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貴金屬礦(如金、銀、鉑族金屬礦)是現代工業(yè)的重要戰(zhàn)略資源,廣泛應用于電子信息、航空航天及珠寶首飾等領域。鉈(TI)作為一種劇毒重金屬元素,常伴生在貴金屬礦中。在礦產開采、冶煉過程中,鉈極易通過土壤、水體等介質釋放進入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對生態(tài)系統(tǒng)和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研究表明,鉈的毒性是汞、鉛等重金屬的數倍,可引發(fā)脫發(fā)、神經系統(tǒng)損傷甚至死亡等癥狀。因此,準確檢測貴金屬礦中微量鉈含量及分析其化學形態(tài),對保障礦產資源安全開發(fā)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傳統(tǒng)的鉈總量檢測方式已無法滿足環(huán)境風險評估的需求。鉈的不同化學形態(tài)(如無機態(tài) Tl+ ,Tl3+ 和有機態(tài)甲基鉈)在環(huán)境中的遷移性、生物可利用性和毒性存在顯著差異。例如,有機態(tài)鉈比無機態(tài)鉈更易在生物體內富集,毒性更強。準確分析鉈的化學形態(tài),有助于揭示其在環(huán)境中的遷移轉化規(guī)律,為開采貴金屬時制定精準防污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1現狀分析與研究目的
1.1鉈檢測與形態(tài)分析技術
目前,鉈的檢測方法主要包括原子吸收光譜法(AAS)、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法(ICP-OES)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ICP-MS等。其中,AAS靈敏度相對較低,難以滿足微量鉈的檢測需求;ICP-OES雖具有一定的檢測能力,但在靈敏度和多元素同時分析方面存在局限。ICP-MS憑借其高靈敏度、寬線性范圍和多元素同時分析的優(yōu)勢,成為微量鉈總量檢測的常用方法。
在鉈的形態(tài)分析領域,原子熒光光譜(AFS)與高效液相色譜(HPLC)聯(lián)用技術應用廣泛。不同化學形態(tài)的鉈具有不同的毒性和遷移特性,如TI(ⅢI)的氧化性較強,毒性比TI(I)更高。原子熒光形態(tài)分析能夠有效分離并檢測不同形態(tài)的鉈,為評估鉈的環(huán)境行為和毒性提供關鍵信息。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在微量鉈的檢測方面,ICP-MS憑借其超高靈敏度、寬動態(tài)線性范圍等優(yōu)勢,被廣泛應用于各類樣品中鉈總量的測定。已有研究表明,ICP-MS可實現痕量鉈的準確定量,檢測限低至 ng/L 級別。而原子熒光光譜技術在元素形態(tài)分析領域表現突出,通過與合適的分離技術聯(lián)用,能夠有效分離和檢測鉈的不同化學形態(tài),如無機鉈、有機鉈等。國外學者通過高效液相色譜一原子熒光光譜聯(lián)用技術(HPLC-AFS),成功實現了復雜樣品中鉈形態(tài)的分析;國內研究也在不斷探索原子熒光形態(tài)分析在地質樣品中的應用。然而,針對貴金屬礦中微量鉈,對比ICP-MS與原子熒光形態(tài)分析的系統(tǒng)性研究相對較少,這為本研究提供了切入點。
1.3研究目的與意義
本研究旨在對比ICP-MS與原子熒光形態(tài)分析在貴金屬礦中微量鉈檢測及形態(tài)分析方面的性能,包括靈敏度、準確性、精密度等指標。通過建立優(yōu)化的分析方法,明確兩種技術的優(yōu)勢與局限性,為貴金屬礦中鉈的檢測與形態(tài)研究提供科學依據,從而更好地服務于礦產資源開發(fā)過程中的環(huán)境風險防控與產品質量控制。
2 實驗材料及方法
2.1 實驗儀器與試劑
