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25.14.026 文章編號:1006-1959(2025)14-0131-04
Abstract:ObjectiveTonalyzethediagosticcuracyofomputedtomogaphy(CTmagneticesoanceimagingandferet sequencesforanteodposteioruciatelgaentijuryerjointtauaMetdsAtotalof6patientswithsspetedteiod posteriorcruciateligamentijuryferknejointtraumadmitedtoGnzoGanxianDistriteoplesHospitalfomJauaryO2toDeceber 2023wereeedsseactslliseddtcsdglefteruet (ACL)andpostecatelgetC)ereopreddatocalsureentArtsssesteoldado comparetheagosicacyacsiiideiofdterdosteuciatelgnti jointtrauma.Telasifcoofienteamatioseecianteondosteiouciatelgaentijufejointasaly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rencebetween the data of MRI scan and the anatomical measurement( Pgt; 0.05).Thelengthand angle of the anteriorcruciateteaedeeateroofCilcsasssaofndgs angle of the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were less than those of CT( Plt;0.05 .Theaccuracy,sensitivityand specificity of MRI diagnosis were higher thanthoseofCT(Plt;0.05).ThediagnosticcoincidencerateofMRIthree-dimensionalwashigherthanthatofMRItwo-dimensional( P lt;0.05). ConlusionisorateanCiagosisofnterodosteucateletyeejttaeadng evaluationofteocateligetdosterioucatelgaetijurhmesioalseenceisoedatagesthato dimensionalqueereforeoulddshpreeedforagoisofCndCijurstadi recommended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CT;MRI; Knee joint trauma;Anterior and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
位于膝關節(jié)中心偏后位置的交叉韌帶具有高度的堅韌性質(zhì),并被滑膜包裹,主要由前交叉韌帶和后交叉韌帶構成[。在生理狀態(tài)下,這兩條韌帶共同作用,防止膝關節(jié)過度活動。然而,當遭遇運動傷害或其他致傷因素時,交叉韌帶的功能可能會失調(diào)。
由于其自身修復能力有限,如果受傷后未得到及時醫(yī)治,很可能導致完全撕裂,從而破壞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對病情嚴重的個案,甚至可能引發(fā)創(chuàng)傷性的骨關節(jié)病變[34。對于該疾病的治療,需秉持著及早發(fā)現(xiàn)、及早治療的原則。而臨床診斷多數(shù)采用影像學進行診斷,常見影像學檢查方式為X線、CT以及MRI等,但是X線、CT僅僅能進行初步檢查,MRI檢查下的組織分辨率較高,能辨別患者損傷部位周圍水腫情況,可充分分析病理變化,可診斷早期水腫病灶。