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程思政建設已成為大勢所趨,在此背景下,教師如何將課程思政要素融入課堂,采用何種技術融入,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本文以審計學課堂教學為例,將心理學參與性技術植入課堂教學中,使得同學們接受教育,得到心理滋養(yǎng)。
關鍵詞:課程思政;參與性技術;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TB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5.16.078
課程思政建設是在中國高等教育改革和思想政治教育深化的背景下逐步形成和發(fā)展的,要求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tǒng)一。審計學作為一門應用性、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在課程思政建設中具有獨特優(yōu)勢。將參與性技術融入審計學課堂教學,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實現(xiàn)課程思政育人目標。
1 教師課堂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要素現(xiàn)狀
課程思政是一種教育理念,是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門課程中,最終是為了“立德樹人”的目標。大部分的專家學者倡導對學生的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文化觀、歷史觀、民族觀和國家觀等的教育,傳承和創(chuàng)新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而對學生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不夠。課程思政首要的要素應是學生自身綜合素質(zhì)教育,首先使學生成為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才能談及其他。對此,國家層面尤其重視,出臺了相關政策和規(guī)章制度。
2020年9月國家衛(wèi)健委就發(fā)布了《探索抑郁癥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提出把抑郁癥篩查納入高中及高校學生的健康體檢內(nèi)容,更是將青年學生作為四大重點防治群體之一。2022年5月20日,在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的《關于“十四五”國民健康規(guī)劃的通知》中新增了心理健康領域,將對精神心理問題的重視程度提升到一個重要的地位。其中“預防為主,強化基層”的指導原則更是把預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體現(xiàn)了防治結(jié)合和醫(yī)防融合的基本思想。在具體細則中,大學生是其中提到的重點人群,對該群體的異常心理行為等風險因素的篩查、診斷和干預是學校和家長青春健康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教師如何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課程思政要素植入課堂教學中,采用何種心理技術抓住課堂提問機會對學生開展心理建設,是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作為財經(jīng)類院校課程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審計學課程應順應課程思政的要求,充分挖掘該門課程的思政元素,構建財經(jīng)類院校專業(yè)課課程思政內(nèi)容體系,自覺將“立德樹人”的教育責任融合在每一節(jié)專業(yè)課教學中,發(fā)揮價值引領作用,實現(xiàn)財經(jīng)類院校專業(yè)課的育人功能。
