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教育主題研學如同一個個生動的課堂,帶領孩子們奔赴實地了解革命歷史,感悟革命精神。
行走在青山綠水間,領略祖國河山之壯美,感悟中華文化之源遠流長,追尋紅色足跡,聆聽革命故事,傳承紅色精神……近年來,沉浸式的國防教育與紅色文化研學之旅“熱”力十足,被視為行走的思政課,“金課”頻出。
當城市里的空調(diào)房還在循環(huán)播放動畫片時,很多孩子已經(jīng)背上行囊,穿行于山水之間,開啟了一段充滿熱血與挑戰(zhàn)的征程。孩子們一路看、一路聽,在觀察與思考中感受光榮傳統(tǒng),賡續(xù)紅色血脈,厚植家國情懷。有的孩子走進井岡山、重走抗聯(lián)路、探訪原子城,有的孩子身穿迷彩服用汗水書寫著不一樣的夏天……這樣的國防教育主題研學,如同一個個生動的課堂,帶領孩子們了解革命歷史,感悟革命精神。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了解歷史才能看得遠,理解歷史才能走得遠。孩子們既能在潛移默化中豐富閱歷學識、增長實踐技能,又能培養(yǎng)國防意識、愛國精神,從而激勵他們“扣好人生第一??圩印保缲撈饡r代賦予的使命擔當。
熱血沸騰的旅程
3月末,春光正好,在江蘇省鎮(zhèn)江市丹陽市延陵鎮(zhèn)的江蘇礪戟軍事裝備體驗基地的科技生活區(qū),學生在認真學習氣象知識、無人機的結構原理、電池匹配等知識。隨后,學生們化身“航空工程師”,從電路焊接、螺旋槳組裝到GPS定位系統(tǒng)調(diào)試,完整經(jīng)歷軍用級無人機裝配流程。
在航天實驗室,學生們正在對1:50的神州火箭模型拼裝,學習燃料艙段分離技術。在模擬航天發(fā)射區(qū),學生們利用可樂瓶制作氣壓式水火箭,通過注水比例調(diào)試理解反沖原理……其間,在特別設置的“發(fā)射指揮中心”內(nèi),孩子們則輪流擔任指揮官,模擬完成倒計時點火全流程。
在多功能廳,小朋友正在制作摩斯密碼發(fā)報機,邊制作邊學習摩斯密碼的接發(fā)原理。軍事通信專家現(xiàn)場教授摩斯密碼記憶口訣,孩子們使用二戰(zhàn)時期同款電鍵,在“永不消逝的電波”體驗館完成加密情報收發(fā)。
5月的四川省廣元市曾家山,杜鵑花開得正艷。在這片海拔1400米的喀斯特臺地上,一群身著迷彩服的少年正匍匐前進,穿越泥潭,扛起圓木,汗水浸透了衣背卻掩不住眼中的堅毅。這僅是2025年廣元市全民國防教育“青春飛揚,強國有我”軍事研學體驗營的日常一幕,4月30日-5月5日,一場將國防教育“硬核”內(nèi)容與青少年成長需求精準對接的創(chuàng)新實踐,在曾家山這片紅色熱土生動上演。
每天清晨,哨聲響徹曾家鎮(zhèn)第一小學操場,參加軍事研學體驗營的60余名孩子們迅速集結,開始一天的軍事訓練。站軍姿、走隊列、打軍體拳,這些看似基礎的訓練項目,卻蘊含著國防教育的深刻內(nèi)涵。
6月16日,一群朝氣蓬勃的同學們走進山東省聊城市國防教育基地,開啟了一場沉浸式的國防教育與紅色文化研學之旅。通過升旗儀式、紅色記憶館參觀、重走長征路、軍事技能體驗以及傳統(tǒng)手工藝制作等活動,同學們在實踐與感悟中深化了對家國情懷、革命精神的理解,也在團隊協(xié)作與自我挑戰(zhàn)中收獲了成長。
其中的“重走長征路”體驗,則是對革命精神的具象化傳承。通過模擬長征途中的艱難險阻,同學們切身感受到紅軍戰(zhàn)士的堅韌與信念。這條“路”不僅是體力的考驗,更是意志的磨礪——它提醒著當代青少年:在人生的征程中,唯有不畏艱險、團結協(xié)作,才能跨越時代的“雪山草地”。
4月28日上午9時,“走進金銀灘”研學專列駛出青海省西寧站,目的地金銀灘草原。此前,已有600余名來自西寧市高校的師生乘坐專列到達位于海晏縣的原子城,拉開了今年原子城研學的序幕。
從研制“兩彈一星”的英明決策,到原子城選址建設;從艱難環(huán)境集智攻關,到自主研發(fā)實現(xiàn)突破;從隱姓埋名默默奉獻,到爆炸成功舉國歡慶……車廂內(nèi),學員們從書報架取下《紅色印記221》《核事業(yè)的忠誠守護者》《解碼四分廠》等書籍,結合講解員的介紹,深入了解那段挺起中華民族脊梁的歷史,為接下來的研學預熱。窗外是壯麗的高原風光,車內(nèi)是振奮人心的故事,讓大家對即將抵達的目的地充滿期待。
隨后,學員們走進原子城紀念館、空軍地空導彈獨立十二營舊址等研學點,聆聽專業(yè)講解、觀看文物展陳、體驗模擬情境,實地感受兩彈元勛“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無私奉獻精神。
原子城紀念館通過大量實物、影像和模型,生動呈現(xiàn)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研制的艱辛歷程。海拔4000余米的同寶山也是研學點中艱難又激動人心的一站。這里,講解員為大家講述了“風雪高原工程兵好十連”的故事。來到空軍地空導彈獨立十二營舊址,學員們參觀導彈掩體、觀摩地空導彈,了解官兵用青春筑起的原子城空中防線。在三分廠舊址,學員們體驗輕武器射擊、榴彈炮模擬發(fā)射。
…………
近年來,各地出政策、推產(chǎn)品、優(yōu)服務,還原歷史情境,讓學生置身于歷史事件和實際場景中,用腳步丈量,用眼睛觀察,用耳朵傾聽,通過觸覺、視覺、聽覺等多感官沉浸實現(xiàn)對歷史和國防知識的再學習和再認識,讓孩子們從“旁觀者”變?yōu)椤皡⑴c者”,厚植愛黨愛國情懷,提升國防意識。