但是目前臨床對于檢查序列有一定的爭議?;诖耍敬窝芯恐饕治霾煌琈RI序列對膝關節(jié)前后交叉韌帶損傷的診斷準確性,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市贛縣區(qū)人民醫(yī)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2例疑似膝關節(jié)外傷后前后交叉韌帶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2例,女30例;年齡25~77歲,平均年齡為 (44.38±1.25) 1歲;病程1~3d,平均病程為 (1.52±0.22)d ;致傷因素為交通事故的患者29例,重物砸傷的患者20例,高處墜落患者9例,跌倒致傷患者4例?;颊呋蚱浼覍俣纪鈪⑴c研究,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 ① 患者年齡18歲及以上; ② 通過臨床表現(xiàn)和手術后的結果,被確認為膝關節(jié)前后交叉韌帶受損; ③ 所有患者的臨床數(shù)據(jù)完整無缺; ④ 患者具有良好的依從性,能順利完成檢查; ⑤ 患側膝關節(jié)表現(xiàn)出不同級別的腫脹、疼痛以及活動能力受限; ⑥ 抽屜試驗呈現(xiàn)陽性結果。排除標準: ① 存在診斷的禁忌情況; ② 有精神障礙,無法自主交流的個體; ③ 已接受過膝關節(jié)手術的患者;④ 遵從性低的患者; ⑤ 懷孕或哺乳期的女性患者;⑥ 有嚴重骨折歷史的患者; ⑦ 患有風濕性關節(jié)炎;⑧ 患有惡性腫瘤的患者; ⑨ 出生即有骨發(fā)育異常,或有嚴重的心、肝、腎等器官實質(zhì)性功能障礙的患者。
1.3方法
1.3.1CT診斷使用GEoptima680設備對患者進行診斷,要求患者平躺,對膝關節(jié)區(qū)域進行掃描。設置參數(shù)如下:窗位設定在30~50,窗寬設定在 85~100HU ,電壓設定為 120kV ,矩陣設定為 512×512 ,層厚設定為 5mm ,電流設定為 350mA ,掃描時間設定為2~3s 。掃描完成后對圖像進行重建處理。
1.3.2MRI診斷采用 1.5T 磁共振成像技術進行膝關節(jié)檢查,特別使用了專用膝關節(jié)線圈,并要求患者在仰臥姿勢下進行。檢查過程中,指導患者將膝關節(jié)適度外旋 15° ,并保持以便于圖像采集。掃描參數(shù):二維MRI:橫軸面掃描,重復時間 2000ms 、恢復時間 38ms ,像素矩陣 300×230 。視野尺寸為150mm×150mm ,間距設置為 0.5mm ,層厚為 2.8mm ,整個過程耗時 160s ,采用兩次激勵。矢狀面和冠狀面掃描采用相同參數(shù)。三維MRI:重復時間 1100ms ,恢復時間 38ms ,矩陣保持 300×230 ,視野尺寸為150mm×150mm ,層間距為零,層厚為 0.5mm ,掃描時間為 320ms ,僅需一次激勵。掃描完成后,通過圖像重建技術處理,層厚調(diào)整至 1.5mm ,間距為零。掃描結束后,至少由兩名資深的影像醫(yī)學專家進行獨立閱片,評估膝關節(jié)損傷程度。如遇到意見分歧,將由第三位醫(yī)生參與討論,確保診斷的準確性。
1.4觀察指標 ① 采用CT、MRI、解剖測量得到前交叉韌帶(anteriorcruciate ligament,ACL)與后交叉韌帶(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的長度、厚度及角度測量值[8]。 ② 以關節(jié)鏡檢查為金標準,評估CT和MRI在診斷膝關節(jié)創(chuàng)傷后前、后交叉韌帶損傷的診斷效能,包括準確度、敏感性和特異性。準確度 (真陰性例數(shù) + 真陰性例數(shù))/總例數(shù) .×100% ,敏感性
真陽性例數(shù)/(真陽性例數(shù) + 假陰性例數(shù)) ×100% ,特異性 σ=σ 真陰性例數(shù)/真陰性例數(shù) + 假陽性例數(shù)) × 100%%③ 對比兩種檢查方法在膝關節(jié)前、后交叉韌帶損傷分級上的表現(xiàn),共分為4個級別:0、1、2和3級。0級表示無異常信號;1級表示韌帶有局限性或彌漫性腫脹,高信號可見,韌帶連續(xù)且邊界清晰;2級表示韌帶不完全斷裂,增厚并有局部缺損,損傷部位輪廓不規(guī)則,連續(xù)性減弱;3級表示韌帶完全撕裂,伴有移位和碎片,出現(xiàn)攣縮[]。
1.5統(tǒng)計學方法使用SPSS25.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 [n(%) 表示,并行 χ2 檢驗;計量資料用 表示,行 t 檢驗, Plt;0.05 則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不同檢查方法測量值比較MRI掃描下的各個數(shù)據(jù)與解剖測量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gt; 0.05);MRI的前交叉韌帶長度、角度大于CT,而厚度小于CT,后交叉韌帶的長度、厚度、角度小于CT,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1。
2.2不同方式診斷情況比較MRI檢查發(fā)現(xiàn),陽性39例,陰性33例;CT檢查發(fā)現(xiàn),陽性22例,陰性40例;關節(jié)鏡檢查發(fā)現(xiàn),陽性29例,陰性33例,見表2。
