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博物館的展廳里,一尊商代青銅鸮卣(xiāo yǒu)?靜靜佇立。
鸮卣是商代晚期青銅器的精美之作,鸮是古代對貓頭鷹一類鳥的統(tǒng)稱,而卣是一種酒器,合起來就是“貓頭鷹造型的酒器”。
它以兩只相背的鸮鳥為形,圓眼鉤喙,垂首斂翅,雙足相并,尾部著地,構(gòu)成一個完美的橢圓輪廓。器物通高 19.7 厘米,通體布滿云雷紋與夔龍紋,在燈光下泛著幽暗光澤,既像蹲坐的猛禽,又似胖乎乎的卡通形象,被網(wǎng)友戲稱為 “古代版憤怒的小鳥”。?
鸮形青銅器以尊、卣為多,且多見于殷墟二、三期青銅器中。馬承源先生認為,商代青銅器上的鸮圖像,應看作是表示勇武的戰(zhàn)神而賦予辟兵災的魅力。
鸮在商人的思想世界中是極為重要的,這應與商部族的玄鳥崇拜有關(guān)?!对娊?jīng)·商頌·玄鳥》開篇的“天命玄鳥,降而生商”之語,就表明玄鳥是商的部族圖騰。近年來,不少學者認為“降而生商”的玄鳥應該指的就是鸮。鸮作為部族圖騰與象征超強戰(zhàn)斗力的戰(zhàn)神,自始至終被商人尊崇。
甲骨文中 “鸮” 字與 “梟” 相通,商王武丁時期的卜辭中,常有 “獲梟” 的記載,暗示這種鳥類與王權(quán)的神秘聯(lián)系。鸮卣作為酒器,可能用于祭祀或宴飲,器蓋與器身相合處有子母口設計,提梁穿于鸮首兩側(cè)的環(huán)鈕中,既實用又不失莊嚴。?
這件文物 1956 年出土于山西石樓縣二郎坡,屬于商代晚期方國文化遺存。當時晉地部族受商文化影響,卻又保留著本土特色 ——鸮卣的圓潤造型不同于殷墟青銅器的凌厲,更顯質(zhì)樸憨拙。器身紋飾暗藏玄機:鸮首的雷紋象征天穹,背部的夔龍紋代表溝通天地的使者,整體構(gòu)成 “天—地—人” 的宇宙觀縮影。?
作為現(xiàn)存最精美的鸮形青銅器之一,它的鑄造工藝堪稱奇跡:分范合鑄技術(shù)讓兩只鸮鳥的銜接處嚴絲合縫,腹部中空卻壁厚均勻,體現(xiàn)了商代青銅技藝的巔峰水準。更珍貴的是,它承載著古人對自然力量的敬畏——鸮鳥晝伏夜出的習性被解讀為 “能知幽冥之事”,成為連接生死兩界的神使象征。?
三千年前,它或許曾盛著美酒獻祭于宗廟;如今,這尊青銅鸮卣以其萌態(tài)與威嚴并存的獨特氣質(zhì),成為跨越時空的文化使者,讓我們得以看見商代先民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