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司章程是公司的自治憲章,具有自治性特征,它是股東自我設計治理空間的主要工具。公司參與者可以通過公司章程對公司法規(guī)范進行填補和修正,從而在更廣闊的范圍上對公司事務做出自主合理的安排。本文以公司章程為切入點,通過對公司章程自治的理論基礎及內容的分析,研究公司章程自治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并在此基礎上劃分出公司章程自治的邊界。新《公司法》突出了公司章程的自治性,本文也將從全新的角度對新《公司法》中關于公司章程的規(guī)定加以詮釋和解讀,分析其優(yōu)勢并論證在實際商業(yè)實踐中面臨的困境和問題,其目的是為公司章程自治的實現(xiàn)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關鍵詞】公司章程;自治性;自治的邊界
公司章程是公司的自治憲章,貫穿于公司設立、變更和終止的全過程,一個公司的運作除了遵循公司法,更要遵守自己的公司章程。公司章程是股東自我設計治理空間的主要工具。因此公司章程自治是實現(xiàn)公司自治乃至私法自治的載體,它強調意思自治,既包括排除他人的干預,也包括排除當事人的干預和國家公權力的不法干預。
一、公司章程自治的理論基礎
公司章程自治理念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理論基礎,這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公司章程自治的思想基礎一自由主義
自由主義在產生之初就具有主張個性,反對國家強制的意思。它相信人的理性,認為每個人是自己利益的最佳判斷者。[1] 自由主義是公司章程自治產生的思想基礎和必然要求,公司章程自治也更好地印證了自由主義的邏輯思路。自由主義的宗旨是相信人的理性、尊重人的自治、尊重股東對于公司的安排,反對刻意的國家主義構建,這與公司章程自治理念是一致的。自由主義與市場經濟也不謀而合,它們都是承認理性的有限性,反對人為的計劃構建,尊重自生自發(fā)的秩序。
在自由主義看來,公司章程自治的含義有以下三點:(1)人有其理性,理性是私法自治的主觀條件,是人類實現(xiàn)自治的主體性資源。每個股東是自身利益的最佳判斷者。理性又是有限的。由于知識是分立的,個人所能掌握的知識是極其有限的。(2)人必須自治,不能通過諸如國家計劃之類的東西,為每個人的幸福與發(fā)展作出無須自己費心的安排。公司章程自治在公司法上是不可避免的。(3)股東是有理性的,他可以憑借其理性而在公司的合作秩序中實現(xiàn)自治。人既然有其理性,因而有條件、有能力通過自己的理性選擇,通過自主參與和運作,實現(xiàn)人生價值。
(二)公司章程自治的經濟基礎一市場經濟
市場經濟為人們追求物資財富、實現(xiàn)個人利益最大化提供了一個寬闊的舞臺。在此過程中,人可以自由的發(fā)展,自由的選擇自己交易和合作的對象。公司章程自治恰好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最佳途徑。公司章程自治是實現(xiàn)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公司章程自治是抵御國家權力任意進入公司法領域的手段,在反對國家權力對私法主體的不當干預這一點上與市場經濟的主旨相契合。[2]公司章程自治也是市場經濟要求實行自由企業(yè)制度的必然要求。市場經濟要求一定的市場主體,要求市場主體享有各方面的自由和競爭。公司章程自治是公司充滿活力的保證,它推動了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使資源得到最優(yōu)化的配置。公司章程自治的觀念反映的是以市場經濟為基礎的經濟體制對公司法律的基本要求。市場經濟體制為公司章程自治提供了生存空間,反過來,公司章程也為市場經濟帶來了生機與活力。市場經濟與公司章程自治是一對互動的關系。
(三)公司章程自治的法學基礎一公司契約理論
公司契約理論認為,公司是合同的產物,是“一系列合同的聯(lián)結”、“一組明示和默示的交易組成的網(wǎng)絡,或者稱為合同的聯(lián)結體”。 [3] 公司契約理論把公司看作契約,在本質上是公司參與人自治和博弈的結果。公司契約理論將公司視為法律虛擬物,發(fā)揮著聯(lián)結與公司有關的各項合約的功能。這一理論獲得了相當高的評價,有學者甚至認為,它揭示了“現(xiàn)實的真理”。究其主要原因,在于該學說與公司的私人屬性相契合。它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將公司看作是當事人合約的產物,為反對國家干預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jù)。公司契約理論認為公司法人是個人簽訂合約的產物,公司法的功能不是創(chuàng)造公司,而是承認和保護組成公司個人的利益和意思自治,這就為公司章程自治提供了法哲學的依據(jù)。