2.3不同方式診斷效能比較MRI診斷的準確度、靈敏度、特異度高于CT,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3。
2.4不同檢查序列分級情況比較MRI三維檢查發(fā)現(xiàn),0級34例,1~3級28例;MRI二維檢查發(fā)
現(xiàn),0級39例,1~3級23例;關節(jié)鏡檢查發(fā)現(xiàn),0級32例,1~3級30例。MRI三維的診斷符合率為93.55% (58/62),MRI二維的診斷符合率為 69.35% (43/62),MRI三維的診斷符合率高于MRI二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4。
表1不同檢查方法測量值比較(x±s)
注:和MRI、解剖測量值比較, *Plt;0.05 ;和解剖測量值比較, *Pgt;0.05,
表2不同方式診斷情況比較(n)
表3不同方式診斷效能比較 [%(n/n)]
表4不同檢查序列分級情況比較(n)
3討論
在眾多關節(jié)損傷中,膝關節(jié)損傷頗為普遍,通常由高處跌落、交通事故或暴力傷害引起。損傷后,膝關節(jié)可能出現(xiàn)屈曲受限、腫脹、劇烈疼痛以及關節(jié)內(nèi)部出血等癥狀[]。為了有效緩解患者的癥狀并促進膝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選擇高效率的診斷方法至關重要。隨著醫(yī)療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臨床診斷技術也得到了顯著提升,它在疾病診斷、治療決策和療效評估中扮演著重要角色[12.13]。影像學檢查是臨床常用的診斷手段,包括CT、X射線和MRI。然而,CT和X射線技術在檢測膝關節(jié)的韌帶損傷、半月板問題和關節(jié)積液等方面存在局限性4。盡管CT廣泛應用于臨床,但它對某些骨折類型的識別如微小骨折、粉碎性骨折和移位骨折有優(yōu)勢,但無法準確評估關節(jié)腔內(nèi)的狀況,無法明確半月板前后角的損傷,對于韌帶損傷和關節(jié)囊積液的診斷效果有限。研究指出,對于膝關節(jié)損傷的診斷,MRI技術表現(xiàn)出優(yōu)越性[15]。MRI通過調(diào)整脈沖序列和參數(shù),能增強圖像對比度,從而更精確地揭示膝關節(jié)的解剖結構。在T1WI信號下,可以清晰顯示膝關節(jié)的損傷及其嚴重程度。利用壓脂技術,可以清楚地顯示骨髓中的高脂肪信號,有助于更詳細地觀察骨髓病變。此外,MRI還能支持多角度成像,患者在檢查過程中無需改變姿勢,通過調(diào)整磁場,可以從不同角度觀察病灶,從而更準確地判斷膝關節(jié)損傷的程度[16,17]
本研究結果顯示,MRI檢查結果與解剖測量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gt;0.05 。而MRI所測得的前交叉韌帶長度和角度超過CT,但厚度小于CT;MRI測得的后交叉韌帶的長度、厚度和角度均低于CT(Plt;0.05) 。這一發(fā)現(xiàn)與蔡林林等18的研究相吻合,表明MRI在顯示交叉韌帶的基本特性、厚度、長度和角度方面更具精準性,有助于制定治療策略。同時,MRI在診斷準確度、靈敏度和特異度上優(yōu)于CT0 (Plt;0.05) ,與胡雪梅等[9的研究相符。CT雖然能顯示韌帶增厚和結構模糊,但無法提供清晰的解剖細節(jié),影響了臨床決策。相反,MRI能直觀地揭示膝關節(jié)韌帶的形態(tài)和信號變化,有助于醫(yī)生準確評估損傷程度。然而,MRI對膝關節(jié)外傷后交叉韌帶損傷的特異度雖稍高于CT,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gt; 0.05),可能與樣本量差異有關,需進一步擴大樣本以深入探究。此外,MRI的三維診斷一致性超過二維( Plt;0.05) ,表明三維序列在膝關節(jié)前后交叉韌帶損傷分級評估中具有更高的精確性,這可能是由于三維序列提供了更清晰的圖像,便于醫(yī)生評估患者的狀況,從而提升了損傷分級的準確性[20]。
綜上所述,MRI檢查診斷膝關節(jié)前后交叉韌帶損傷優(yōu)勢突出,能全面獲取各項數(shù)據(jù),并通過薄層掃描和脂肪抑制技術實現(xiàn)高分辨率無間隔體積成像,調(diào)整翻轉角優(yōu)化信號質(zhì)量,提高信噪比,從而增強臨床診斷價值。在ACL和PCL損傷分級評估中,MRI三維序列較二維序列更具優(yōu)勢。因此,MRI應作為膝關節(jié)創(chuàng)傷后ACL和PCL損傷診斷的首選方法,推薦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黃昀桀,陳兵,程松苗,等.CT多平面重建后處理對指導膝關節(jié)交叉韌帶MRI的臨床價值.川北醫(yī)學院學報,2022,37(11):1432-1435.
