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勇 王 健
【關鍵詞】椎體壓縮性骨折;骨質疏松;球囊擴張椎體成形術
文章編號:1003-1383(2009)01-0077-02
中圖分類號:R 683.2
文獻標識碼:B
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是目前困擾老年腰背痛患者的難癥之一,嚴重影響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傳統(tǒng)的臥床、支具、藥物治療無法有效緩解腰背痛,近年來臨床上采用微創(chuàng)球囊擴張椎體成形術,可緩解疼痛和穩(wěn)定骨折椎體[1]。我院采用球囊擴張椎體成形術對12例13個骨質疏松型壓縮骨折的椎體進行微創(chuàng)治療,療效明顯,報道如下。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12例13個骨折椎體,男性8例,女性4 例,年齡60~84歲,平均年齡70歲, T112例,T123例,L16例,L21例,其中1例為T11T12同時骨折,所有患者均行X線、CT、MRI檢查,均有明顯腰背部疼痛,活動受限,無明顯脊髓和神經(jīng)根受壓等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及體征。
2.手術材料使用上海凱利泰公司椎體成形工具包,包括:骨穿刺針、導針、擴張器、工作導管、放射器、骨水泥。
3.手術方法患者俯臥于手術床上,胸腰椎過伸,采用1%利多卡因局麻,入路采用單側或雙側椎弓根入路。C型臂機定位,標準X線正側位,正位位于椎弓根投影外上方,按不同椎體采用不同進針角度,一般與矢狀面夾角5°~15°,角度與壓縮椎體終板平行,邊進針邊透視。穿刺針入椎體 2 mm后,取出骨穿針插入導針,導針入椎體前緣后方5 mm,順導針擴張通道拔出導針,沿通道插入球囊擴張器擴張椎體到滿意為止,退出擴張器,經(jīng)導管注入骨水泥,并用推進器壓緊至骨水泥固化后退出工作導管,縫合切口。
術后臥床24~48小時后,腰圍保護下,離床行走,常規(guī)應用抗生素3天。
4.療效評定標準根據(jù)WHO標準將疼痛緩解程度分為[2]:①完全緩解:治療后無疼痛;②部分緩解:治療后疼痛明顯緩解,可正常行走;③輕度緩解:治療后仍有疼痛,但較術前輕;④無效:治療后疼痛無減輕。
結果
12例全部穿刺成功,每個椎體注入骨水泥平均4.5 ml(3~6 ml),手術時間平均50 min,出血量極少,術后10例癥狀完全緩解,2例部分緩解,術后平均住院時間5天,隨訪時間4~20個月。12例13個椎體手術前后椎體參數(shù)比較見表1。
討論
手術成功的關鍵是找準疼痛椎體,骨質疏松壓縮性骨折是慢性積累性損傷,漸進性加重或在一次輕微外傷誘因下進一步加重,然而病史不能準確反映骨折發(fā)生時間和部位,且X線上壓縮椎體不一定是疼痛椎體,確定疼痛椎體要靠脊突叩痛體征和MRI,疼痛椎體脊突有明顯叩痛,MRI示由于存在出血水腫,T1加權像顯示低信號影,T2像顯示高信號。同時嚴格掌握適應證:①椎體壓縮75%以下;②椎體后壁完整,無骨塊突入椎管;③CT示椎弓根無變異,無狹窄致無法穿刺置導管的。禁忌證:①急性感染如骨髓炎,椎間盤炎或硬膜外膿腫;②凝血功能障礙;③爆裂性骨折;④身體條件較差不能耐受手術。
該手術操作對于一個脊柱外科醫(yī)生來說不難,首先擺正體位:腰椎過伸位,有利復位透視,減少誤差。同時穿刺針進椎體2 mm后停止,改用導針,導針離椎體前緣5 mm即停,否則易致前緣不完整,骨水泥滲入前方立即拔針,如擴張時發(fā)現(xiàn)前方有缺損也可先填入止血紗布或明膠海棉,防止前滲。研究發(fā)現(xiàn),胸椎注入2~3 ml骨水泥,腰椎注入3~5 ml骨水泥,97%的患者疼痛中度至完全緩解,因而骨水泥注入量與臨床效果之間并無聯(lián)系,因為骨水泥注入椎體凝固后重建了骨折椎體穩(wěn)定性,糾正脊柱失穩(wěn)狀態(tài),穩(wěn)定重建是緩解疼痛關鍵,同時骨水泥凝固時產(chǎn)生的熱力造成骨折周圍神經(jīng)末梢毒性,對止痛產(chǎn)生輔助作用,骨水泥單體本身對細胞毒性作用破壞周圍神經(jīng)纖維傳導[3,4]。
球囊擴張椎體成形術對于恢復骨折椎體高度,改善脊柱矢狀面排列,緩解疼痛和改善功能是一種完全有效的治療方式。但由于使用骨水泥椎體鋼度增加,易致臨近椎體骨折。本組有1例術后三個月后致腰痛,X 線認定為上位椎體骨折,因此術后還需進一步治療骨質疏松癥。
參考文獻
[1]施俊武,池永龍,郭曉山.經(jīng)皮椎體成形術治療胸腰椎骨質疏松并骨折的初步報道[J].浙江臨床醫(yī)學,2005,7(8):864-865.
[2]陳廣祥,茅云偉,韋敏祥,等.PVP在骨質疏松癥椎體壓縮性骨折中的應用[J].脊柱外科雜志,2006,4(1):42-43.
[3]Cotton A,Dewatre F,Cortet B,et al.Percutaneous vertebroplosty for osteolytic metastases and myeloma: effects of the percentage of lesion filling and the leakage of mythyl methacrylateat clinical follow-up[J].Radiology,1996,200(2):525-530.
[4]Belkoff SM,Mathis JM,Jasper LE,et al.The biomechanics of vertebroplasty:The effect of zement volume on mechanical behavior[J].Spine,2001,26(14):1537-1541.
(收稿日期:2008-10-30修回日期:2009-01-12)
(編輯:潘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