2 參與性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參與性技術是心理咨詢技能之一,以來訪者為主,主要包括非言語行為的理解和把握、參與性概述、具體化技術、情感反應技術、內(nèi)容反應技術、重復技術、鼓勵技術、開放式提問技術與封閉式提問技術、傾聽技術[1]。將這一技術遷移運用到教學中,能使廣大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中,提高同學們聽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本文以審計學教學為例,選擇代表性的技巧探究參與性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2.1 傾聽技術與鼓勵技術
心理學范疇的傾聽是指心理咨詢師在無條件地接納求助者基礎之上的關注、積極、認真地聽,并適度參與,不帶偏見,不作評判。鼓勵技術是指心理咨詢師運用語言等對求助者進行鼓勵,使其自我探索和改變。運用到高校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先拋開對學生的成見,尊重傾聽學生對問題的闡釋,不能因為該生學習成績不好等原因,在提問他(她)問題時帶有歧視或不斷打斷學生的回答,把每位被提問的學生作為尋求幫助的來訪者對待,盡管是被動回答問題的學生,此時也是鼓勵他們的好機會。例如,在審計學教學中,筆者提問學生這個選擇題,“實質(zhì)性測試被審計單位的材料采購業(yè)務,審計人員需要審查的內(nèi)容包括( ):A.材料采購費用的分配比例是否合理;B.材料采購成本的構成項目是否完整;C.材料計價方法是否保持前后期一致;D.材料采購的業(yè)務處理流程是否合理;E.是否制定了材料采購管理制度”,讓一位學習成績很差,已經(jīng)掛了幾門科的男同學張三回答此問題,他站起來后不吱聲,思考了五秒鐘后,然后回答選A,筆者點點頭,問道“嗯,然后呢”,該生回答道選B,筆者又點點頭,說道“請繼續(xù)”,該生低頭看下教材停頓了下,回答道選C,筆者追問“還有嗎?”,他搖搖頭說“沒有了”,整個過程中,筆者從他的肢體語言和語音語調(diào)中觀察到該生回答是不自信的,而后筆者采用了開放式提問技術,又追加問了該生“為何不選D和E呢”,他回答道“感覺不應該選”,筆者認真、積極、參與式地傾聽張三回答的問題,對張三而言就是一種鼓勵,后又共情該生并給予表揚“不僅回答問題正確,還氣度非凡”,當著近百人的面夸他,筆者觀察到該生表情動作明顯地自信起來,眼里開始有光。此后的課堂張三一直堅持認真聽課,筆者有時雖不叫他回答問題,但在講課過程中和該生有眼神交流“鼓勵、相信他一定能行”。該生在學期期末考試沒再掛科,有顯著效果。需要說明的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將傾聽技術與鼓勵技術結(jié)合使用效果更好。
2.2 開放式提問技術與封閉式提問技術
心理學中的開放式提問技術就是提問者(主要指心理咨詢師)提出沒有固定答案的問題,回答者(主要指求助者)盡可能多地表達信息,而不是不能簡單地用“是”“否”或“一兩句話”來回答,從而盡可能多地收集回答者(主要指求助者)的相關資料信息。運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問的問題不是讓學生用“是”“否”或“一兩句話”來回答,而是將其觀點充分地表達出來。例如,筆者在講授“購貨與付款循環(huán)審計”內(nèi)部控制內(nèi)容時,要求同學們就采購人員吃回扣問題提出對策建議。針對此問題,筆者叫了三位同學,每位同學都發(fā)表了自己的觀點,三個同學的觀點都不一樣,有一位同學提出的建議從理論上是行得通的,可從實踐上將無法操作,但筆者仍然針對她開動大腦認真思考給予表揚,從肢體表情來看該生是開心的,這能激勵她積極開動大腦善于思考。
心理學中的封閉式提問技術就是指提問者(主要指心理咨詢師)提出帶有預設答案的問題,回答者(主要指求助者)無需展開,從而使提問者(主要指心理咨詢師)可以明確一些問題。采用此種技術提問常常使用“有沒有”“要不要”“對不對”“是不是”等詞,而回答的答案也是“否”“是”等簡單的詞。例如,筆者向同學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注冊會計師需要獲取的審計證據(jù)數(shù)量受審計證據(jù)質(zhì)量的影響。審計證據(jù)質(zhì)量越高,需要的審計證據(jù)是不是越少?”,提問了三名同學,兩人答“是”,一人答“否”。但是,這樣的提問方式不能過多使用,即使使用,也應該加上“為什么?”讓學生不管回答哪種答案,要給出理由。如不然,學生會出現(xiàn)隨意回答問題,而根本不知道原因。封閉式提問會阻礙學生的積極表達,產(chǎn)生壓抑感和被訊問的感覺。因此,建議教師在課堂提問問題時應將開放式提問技術和封閉式提問技術結(jié)合起來,會產(chǎn)生較好的提問效果。