[2]王忠,文明,劉成渝,等.高分辨率CT診斷膝關節(jié)半月板及交叉韌帶損傷的價值觀察I.中國CT和MRI雜志,2022,20(12):153-155.
[3]孫小煜,宋璐,張雪峰,等.應用MRI、MSCT檢查在外傷性膝關節(jié)交叉韌帶損傷診治中臨床價值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2021,19(9):180-182.
[4]李晶,葉清嵐,蔡磊,等.膝關節(jié)韌帶、關節(jié)軟骨及半月板損傷時夕層彌習V刀U用于示心,ZUJ,J7(8):1314-1317.
[5]趙曉梅,黃耀渠,伍瓊慧,等.2D與3DMR 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對膝關節(jié)交叉韌帶及半月板損傷的診斷價值比較[.放射學實踐,2017,32(1):73-78.
[6]柏瑞.低劑量雙能量CT診斷前交叉韌帶損傷的臨床及相關基礎研究[D].廣州:南方醫(yī)科大學,2021.
[7]郭瑞,吳廣巍,許建,等.應用MRI圖像測量腔骨結節(jié)至后交叉韌帶距離對鑌股關節(jié)不穩(wěn)的診治價值研究.中華骨與關節(jié)外科雜志,2021,14(8):669-674.
[8]王海杰,高明勇,涂濱.超聲與MRI檢查對前交叉韌帶損傷診斷的對比研究[].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20,36(7):651-653.
[9]李冰,王新民,呂劍,等.膝關節(jié)鏡下復合雙滑輪技術治療前交叉韌帶脛骨止點撕脫骨折.實用骨科雜志,2023,29(7):647-653.
[10]靳莉丹,申瑞田.三維CT聯(lián)合MRI分析膝關節(jié)ACL損傷重建術后移植物、周圍結構與膝關節(jié)穩(wěn)定性關系.影像科學與光化學,2022,40(2):418-423.
[11]張澎,肖毅,謝文鵬.SchatzkerIV型脛骨平臺骨折伴前交叉韌帶斷裂漏診分析[].臨床誤診誤治,2023,36(8):22-25,39.
[12]曾浩,胡勇,彭晉,等.關節(jié)鏡下可調(diào)節(jié)袢鋼板全內(nèi)技術重建前交叉韌帶的臨床療效分析[].中國內(nèi)鏡雜志,2022,28(3):1-7.
[13]楊俊,滕元君,王遵林,等.不同后交叉韌帶指數(shù)測量方法對前交叉韌帶損傷的診斷價值[].中國骨傷,2023,36(10):926-931.
[14]李強,范志航,胡勇,等.血清ESR、CRP水平及關節(jié)液WBC計數(shù)、IL-6水平在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關節(jié)內(nèi)急性感染診斷中的價值分析[].川北醫(yī)學院學報,2023,38(6):827-830.
[15]韋軍,許峰,寧東方.膝關節(jié)過伸測定診斷前交叉韌帶損傷的臨床意義[].實用骨科雜志,2023,29(1):80-83.
[16]董晚亭,王浩東,潘小文,等.磁共振成像診斷前交叉韌帶撕裂伴Ramp 損傷的價值[J.保健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23,20(12):65-69.
[17]李金龍.膝關節(jié)前交叉韌帶損傷的MRI成像方法及診斷分析[].醫(yī)學信息,2016,29(12):162-163.
[18]蔡林林,馬琳,熊永瑞.NWI和NSI對跆拳道運動致前交叉韌帶斷裂的診斷分析[].影像科學與光化學,2022,40(4):810-814.
[19]胡雪梅,趙鐵牛,梁健銘,等.動態(tài)超聲及磁共振成像對前交叉韌帶損傷診斷效果對比研究[.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23,42(12):953-958.
[20]沈雯,李廣軍,張峭巍.MRI診斷前交叉韌帶斷裂合并Ramp損傷的價值及前交叉韌帶斷裂合并Ramp 損傷的發(fā)病特征分析].中醫(yī)正骨,2022,34(1):28-32.
收稿日期:2024-06-01;修回日期:2024-06-11
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