國防教育的重要陣地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教育理念在中國由來已久。從春秋戰(zhàn)國的“游學”到唐宋明時期的“出四方游學”,都主張學子走出書齋,觀察社會和生活百態(tài),在實踐中學習與感悟,做到學以致用。
國防教育亦是如此,要想講好國防知識,傳播好紅色精神,就要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在寓教于游之中,見人、見物、見精神,讓學生身臨其境,觸發(fā)“在場”感,通過“身體—心理—情感—思想”的次第進階,由“身至”帶動“心入”,由“心入”產(chǎn)生“共情”,由“共情”達成“共鳴”,有助于形成理論自覺和行動自覺。
研學旅行是學生們走出課堂、親身體驗的重要學習方式,國防教育基地作為加強全民國防教育的重要陣地,猶如一座座知識的寶庫,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了解國防世界的大門,發(fā)揮的作用尤為關鍵。
在中國,國防教育基地由地級市(地區(qū)、自治州、盟、直轄市市轄區(qū))人民政府推薦,經(jīng)?。ㄗ灾螀^(qū)、直轄市)國防教育工作機構考核,報?。ㄗ灾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同時報國家國防教育辦公室備案,一般每5年命名一次,主要有用于緬懷紀念的場所,包括紀念館、紀念地、領袖故居、烈士陵園、革命和歷史遺址等;用于觀摩學習的場所,包括博物館、科技館、文化宮、青少年宮、國防園、兵器館、部隊榮譽(軍史)館等;用于開展軍事訓練的場所,包括民兵訓練基地、學生軍訓基地、少年軍校等;以及其他具有國防教育功能的場所。
國防教育基地是開展全民國防教育的重要載體,承擔著培養(yǎng)全民國防觀念、增強全民國防意識的重要職能。自1998年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圓明園遺址公園等10個單位首批被命名為北京市國防教育基地之后,經(jīng)過20多年的發(fā)展,目前,全國各地各級命名的國防教育基地數(shù)量顯著增長。
國防研學作為國防教育的新方式應運而生,打破傳統(tǒng)單一模式,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讓青少年近距離接觸軍事裝備、了解軍事歷史,激發(fā)他們對國防事業(yè)的興趣與熱愛,培養(yǎng)出具有強烈國防意識和愛國精神的優(yōu)秀人才,為國防事業(yè)注入新活力。
隨著國防研學的大熱,國防教育基地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無論是依托厚實的文化底蘊、獨特的軍事資源、完善的基礎設施,還是推出新穎的體驗項目、先進的訓練設備、有趣的實踐課程,多地順應時代發(fā)展,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豐富教育手段,在傾力打造國防教育大課堂上作出有益探索。
“這款T-34坦克是蘇聯(lián)制造的,火力、防護力和機動性都不錯,在抗美援朝戰(zhàn)場支援志愿軍步兵行動?!?月10日,上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動營地兵器博覽館,曾在陸軍某旅“楊根思連”服役的退役軍人齊心超為學員進行講解。除了兵器博覽館,在營地主體建筑仿真航母內(nèi),還有模擬射擊館、國家安全教育館等場館。據(jù)了解,該營地是軍地重點打造的國防教育基地之一,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學校國防教育存在的教官數(shù)量、教學質(zhì)量、場地限制等問題。營地具備專業(yè)教官團隊、訓練設備和課程體系,通過組織學生軍訓、軍事夏令營等活動,強化青少年國防意識。2009年,該營地被命名為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
“智能訓練系統(tǒng)使用的槍械配重和裝彈、瞄準、擊發(fā)等操作流程與實裝一致。通過評估系統(tǒng),可實時分析射手的瞄準軌跡、擊發(fā)時機、射擊姿態(tài)等數(shù)據(jù),精準發(fā)現(xiàn)訓練短板。” 射擊訓練教官、曾服役于陸軍某旅“硬骨頭六連”的張宏介紹。該營地先后引進應急救護評估系統(tǒng)、戰(zhàn)術模擬對抗系統(tǒng)、場館交互講解系統(tǒng)等多套平臺,以智能技術提升國防教育質(zhì)效。該中心針對不同類型學校、不同年齡段學生進行國防教育課程開發(fā)設計和組織實踐,區(qū)分軍事知識、軍事技能、軍事體育、軍營文化等4個板塊設計200余項課程,學校可根據(jù)需求進行課程組合,定制國防教育“套餐”。
“航母內(nèi)指揮中心共有3處,任何一處損毀都可以進行快速替換。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指揮中心,各種儀器有72部?!痹谔旖虻臑I海航母主題公園,講解員引導游客進入作戰(zhàn)指揮中心,介紹各種儀器。其主體“基輔”號航母1994年退役,2000年天津市政府購入后精心改造為主題公園,2012年被命名為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
