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農經管”以基礎數據為“細胞”,實現了村社家底一庫集成,推動農村集體經濟治理現代化
農村集體資產是發(fā)展農村經濟和實現農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礎。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存在集體資產底數不清、產權關系不明、資產閑置、財務公開不到位以及村民的知情權、參與權、監(jiān)督權難以履行等問題,容易導致集體資產被違法違規(guī)侵占損害,產生小官巨貪、經濟糾紛、干群不和等現象。以前的管理大部分依賴人工方式來實現,不能實現信息數據互聯互通,智能化監(jiān)管難以實現,管理服務效能低。
近年來,隨著農村集體資產較快增長,急需在農業(yè)農村領域開展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數字化改革,通過智能化的數字信息手段有效規(guī)范村集體運行、盤活集體資產,進而提高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和服務水平,促進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fā)展,更好維護廣大農民利益。浙江省農業(yè)農村廳聯合浙江農商聯合銀行共同研發(fā)的全國首個省市縣鄉(xiāng)村五級聯網的農村集體經濟數字管理系統——“浙農經管”,以基礎數據為“細胞”,實現了村社家底一庫集成,推動農村集體經濟治理現代化。
陽光公開,全省村集體經濟事項一網通辦
“浙農經管”是破解村集體經濟監(jiān)管難題的重要手段。長期以來,農村“三資”信訪問題一直是信訪舉報的頭號難題?!罢戕r經管”有效解決群眾反映最突出的農村“三資”微腐敗領域問題,用資產資源一律入庫備案、審批流轉一律網上公開、可疑操作一律預警倒查的“三個一律”,以陽光公開的監(jiān)管系統堵塞暗箱操作的灰色空間,村民可以隨時隨地查看村里的每一張憑證、每一張報表。
以永嘉為例,運行半年來,農村涉“三資”問題初信初訪件同比下降84%。同時也為基層紀檢監(jiān)察組織精準監(jiān)督提供支撐,聯合省紀委累計監(jiān)督村集體經濟資金1577.35萬筆,金額達6718.59億元,有效破解農村“三資”管理中心存在的越級簽發(fā)、關系簽字、人情審批等問題。
“浙農經管”也是推進數字政府建設的重要抓手。浙江省各縣(市、區(qū))存在業(yè)務系統接口及管理規(guī)范標準不一,難以實現互聯互通,政府管理部門無法實現統一管理,信息孤島現象比較嚴重,數據歸集困難。通過建設全省統一、省市縣鄉(xiāng)村五級聯網的“浙農經管”,為農村集體經濟提供全方位、立體化、全過程的信息化運行和監(jiān)管。寓管理于服務,在服務村集體經濟運行管理中,為政府管理部門更好用信息化手段感知農村態(tài)勢、暢通溝通渠道、輔助科學決策提供了數字基礎,從單純的政府監(jiān)管向更加注重協同治理轉變,從而提升政府服務效能,是響應將加強數字政府建設定位為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基礎性和先導性工程的一個舉措。
此外,“浙農經管”也成為集成改革的有效切入點?!罢戕r經管”系統建設之前,國內已有單一功能的、以縣或市為單位的農村集體財務管理平臺、產權管理平臺、政務服務平臺,以及集合政務功能、便民服務功能的金融平臺,但尚未建成集多個功能于一體的、以省域為單位的農村集體經濟綜合服務平臺?!罢戕r經管”基于移動金融技術,研發(fā)的農村集體經濟綜合服務平臺包括農村集體人口管理、組織管理、資金管理、資產管理、資源管理、產權管理、鄉(xiāng)村產業(yè)大數據信息服務、村級政務服務、遠程智能運維等多個平臺,實現數據深度、有效鏈接與挖掘,其數據量、功能與服務能力遠超單一平臺,助力政府對全省鄉(xiāng)村農業(yè)產業(yè)的調查、分析、監(jiān)測。
四大創(chuàng)新點,推動農村集體經濟治理現代化
樹立新理念。農村資產財務管理要緊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步伐。相關度較高的新理念是治理模式上秉承“合作共治、市場導向、精準導向”原則,治理制度上建立現代產權制度,治理工具上廣泛運用數字化、智能化工具。為此,浙江省農業(yè)農村廳牢固樹立治理新理念,持續(xù)推進農村資產財務管理模式創(chuàng)新的三次飛躍:第一次,從紙上做賬到電腦做賬;第二次,從單機電算化做賬到網上平臺做賬;第三次,從網上平臺做賬到銀農直聯、綜合監(jiān)管和移動管理。每一次飛躍,在治理主體上更加民主化,在治理制度上更加市場化,在治理工具上更加智能化,不斷提升農村資產財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
采用新技術。在農村資產財務管理方面,“浙農經管”緊跟現代技術發(fā)展步伐,依托政務云架構實現管理與數據的五級聯動,構建農業(yè)農村基礎數據資源體系。同時,平臺借鑒區(qū)塊鏈技術理念,引用大數據模型算法,實現對全省各村社的集體合同、資產、資源、財務等重要經濟指標進行全過程管理,并進行統分歸類,逐步將銀農直聯、移動互聯、移動支付等先進信息化手段引入綜合工作平臺,實現監(jiān)管智能預警,動態(tài)大數據分析,為建設綜合數字農經大腦,助力基層鄉(xiāng)村治理、數字鄉(xiāng)村管理建設打下基礎。
適應新實踐。新理念通過實踐的檢驗更加彰顯其生命力,新理念也只有通過貫徹落實才能走向深入。深入貫徹落實農村財務管理信息化新理念,就要適應清產核資、產權交易、紀檢監(jiān)察、村社分賬等各種實踐新需求。在信息化實踐中,融合省、市各級意見要求,專家建議以及先進地區(qū)成功經驗做法,加上浙江特色,在農村“三資”管理原有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系統、集體資產管理信息系統(清產核資系統)的基礎上集成農村集體經濟數字管理平臺“浙農經管”,全方位滿足各方實踐新需求。
完善新功能。滿足實踐需求的同時,找準定位,逐步完善網上做賬功能,進一步開發(fā)監(jiān)督子平臺和大數據分析子平臺,不斷完善系統數據和功能。在實現網上做賬的同時,引入銀農直聯、電腦審批等新技術,進一步解放人力、提高工作效率;在監(jiān)督子平臺建立后,對各項監(jiān)管指標和風險點進行評估,充分驗證后確定各預警閥值,繼續(xù)開發(fā)試點預警處置功能;大數據分析子平臺在基于系統內大量數據源的基礎上,借鑒資本市場數據處理展現模式,深入開發(fā),讓靜態(tài)數據變活,為科學監(jiān)管和領導決策提供良好的數據支撐;“一村一碼”在公開與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各項公開數據的同時,不斷嘗試推進實現民主理財、債務管理等功能。
(本文由浙江省農業(yè)農村廳、浙江農商聯合銀行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