱情不高、學習動力不足
(1)社團骨干缺乏定期培訓。社團負責人和社團成員學習動力不足是多年來形成的普遍現象,也是制約A大學S學院學生社團發(fā)展的直接因素。以S學院為例,社團成員尤其是社團骨干缺乏定期培訓和納入梯隊培養(yǎng)建設計劃,成員穩(wěn)定性差,社團發(fā)展后勁不足,造成社團的興衰完全依賴于目前的社團骨干,骨干一走,社團就處于癱瘓狀態(tài)甚至于解散。
(2)科層制的管理模式束縛了學生的主動學習熱情。目前,絕大多數學校都授權團委建立了一個專門的機構—社團部,來對社團進行具體統一的管理。由于高校長久以來的官僚化管理模式影響,使得高校在管理、引導社團時,不自覺地將自身的官僚化思想注入社團,使得社團無論是其成立還是運行都被動地受到了官僚制組織的影響和控制,導致社團干部和會員的學習積極性不高,以被動的服從為主,學習動力不足。
4.社團管理機制的不健全導致激勵不夠,滿意度不高
(1)社團制度體系不健全。學生社團的自發(fā)自主性和社團運作的規(guī)范化、制度化、高效率之間的矛盾是一個社團與生俱來的問題,它困擾著歷屆學生社團干部。于是,逐漸形成了學生社團本身難以建立起一套規(guī)范高效的制度體系和完善有力的監(jiān)督機制的局面,這些使學生社團的內部管理無法踏上規(guī)范的軌道。
(2)社團活動運作經費嚴重不足
經費是學生社團發(fā)展的生命線。高校學生社團的運作和活動經費主要來源有三方面,即會員費、學校經費和企業(yè)贊助款,而固定的經費來源只有會員費。然而,有限的會員費相對于一年的正常運作和活動開展來說是遠遠不夠的,特別是對一些規(guī)模較小的學生社團來說,經費的多寡成了能否開展活動的先決條件。更嚴重的是,經費的不足時時刻刻威脅著學生社團的生存。
參考文獻:
【1】(美)彼得·圣吉著,郭進隆譯,楊碩英校.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3
【2】俞文釗,呂曉俊.學習型組織導論[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
【3】范愛民.創(chuàng)建學習型組織實踐指南[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4】孟繁華.構建現代學校學習型組織[J].比較教育研究,2002,(1)
【5】杜育紅.變革時代呼喚學習型學生社團[J].教育科學研究,2002,(8)
【6】許俊.論大學生學習型社團構建的“組織學習鷹”模式[J].中國成人教育,2006,(5)
【7】許俊,馮凌云.論大學生學習型社團及其構建[J].經濟師,2005,(12)
(袁玉芹 三峽大學護理學院宜昌衛(wèi)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