實驗采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ICP-MS),配備霧化器、等離子體炬管等組件,用于鉈總量測定。原子熒光光譜儀(AFS),與高效液相色譜儀(HPLC)聯(lián)用,用于鉈的形態(tài)分析。微波消解儀,用于樣品前處理。超純水機(電阻率?18.2MΩ?cm ,用于制備實驗用水。
實驗采用鉈標準溶液( 1000μg/mL ),購自國家標準物質中心,使用時逐級稀釋至所需濃度。硝酸(優(yōu)級純)鹽酸(優(yōu)級純),用于樣品消解和溶液配制。硼氫化鉀、氫氧化鈉,用于原子熒光分析中的氫化反應。甲醇(色譜純),用于高效液相色譜流動相配制。貴金屬礦標準樣品(如GBW系列),用于方法準確性驗證。
2.2樣品采集與實驗前處理
在不同貴金屬礦礦區(qū),選取具有代表性的礦石樣品,使用無污染采樣工具采集后,密封保存并記錄樣品信息。
2.3 ICP-MS檢測方法
對ICP-MS的射頻功率、載氣流量等參數進行優(yōu)化,得到儀器最佳工藝運行參數,以提高檢測靈敏度和穩(wěn)定性。最終確定射頻功率、載氣流量、輔助氣流量等如下表1。
圖1樣品實驗前處理流程
表1ICP-MS儀器工作參數
將鉈標準溶液用 2% 硝酸溶液稀釋,配制濃度為0、0.1、0.5、1.0、5.0、 10.0μg/L 的系列標準溶液,在優(yōu)化后的儀器條件下進行測定。
表2標準曲線方程
取適量制備好的樣品溶液,在相同儀器條件下進行測定,根據標準曲線方程計算樣品中鉈的含量。
2.4原子熒光形態(tài)分析方法
優(yōu)化高效液相色譜的流動相組成、流速、柱溫等條件。確定流動相為 50mol/L 硝酸銨溶液( pH=4.5 )、甲醇(體積比 90:10? ),流速為1.0mL/min ,柱溫為 30% 。
對原子熒光光譜儀的相關工作參數進行優(yōu)化。其原子熒光AFS儀器工作參數如下表3。
表3原子熒光AFS儀器工作參數
分別配制TI(I)和TI(ⅡI)標準溶液,用流動相稀釋成濃度為0、0.1、0.5、1.0、 5.0μg/L 的系列混合標準溶液。
將樣品溶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譜-原子熒光聯(lián)用系統(tǒng),根據保留時間和峰面積對不同形態(tài)的鉈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實驗結果及分析
3.1ICP-MS檢測性能分析
鉈標準曲線在 0-10.0μg/L 濃度范圍內呈現良好的線性關系,相關系數 r=0.9998 。以3倍空白標準偏差計算,該方法對鉈的檢出限為0.005μg/L ,表明ICP-MS在微量鉈檢測方面具有較高的靈敏度。
表4ICP-MS檢測限
對某貴金屬礦標準樣品進行6次重復測定,鉈含量的相對標準偏差(RSD)為 1.3% ,測定結果與標準值吻合良好;ICP-MS加標回收率為96.5%~ 102.3% ,表明該方法具有較高的精密度和準確性。
表5樣品精密度測試結果( n=6 )
對多個不同類型的貴金屬礦樣品進行測定,鉈含量在 0.05-5.2μg/g 之間,不同礦區(qū)樣品中鉈含量存在明顯差異,這可能與礦石的成因、地質環(huán)境等因素有關。
ICP-MS通過碰撞池技術有效消除了 ArCl+ 等多原子離子對 79Tl 的干擾。
3.2原子熒光形態(tài)分析性能分析
在優(yōu)化的色譜條件下,TI(I)和TI(Ⅲ)能夠實現良好的分離,保留時間分別為 3.2min 和5.8min ,峰形尖銳對稱,表明高效液相色譜-原子熒光聯(lián)用系統(tǒng)對鉈的不同形態(tài)具有較好的分離能力。
TI(I)和T(Ⅲ)在 0-5.0μg/L 濃度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相關系數均大于0.998。以3倍空白標準偏差計算,TI(I)和TI(Ⅱ)的檢出限分別為 0.02μg/L 和 0.03μg/L。
表6ICP-MS檢測限