2.3 重復技術
心理學中的重復技術是指提問者(主要指心理咨詢師)直接重復回答者(主要指求助者)剛剛所陳述的某句話,引起回答者(主要指求助者)對自己某句話的重視或注意,以明確要表達的內(nèi)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聽到同學回答問題后發(fā)現(xiàn)該生回答的問題存在明顯的錯誤,就去重復該生的答案,該生聽后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改變了主意,選擇正確的答案。例如,筆者給同學們設置了一道選擇題“運用分析性方法審查產(chǎn)品成本合理性時,應分析比較某些項目近期各年度和本年各個月份的總額、構成及其變動情況,這些項目包括( )。A.管理費用;B.直接材料費用;C.主要產(chǎn)品生產(chǎn)成本;D.生產(chǎn)成本總額及單位生產(chǎn)成本;E.制造費用;”提問李四同學,他回答選擇“ABCDE”,然后筆者復述了該道題目的題干,重復了該生所選的答案,話音一落,李四立馬修改了答案,選擇“BCDE”,還補充道,“管理費用”屬于期間費用,不屬于產(chǎn)品成本的組成要素。該生掌握了“管理費用屬于期間費用”的知識點,但一開始回答的答案是錯的,經(jīng)過筆者的復述,發(fā)現(xiàn)了問題所在,筆者對此給予高度評價,該生面露喜色,倍感自信。
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只有在學生的表達出現(xiàn)了疑問、不合理,與常理不符等情況下才在課堂教學使用這一技術,若學生的表達是清楚、明確的,就沒有必要再使用該技術。如果過多使用可能會使學生誤解。
2.4 釋義技術和情感反應技術
心理學中的釋義技術(也稱“說明”或“內(nèi)容反應技術”),是指提問者(心理咨詢師)概括、綜合與整理回答者(主要指求助者)陳述的主要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反饋給回答者(主要指求助者),以達到加強理解、促進溝通的目的。教師用在課堂教學中,將學生回答問題的答案,經(jīng)過概括整理后,用自己的語言將其表達出來。學生聽到老師的概括內(nèi)容后,重新認識到自己回答問題的不適當或沒有表達清楚之處,進而深化對該問題的認識,作出正確的解答。情感反應技術是指提問者(心理咨詢師)概括、綜合、整理回答者(主要指求助者)所陳述的有關情緒、情感的主要內(nèi)容,并用自己的話反饋給回答者(主要指求助者),便于理解和溝通。兩者相同之處在于提問者(心理咨詢師)綜合回答者(主要指求助者)陳述的內(nèi)容后再進行反饋,但也有所區(qū)別,內(nèi)容反應著重于求助者言談內(nèi)容的反饋,而情感反應則著重于求助者的情緒反應。教師將情感反應技術遷移至課堂中,認真觀察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的情緒、情感,理解同學回答問題的感受,促進溝通。
例如,筆者在講授內(nèi)部控制這個內(nèi)容時引用了《紅樓夢》中“趙姨娘為了退貨而打鬧”情節(jié),“趙姨娘發(fā)現(xiàn)麝月和芳官將硝換成粉,非常氣憤,讓賈環(huán)把粉退給麝月和芳官。賈環(huán)沒遵從其命,被激怒的趙姨娘,親自退貨。探春決定,免除購買頭油脂粉的專用款項,不再實行頭油脂粉的集中采購。”要求同學們回答問題如下:該情節(jié)反映了內(nèi)部控制的什么內(nèi)容?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王五同學回答道,“該情節(jié)反映了購貨與付款循環(huán)內(nèi)部控制的重要性,趙姨娘發(fā)現(xiàn)芳官和麝月買了假貨非常生氣,要求她們退貨,探春決定不再實行頭油脂粉的集中采購。同時,也反映了驗收貨物的重要性。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建立相關控制制度。”筆者對該同學的回答進行了總結(jié)、整理,用自己的語言反饋給該同學,“若采購者買來的劣質(zhì)頭油脂粉放入指定地點時由保管者驗收并證明其不符合質(zhì)量要求,采購者的行為大概率能被阻止。探春采用的對策并未達到對采購者的震懾作用,雖然消除了這項支出,但對采購者利益并未有太大觸動。真正有效的做法是,出現(xiàn)問題應追查到底,并獎懲分明,需要輪換人員時要毫不猶豫,需要退貨或索賠的要及時采取措施?!薄捌髽I(yè)按照采購內(nèi)部控制要求建立退貨管理制度,明確退貨貨款回收、退貨條件、貨物出庫、退貨手續(xù),并在與供應商的合同中明確退貨事宜,及時收回退貨貨款。涉及符合索賠條件的退貨,還要在索賠期內(nèi)及時辦理索賠手續(xù)”[23]。
