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利
摘要:朗讀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要努力探索使朗讀不會流于形式,能夠真正進入學生的心田。本文將小學語文朗讀訓練教學分為讀通、讀懂、讀透、讀活四個過程,并進行了闡述分析。
關鍵詞:朗讀指導;朗讀訓練;靈魂;探索
在執(zhí)教語文課的幾年中,我一直摸索并反思著我對學生的朗讀指導,發(fā)現(xiàn)我在朗讀指導方面曾走過不少歪路,學生讀書流于形式,看起來“書聲朗朗”實際上并沒有真正參與教學,更沒有得到語言文學的訓練,反而挫傷了學生朗讀課文的積極性,甚至養(yǎng)成了“拖腔拉調(diào)”、“一字一讀”、唱讀、指讀等不良的朗讀習慣。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分析了錯誤的方法,請教了一些老教師,再通過自己的實踐,認識到要使朗讀訓練扎實有效,應當少講解、多朗讀,還必須結(jié)合課文的講讀過程,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指導學生朗讀。通過去滄州學習,我把閱讀教學中的朗讀訓練分成四個階段:讀通、讀懂、讀透、讀活,這和心理學中的心理發(fā)展過程正好相符,從感知到品味,最后學以致用,運用到閱讀各類作文中去,也就達到了教學目的。
一、讀通:整體感知課文,解決生字的字音問題
讀通是朗讀的初級階段,目的在于初步激發(fā)學生興趣,感知課文內(nèi)容和重點,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例如《黃山奇石》這一課,學生都有知道黃山有奇石,通過讀都會想:黃山的奇石奇在哪里?設置懸念,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接著把全文初看一遍,遇到不認識的字、不懂的詞查一查字典,掃清了字詞障礙。讀完后,初步感知到課文內(nèi)容,這篇課文講的“金雞叫天都”不太好懂,所以只能算是有了一個初步印象,然后標好自然段,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初讀除了抓課題外,還要抓統(tǒng)領全文的中心句、段,讓學生著眼于對全文的理解和品味。
二、讀懂: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達成閱讀教學的基本目標
讀懂就是讓學生仔細閱讀課文,反復朗讀、咀嚼語言文字,理清文章思路,抓住重點,體會其中的課文含義和思想感情。
(一)結(jié)合講讀過程進行朗讀訓練。如《一株紫丁香》的第一節(jié)從語氣、語速、語感上進行朗讀指導,學生在理解句子內(nèi)容和重點詞語意思的過程中訓練朗讀,初步學習了長句子的朗讀方法。
(二)通過挖掘語言的深刻含義指導學生細讀,使他們能深切感受到同作者當時一樣的心情。如《難忘的一天》一課,結(jié)尾描寫“我”離開展覽館時興奮高興的心情,表面上看只是描寫景色的句子,學生朗讀時并沒有產(chǎn)生什么特別的感情。為了拔動學生的心弦,我便將這段話提出來讓學生輕聲讀,并劃出描寫景色的好詞和好句。接著提問:這是寫“我”為鄧爺爺表演完計算機時高興的心情的句子,寫得好嗎?為什么?我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并在旁提示:這最后一段是寫“我”激動的心情,可是卻描寫了景色,作者這樣寫是為了說明什么?這樣,學生通過仔細讀這句話,理解了隱藏在語句中的深刻含義,表達了“我”要把計算機的普及發(fā)揚下去的堅定信念。
三、讀透:把握課文的人文教育因素,品味文本的細節(jié),體會和學習表達方法
讀透是高層次的讀,它是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再深一步探索文章主旨,品評、欣賞作者用詞造句、全篇布局、精妙之處,不但了解作者說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一)品讀欣賞,體會作者的寫作特色。如《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課,通過品讀欣賞,學生理解了總分總的寫作手法,體會作者的寫作特色。
(二)品讀欣賞,與作者的心相契合。如《王二小》一課,我先讓學生邊看課文,邊聽教師配樂朗誦課文,把學生帶入課文的情景,引起學生感情的共鳴。然后抓住重點詞句師生共同研究各段應該怎樣讀,為什么要這樣讀,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完全進入了角色,與作者的心完全相契合,深刻體會到王二小寧死不屈、頑強斗爭的崇高品質(zhì)。
(三)品讀欣賞,體會情景,進行演讀。小學語文課本中,很多課文可以借助圖像看圖朗讀,這樣既對學生進行圖文結(jié)合的訓練,又能收到良好的朗讀效果。如二年級課文《秋天的圖畫》,通過觀察圖畫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對金色的秋天有一個感性的認識,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還有課文朗讀可以身臨其境地配樂朗讀。如指導朗讀《月光曲》時,邊讀課文,邊播放《月光曲》,音樂一起就使人置身于當時的情境中,學生的情感隨著課文內(nèi)容與音樂節(jié)奏互動,這樣不但提高了朗讀水平,誘發(fā)了靈感,而且陶冶了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有的課文還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地想象朗讀。這樣不但有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想象,同時更有利于促使學生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使學生更深刻地、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課文。如《坐井觀天》一文,可以創(chuàng)設情景進行分角色朗讀,使學生朗讀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從而心領神會地讀出了對角色不同性格的理解,做到形神兼?zhèn)洹?/p>
四、讀活:由課內(nèi)向課外延伸,由閱讀向口語交際、習作等綜合延伸,由閱讀向生活實踐延伸
(一)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外閱讀實踐活動。要使孩子們保持對課外閱讀的興趣并逐漸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由于年齡小,注意力不夠集中,維持對某件事的熱情的時間很短,許多孩子都只具有所謂的“三分鐘熱情”。因此,豐富多彩而又具有實效性的組織形式會更利于幫助他們對課外閱讀實踐保持持久的興趣和注意力。教師可以幫助孩子們選擇適當?shù)淖x物,為孩子提供展示的舞臺,鼓勵孩子多讀書。
(二)保證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和空間。為了讓學生有更大的空間和更多的時間開展課外閱讀實踐活動,我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倡“精講多讀”,把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
2. 將每周二和周五的下午自習課時間定為“課外閱讀指導課”,專門用來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開展讀書會、討論會、演講會、辯論賽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以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3. 為了保證學生課外閱讀材料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我們班建立了“小圖書箱“,號召學生將自己的好書帶到學校與同學們交流,以實現(xiàn)“資源共享”。
4. 為了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還專門印制了課外閱讀資料匯集本——《記憶的碎片》、《我的小收藏集》、《五花八門》等口袋書,指導學生將自己在課外閱讀中的積累和感悟及時記錄下來,不拘形式,張揚個性。
總之,注重朗讀教學,這個為古人沿用千載的傳統(tǒng)教法不僅不可擯棄,而且應該很好地繼承發(fā)揚。魯迅先生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在往外潑洗澡水時,連同坐在浴盆中的嬰兒一齊倒掉,這做法是最愚蠢的婦人也不取的。”當今的語文教改,對傳統(tǒng)教法中有生命力的“嬰兒”,非但不可橫掃,而且應該倍加鐘愛,并促使其成長。朗讀,作為語文教學的永恒主題有著非凡的魅力。隨著語文課堂標準的全面實施,對于朗讀的要求在理念上也有了很大的變化?!耙宰x為本”已經(jīng)成為我們的共識,同時,曉解“讀”的要義,尋找朗讀指導的全新對策,也就成了現(xiàn)代閱讀教學急待探究的焦點。我相信經(jīng)過我們每位重視語文教學的老師潛心努力,充滿“情感”的課堂朗讀定能在學生、老師、和作者這三者之間的心靈架起一座繽紛的虹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