對含有已知濃度TI(I)和TI(Ⅱ)的混合標準樣品進行6次重復測定,兩種形態(tài)鉈含量的相對標準偏差(RSD)均小于 3.0% 。對添加了不同形態(tài)鉈標準溶液的貴金屬礦樣品進行加標回收實驗,對 ΔTI+ 、 TI3+ 和甲基鉈的加標回收率分別為 93.2%~ 99.5% ! 91.8%~ 98.7% 和89.6%~ 97.3% ,表明該方法具有較高的精密度和準確性。
表7樣品精密度測試結果( n=6 )
在部分貴金屬礦樣品中檢測到了TI(I)和TI(Ⅱ)兩種形態(tài),其中TI(I)的含量占比在 60%~85% 之間,TI(Ⅲ)的含量占比在15%~40% 之間,不同樣品中兩種形態(tài)鉈的比例差異顯著。
原子熒光形態(tài)分析法中,共存金屬離子(如Fe3+ 二、 Cu2+ )在一定濃度范圍內對鉈形態(tài)分離無顯著影響。
3.3 兩種方法的對比分析
按照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lián)合會(IUPAC)的規(guī)定,以空白樣品測定信號的3倍標準偏差所對應的濃度作為檢測限(LOD)。對空白樣品進行重復測定,計算兩種方法的檢測限。結果表明,ICP-MS對鉈的檢測限為 0.005μg/L ,在形態(tài)分析中,AFS對TI(I)和TI(II)的檢測限分別為0.02μg/L 和 0.03μg/L 。由此可見,ICP-MS在微量鉈總量檢測方面具有更低的檢測限,能夠檢測到更低濃度的鉈,更適用于貴金屬礦中痕量鉈的檢測。
ICP-MS測定結果的RSD為 1.3% ,表明該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復性;在形態(tài)分析中,AFS對TI(I)和TI(I)測定結果的RSD分別為 1.6% 和1.5% 。雖然AFS的精密度相對ICP-MS略低,但仍能滿足貴金屬礦中鉈分析的要求。
通過配制不同濃度的標準工作溶液,繪制ICP-MS和AFS的標準曲線方程,考察兩種方法的線性范圍。ICP-MS對鉈的線性范圍為0.0-100μg/L ,相關系數 r2=0.9998 ;AFS在總量測定時線性范圍為 0.0-50μg/L ,相關系數 r2=0.9992 ,在形態(tài)分析中,對TI(I)和TI(Ⅲ)的線性范圍均為 0.0-10μg/L ,相關系數 r2 分別為0.9985和0.9988。由此可見,ICP-MS具有更寬的線性范圍,在測定較高濃度鉈樣品時無需進行大量稀釋操作,可提高分析效率。
ICP-MS在鉈總量檢測方面靈敏度更高、線性范圍更寬,適用于痕量和超痕量鉈的準確測定;原子熒光形態(tài)分析雖然在總量檢測靈敏度上略遜于ICP-MS,但能夠有效區(qū)分鉈的不同化學形態(tài),提供更豐富的化學信息。
ICP-MS可實現多元素同時快速測定,在批量樣品的鉈總量檢測中具有較高的分析效率;原子熒光形態(tài)分析由于涉及色譜分離過程,單個樣品的分析時間較長,分析效率相對較低。
ICP-MS儀器設備昂貴,運行成本較高,對操作人員的技術要求也較高;原子熒光形態(tài)分析所需儀器相對便宜,但高效液相色譜-原子熒光聯(lián)用系統(tǒng)的操作和維護相對復雜,需要較高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
4結論
本研究通過對ICP-MS和原子熒光形態(tài)分析在貴金屬礦中微量鉈檢測與形態(tài)分析方面的對比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1)ICP-MS在鉈總量檢測中表現出優(yōu)異的性能,具有高靈敏度、寬線性范圍、良好的精密度、準確性及分析速度快等優(yōu)勢,適用于大批量貴金屬礦中痕量鉈的快速準確測定。
2)原子熒光形態(tài)分析能夠有效分離并檢測貴金屬礦中TI(I)和TI(ⅢI)兩種形態(tài),為評估鉈的環(huán)境行為和毒性提供關鍵信息,在鉈的環(huán)境風險研究方面具有獨特優(yōu)勢。
3)兩種方法各有優(yōu)缺點,相互補充。在實際應用中,可根據具體需求選擇合適的分析方法。若僅需測定鉈總量,ICP-MS是首選;若要深人研究鉈的化學形態(tài),則應采用原子熒光形態(tài)分析方法。