二、公司章程自治的內容
公司章程是一種自治性規(guī)則,包含著豐富的內容。主要是指公司章程的訂立自由、公司章程的修改自由與公司章程的內容自由。
(一)訂立公司章程的自由
公司是典型的社團法人,具有一定的人合性。人們在擬創(chuàng)立公司前,總是會選擇有利于實現(xiàn)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人作為合作伙伴,然后再就設立公司的事項進行磋商達成合意后訂立公司章程。所以從這一點來說公司的設立過程就是訂立公司章程的過程。選擇與誰簽訂,簽訂怎樣內容的公司章程都是設立人自由選擇的結果,在這個意義上,訂立公司章程的自由是公司章程自治內容的首要含義。[4]我國《公司法》第23條第3款規(guī)定設立有限責任公司由全體股東共同制定公司章程。第77條第4款規(guī)定設立股份有限公司時,發(fā)起設立的由發(fā)起人制定公司章程;募集設立的經創(chuàng)立大會通過,而發(fā)起人以外的投資者在進行投資加入的同時其實就是體現(xiàn)了公司章程訂立的自由。
(二)修改公司章程的自由
公司章程是靜態(tài)的,但在長期的經營過程中,新的需要、無法預見的情況和額外的信息可以使人們作出比公司剛建立時更理想的安排。即使公司章程如其最初起草的那樣,在公司設立之時做出了最好的安排,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有潛在的改進。這時就要求審時度勢地對公司章程進行修改。雖然股東有修改公司章程的自由,但是公司章程被視為公司的憲法,是公司得以生存的靈魂,影響著股東、董事、監(jiān)事、經理以及員工的權利及義務,影響著公司的治理結構。[5]所以公司章程的修改在程序和內容上應該予以限制。公司章程修改必須依法定權限和法定步驟進行。對公司章程的內容修改主要表現(xiàn)在其不得刪除“絕對應載事項”;不得非經股東同意,公司章程的修改不得變更股東設定新義務;不得非經股東一致同意,公司章程的修改不得給部分股東設定新權利;不得違反公序良俗;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等。
(三)公司章程的內容自由
作為自治性規(guī)則的公司章程,其內容是通過記載事項表現(xiàn)出來的。大陸法系國家一般將公司章程記載事項區(qū)分為絕對記載事項和任意記載事項。絕對記載事項,是指法律規(guī)定的、公司章程必須記載的事項,缺少其中一項記載或任何一項記載不合法,就可能使整個公司章程歸于無效,屬于強制性規(guī)范。因此必須逐一、合法記載。任意記載事項指法律未列舉,由公司章程制定人在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guī)定和社會公序良俗的前提下確定的,與公司經營有關的事項。就其性質而言,屬于授權性的法律規(guī)范。這些事項記載與否都不影響公司章程的效力,一旦記載于公司章程就要產生約束力。
三、公司章程自治的邊界
世上沒有絕對的自由,公司章程自治同樣不是絕對的和不受任何約束的。公司章程須滿足不缺少絕對記載事項,不違反強制性規(guī)定和社會公共利益等要求。只有這樣的公司章程才能優(yōu)先適用于法律和行政法規(guī)。
(一)對公司章程自治的限制理由
公司章程自治可以使公司和股東自由決定自己的事務,但公司內部自治失靈卻無法避免,這表現(xiàn)為股東的濫用權利和內部人控制。由于公司的資合性和股東以出資為限承擔有限責任的規(guī)則,現(xiàn)代公司實行資本多數(shù)決原則,而占有資本多數(shù)的大股東便控制了公司,現(xiàn)代股份公司中股份高度分散和社會化,小股東也對公司事務漠不關心,在實踐中更常用的是“以腳投票”。雖然從公司運作基礎看,大股東操縱公司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大股東對于公司的操縱常常表現(xiàn)為個人利益來損害公司和其他小股東的利益,有時還損害債權人的利益。公司章程自治實質上成了公司多數(shù)派股東的自治,公司的意思體現(xiàn)的是多數(shù)派股東的意志,少數(shù)派股東即使不同意也不得不服從。這樣就有可能出現(xiàn)大股東利用優(yōu)勢地位侵犯小股東利益的情況,需要對公司自治加以限制。