“以前只有一艘航母,現(xiàn)在來這里能看到一個‘航母編隊’?!惫珗@負責人介紹,在濱海新區(qū)軍事部的大力支持下,公園引進我國第一代導彈驅(qū)逐艦重慶艦、第一代常規(guī)動力潛艇353號潛艇以及62型護衛(wèi)艦等退役艦艇,豐富了教育資源。同時,公園還引進坦克、裝甲車、殲擊機、高炮等退役裝備,打造綜合性國防教育課堂。
提到印象最深的活動,“小軍迷”劉凡忘不了一次“夜宿艙室”的經(jīng)歷。“解放軍叔叔就睡在這么狹窄的艙室里,床很硬,一晃一晃的,真的很辛苦!”去年夏天,他跟隨研學團夜宿重慶艦。這次是他第3次“故地重游”,每次來都能學到新知識?!耙顾夼撌摇被顒右劳兄貞c艦展開,包括裝備講解、武器實操、船艙過夜等項目,幫助青少年了解認識海軍,體驗艦上訓練生活。
遍布全國的國防教育基地,全方位、全景式地展示了中國人民英勇奮斗的壯麗篇章,已日益成為傳承紅色基因,加強國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場所。
筑牢國家安全的基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無防不立,民無兵不安,國泰才能民安,這是被歷史所證實的真理。要努力使國防教育真正進入機關、學校、社區(qū)、企業(yè)、農(nóng)村等,覆蓋全社會,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全省軍民的愛國之心、報國之情、強國之志?!?/p>
國防是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大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每一位公民,都應當增強國防安全意識,掌握國防安全知識,開展國防教育的重要性就在于此。
為了普及和加強國防教育,發(fā)揚愛國主義精神,2001年4月28日,根據(jù)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國防教育法規(guī)定,國防教育是建設和鞏固國防的基礎,是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質(zhì)的重要途徑。國家通過開展國防教育,使公民增強國防觀念,掌握基本的國防知識,學習必要的軍事技能,激發(fā)愛國熱情,自覺履行國防義務。
2001年8月31日,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決定設立全民國防教育日,確定每年9月的第三個星期六為全民國防教育日。這是中國第一個以法律形式明確規(guī)定國防教育的主題節(jié)日。2001年9月15日為第一個全民國防教育日。
國防教育是培塑公民國防觀念、增強國防意識的重要方式,是激發(fā)公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歷史擔當和社會責任的思想教育。全民國防教育,“全民”是關鍵,“國防”是內(nèi)核,“教育”是途徑,人人都參與到國防教育之中,才能為實現(xiàn)中國夢強軍夢凝聚強大力量。在信息網(wǎng)絡時代,為建設強大軍隊、鞏固強大國防匯聚強大精神力量,全民國防教育任重道遠。
全民國防教育是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人民軍隊的基礎性工程,是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全民國防意識的有效途徑。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全民國防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強全民國防教育發(fā)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為做好國防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紅色基因就是要傳承。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經(jīng)歷了多少坎坷,創(chuàng)造了多少奇跡,要讓后代牢記,我們要不忘初心,永遠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新修訂的國防教育法,自2024年9月21日起施行。新修訂的國防教育法堅持與時俱進、守正創(chuàng)新,緊扣形勢發(fā)展變化,對指導思想、領導體制、職責任務、保障措施等進行修訂完善,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全民國防教育的重要論述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以法律的形式固化下來,為新時代加強全民國防教育提供了堅強法律保障。
國防教育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在風云變幻的國際形勢下,加強國防教育是國家發(fā)展的迫切需求。
火車呼嘯,載著少年們踏上熱血沸騰的旅程,也駛向更遠的未來。國防研學 厚植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