本研究結果為貴金屬礦中鉈的檢測與形態(tài)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技術參考,對保障礦產資源開發(fā)過程中的環(huán)境安全和產品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未來研究可進一步探索兩種方法的聯(lián)用技術,以實現鉈總量檢測與形態(tài)分析的一體化,提高分析效率和準確性。
參考文獻
[1]王佳鼎,唐高,鹿燕,等.三重四極桿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測定電子級磷酸中29種痕量雜質元素[J].分析測試學報,2025,44(05):844-852.
[2]李小輝,孫慧瑩,程祎,等.高壓密閉消解-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ICP-MS)法測定礦石中的銀[J/OL」.中國無機分析化學,1-11[2025-05-23].
[3]黃世江,范淑敏,范文秀.金銀花中微量元素的ICP-MS法測定及統(tǒng)計比較[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25,46(09):172-177.
[4]田華,謝宇潔,于明,等.混酸消解-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ICP-MS)法測定鎳基加氫催化劑中的銅、鐵、釩和鉛[J/OL」.中國無機分析化學,1-10[2025-05-23」:
[5」倪碧玉,陳林,鄭超,等.冷等離子體/N2O反應模式-ICP-MS/MS測定碘對比劑中 Ca 的含量[J/OL].中國無機分析化學,1-10[2025-05-23].
[6]李艷廣,霍金晶,孫國超,等.基于斜鋯石年代學和全巖地球化學研究阿爾金造山帶紅柳溝地區(qū)基性巖成因[J/OL].巖礦測試,1-17[2025-05-23].
[7]李丹.基于有機溶劑前處理的ICP-MS法直接測定鹽酸溴已新中的汞含量[J].廣州化工,2025,53(08):160-162+166.
[8]李世琴.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及測汞儀法測定工作場所中汞的優(yōu)勢探討[J].化工設計通訊,2025,51(04):86-91.
[9]王進忠.ICP-MS法測定水樣中痕量重金屬鎘的優(yōu)化條件研究[J].清洗世界,2025,41(04):38-40.
[10]白棟漢,李澤潤,辛雪穎,等.基于多光譜分析聯(lián)合ICP-MS的藥用琥珀特征研究[J/OL]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1-12[2025-05-23].
[11]羅安秀,楊雨桐.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ICP-MS)和原子熒光光譜儀(AFS)測定水中As和Se的比較[J].當代化工研究,2025,(07):70-72.
[12]羅娜,甘寧.ICP-MS與原子熒光光譜法測定化妝品中砷、汞含量的比較[J].中國衛(wèi)生工程學,2021,20(01):22-24.
[13]李證,于清華,田亞平,等.釀造醬油中ICP-MS法和原子熒光光譜法總砷的測定與分析[J」.食品安全導刊,2021,(Z2):66-67.
[14]降升平.原子光譜分析技術及應用[M].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2010.345.
[15]周世龍,張榴萍,錢國平,等.ICP-MS和原子熒光光譜測定油脂中總砷的關鍵點控制和差異性研究[J].中國油脂,2019,44(07):140-143.
[16]何煦,田玉新.火焰原子熒光法測金與ICP-MS法的對比[J]世界有色屬,2018,(01):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