另一方面,隨著現(xiàn)代公司規(guī)模的擴大,股東人數(shù)的增多以及現(xiàn)代社會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和市場經營的專業(yè)化提出的專業(yè)化管理要求,股東不可能親自經營公司,將經營權力賦予經營管理層,公司所有權與控制權發(fā)生分離,導致公司自治與股東自治發(fā)生偏差。在經營管理人員控制公司時,由于內部人利益與公司利益不一致,便常常出現(xiàn)內部人損害公司利益或者偷懶現(xiàn)象。所以,大股東的濫用權利和內部人為控制這種公司章程自治情況下無法解決的問題便成為對章程自治加以限制和干預的正當理由。[6]
現(xiàn)代公司法對公司章程自治的干預,或者說是對公司章程自治的修補,正是為了避免公司內部人的肆意控制,同時對大股東借自治之名對公司的不當操縱進行一定的規(guī)制,以保護小股東利益。
(二)我國公司法關于公司章程自治界限的適用
我國公司在長期實踐中對公司章程的自治靈活性沒有得到有效發(fā)揮,公司章程千篇一律。2005年修訂的《公司法》突出了公司法私法自治的精神,減少了法律的強制性干預,增強公司章程的意思自治。對公司章程自治的范圍,我國公司法中用了以下幾種方式予以明確:
(1)明確公司章程的效力范圍,如《公司法》第11條明確了公司章程效力范圍,“設立公司必須依法制定公司章程。公司章程對公司、股東、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具有約束力?!边@主要是為防止公司內部人及大股東濫用其代理權對公司造成損害,因此就需要公司章程來約束,體現(xiàn)了公司章程的內部自治規(guī)則屬性。
(2)明文授權了公司章程自治事項。比如《公司法》第12條明確規(guī)定,公司的經營范圍由公司章程規(guī)定,將公司經營范圍的決定權完全交給了公司章程;第13條規(guī)定,公司法定代表人由公司章程規(guī)定,由董事長、執(zhí)行董事或者經理擔任,并依法登記。再如第71條第1款規(guī)定,國有獨資公司監(jiān)事會成員不得少于5人,其中職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具體比例由公司章程規(guī)定。這些規(guī)定和表述以委任性規(guī)則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是對公司法相關規(guī)定的具體化。
(3)概括規(guī)定了自治范圍,比如《公司法》第25條規(guī)定,有限責任公司章程應當載明下列事項:……(八)股東會會議認為需要規(guī)定的其他事項。即明確股東可以在章程中記載其認為需要記載的其余事項;再比如第76條規(guī)定,自然人股東死亡后,其合法繼承人可以繼承股東資格;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這些都給予章程更大的自主權,也擴充了公司自治的空間,是賦予當事人意思自治理念的體現(xiàn)。
(4)強制性規(guī)范排除了允許公司章程自治的范圍,如《公司法》第5條對規(guī)定:“公司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guī),遵守社會公德、商業(yè)道德,誠實守信,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jiān)督,承擔社會責任。”再比如對章程修改條件的強制程序性規(guī)定。
總的來說,作為公司組織和活動根本準則的公司章程既是一種重要的權利約束機制,也是一種重要的權利授予和救濟機制。我國新《公司法》對公司章程自治界限的規(guī)范是比較妥當?shù)?但公司章程自治的邊界是相對的,更多的要根據(jù)公司法各種不同規(guī)則類型、章程在公司法運行過程中所處的不同階段以及章程調整公司內外事務的不同來判斷。
【參考文獻】
[1] 李強.自由主義[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49.
[2] [美]默里·L·韋登鮑姆.全球市場中的企業(yè)與政府[M].張兆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7.
[3] 張民安.公司契約理論[J].現(xiàn)代法學,2003,3:45.
[4] 王強.公司章程的自治性[J].商事法論集,2002,06:2.
[5] 范建,王建文.公司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197.
[6] 郭奕.論公司章程的界限[J].浙江社會科學,2008,4:52–
作者簡介:
宋振濤(1979--),男,陜西省戶縣人,西安石油大學招投標辦公室,法學學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畢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