2.5 具體化技術
具體化技術指心理咨詢師協(xié)助求助者清楚、準確地表述他們的觀點以及他們所用的概念、所體驗到的情感以及所經(jīng)歷的事情。教師在遇到學生回答問題時思路不清,對問題模糊、概念不清或過分概括時可以將這一技術運用在課堂教學中。例如,筆者在講到“審計證據(jù)和審計工作底稿”內(nèi)容時,出了一道題目如下:
審計人員審查光明公司上年度會計報表時,查明有關業(yè)務已按下列會計分錄入賬。
(1)當產(chǎn)品對外銷售收款時:
借:銀行存款1170 000
貸:其他應付款1170 000
(2)當以后沖減該往來賬戶時:
借:其他應付款1170 000
貸:盈余公積1170 000
經(jīng)查閱有關賬簿記錄,查明該產(chǎn)品的銷售成本為800 000元,增值稅率17%、所得稅率為30%。要求:作出調(diào)整分錄(不考慮對利潤分配的影響)
筆者讓李剛同學回答這個問題,該生站起來回答道,先是將會計分錄沖回,然后按照會計準則的規(guī)定做正確的分錄,具體怎么做,該生不知如何回答。筆者追問道“什么是調(diào)整分錄”,該生回答道“調(diào)整分錄就是會計分錄”。從對問題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李剛同學對問題理解模糊和存在概念不清問題,作為教師可以將具體化技術遷移至課堂中,協(xié)助李剛理清概念,回憶相關會計知識,并搞清楚問題。所提問的問題由關鍵詞“審查光明公司上年度會計報表”得知,要借助于調(diào)整類的會計科目“以前年度損益調(diào)整”,并講解“調(diào)整各種分類賬戶余額的分錄,因此叫調(diào)整分錄。其目的是把相應的收入和費用金額分配到每個會計期間?!蓖ㄟ^具體化技術使李剛理清概念和明確問題。
參與性技術除了上述技術,還有參與性概述和非言語行為的理解和把握等,參與性概述相當于內(nèi)容反應和情感反應的整合,與上述技術有交叉之處。
3 參與性技術在課堂教學運用中的注意事項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參與式技術時一定要備課充分。首先,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確定要設置的題目,對照學生名單及學生課堂內(nèi)外表現(xiàn)情況,將題目與學生對應起來。然后,根據(jù)學生的特點,教師將回答問題的學生作為心理咨詢的來訪者,選擇合適的參與式技術技巧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第三,學生回答問題時間很短暫,教師要熟練運用參與式技術技巧,才能在短時間內(nèi)達到教育效果。另外,需要提醒的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運用參與式技術時,要學會遷移,靈活運用。
在大學校園中,“空心病”學生不在少數(shù),有的自卑感極強,有的無目標,缺乏學習動力,這對任課教師是一種挑戰(zhàn),作為教師不能粗暴地讓學生掛科,需要采用心理技能疏導引導學生學習,在教學中,要重視課程思政教育,特別是心理因素的融入。
課程思政建設是在國家政策引導、高校實踐探索、學術理論總結(jié)和教師能力提升等多方合力下逐步發(fā)展起來的,是一個系統(tǒng)性、持續(xù)性的教育改革過程,參與性技術在課堂教學運用也是教師在不斷教學實踐中形成的課程思政建設路徑之一,這為其他教師以后的課堂教學融入課程思政提供了參考。
主要參考文獻
[1]心理咨詢基礎培訓教材編委會.心理咨詢師基礎培訓教材[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23.
[2]趙海俠.審計學[M].徐州: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2023.
[3]秦榮生.審計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