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延續(xù)性護理在腎移植術后出院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醫(yī)院收治的90例行腎移植術的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采取電話延續(xù)性護理,觀察組采取微信延續(xù)性護理,比較兩組自我效能感[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評分]、自我護理能力[自我護理能力量表(ESCA)評分]、心理狀態(tài)[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生活質量[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分]及護理滿意度[紐卡斯爾護理服務滿意度量表(NSNS)評分]。結果 觀察組隨訪后GSES、ESCA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隨訪后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NSNS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延續(xù)性護理應用于腎移植術后出院患者,可有效增強其自我效能感,提高自護能力,減輕抑郁、焦慮情緒,提升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腎移植;延續(xù)性護理;自我護理能力;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
腎移植是終末期腎病患者的重要治療手段[1]。為優(yōu)化腎移植術后預后,患者需注重術后康養(yǎng)管理,包括長期規(guī)范服用免疫抑制劑,以預防異體器官排斥反應、嚴格實施抗感染防控措施、充分休息、科學膳食、運動鍛煉等。患者出院后,疾病管理環(huán)境發(fā)生顯著變化,由醫(yī)護人員的直接醫(yī)療干預轉為以家庭為基礎的自我管理。此階段,醫(yī)護人員則通過延續(xù)性護理對患者的自護依從性和自護行為進行監(jiān)督管理[2~3]?;谖⑿诺难永m(xù)性隨訪具有免費、信息咨詢多樣化、建立溝通方便即時、護理自動化和個性化等優(yōu)勢。本研究旨在探討延續(xù)性護理在腎移植術后出院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醫(yī)院收治的90例行腎移植術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男29例,女16例;年齡45~64歲,平均年齡(53.67±6.28)歲;腎盂腎炎18例,腎小球腎炎13例,間質性腎炎10例,其他4例;觀察組男26例,女19例;年齡43~66歲,平均年齡(54.38±7.14)歲;腎盂腎炎16例,腎小球腎炎14例,間質性腎炎10例,其他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符合相關臨床診斷標準[4];符合腎移植手術適應證,接受并完成腎移植手術;出院患者;知曉本次研究內容并自愿入組;全程參與研究;出院時的護理依從性良好。排除標準: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礙;視障、聽障;中途脫離隨訪;信息化水平低且干預無效;獨居;參與其他醫(yī)學研究。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接受電話延續(xù)性護理
(1)出院前,常規(guī)進行健康教育,主要內容包括疾病認知教育、手術與術后康養(yǎng)的重要性、腎移植術后康養(yǎng)內容和注意事項等,并發(fā)放健康手冊。(2)出院前1 d,責任護士核對患者的電話,告知其出院后將通過電話開展定期隨訪。同時,對其進行常規(guī)的延續(xù)性護理指導,包括飲食指導、傷口養(yǎng)護指導、運動活動指導、睡眠體位指導、藥物指導、復查提醒等。向患者展示隨訪電話,并幫助其收錄入手機通訊錄,保障接通率。(3)每月組織健康教育座談會,由護理人員主持,針對患者中出現較多的依從性問題集中解決,分享最新的健康知識,并幫助新患者融入。隨訪干預1個月。
1.2.2 觀察組接受微信延續(xù)性護理
(1)出院前開展健康教育:內容形式同對照組。(2)明確微信延續(xù)性隨訪主體:由科室醫(yī)生擔任主導,護士團隊協同配合,共同開展基于微信的延續(xù)性隨訪服務,通過醫(yī)護協作,確保微信延續(xù)性隨訪的科學性、高效性。(3)建立微信延續(xù)性護理資源庫:醫(yī)生負責編寫腎移植疾病知識相關內容,包括基礎治療原理、腎移植術后用藥知識、腎移植術后居家康復鍛煉、腎移植術后自主心理療愈及腎移植術后健康飲食等,注意語言通俗易懂、插圖貼切,并輔以必要的視頻展示和語音解釋。將這些咨詢整理成一篇篇科普文,分類投放在微信群中。(4)雙端隨訪服務:患者出院前,邀請其加入微信群,提供基于微信群的一對多院外健康教育服務和基于微信好友的一對一院外隨訪服務。護理人員在微信群中發(fā)送科普文合集,供新加入的患者下載、保存、學習。日常隨訪期間,患者遇到自護問題可隨時通過微信直接聯系責任護士,進行一對一健康咨詢。(5)隨訪表格指導下的針對性護理:患者出院前及每周隨訪時,為其發(fā)放新的《隨訪登記本》,其上首頁印有出院后的自護注意事項,包括復查、用藥等。患者基于其上要求,配合護士在第二頁填寫本周最新的自我護理情況。及時分析患者的院外自護水平,如是否出現私自停藥情況,評估患者的自護依從性。針對自護行為不佳的患者,根據其主要的自我護理風險,制定針對性的隨訪指導方案。定期開展健康教育大會,向患者分享心理健康衛(wèi)生知識、心理療愈保健知識等。針對每個月自護表現最佳的患者給予鼓勵與肯定,并邀請新出院的腎移植患者講述自身的康復心路歷程。隨訪干預1個月。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自我效能感:隨訪前后,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5]評估,包括自我預期、努力感等維度,總分為10~40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越強。(2)比較兩組自我護理能力:隨訪前后,采用自我護理能力量表(ESCA)[6]評估,包括自護責任感、自我護理技能等維度,總分172分,得分越高表示自護能力越強。(3)比較兩組心理狀態(tài):隨訪前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7]評估,得分越高表示焦慮及抑郁程度越重。(4)比較兩組生活質量:隨訪前后,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8]評估,包括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等維度,每個維度評分100分,得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5)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采用紐卡斯爾護理服務滿意度量表(NSNS)[9]評估,得分越高表示護理滿意度越高。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采用SPSS27.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自我效能感、自我護理能力比較
觀察組隨訪后GSES、ESCA得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心理狀態(tài)和生活質量比較
兩組隨訪前SAS、SDS及SF-36得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隨訪后各評分均改善,觀察組隨訪后SAS、SDS得分均低于對照組,SF-36得分高于對照組(P<0.05)。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NSNS得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腎移植術后出院患者需接受延續(xù)性隨訪,以約束其院外健康行為,糾正不良生活習慣,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從而確?;颊呖梢垣@得理想預后。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隨訪后GSES、ESCA得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基于微信的線上延續(xù)性護理能夠顯著提高腎移植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護能力。自我效能指患者對疾病管理和預后的信心;自護能力指患者實際執(zhí)行健康管理行為和日常護理的技能水平[10]?;谖⑿诺木€上延續(xù)性護理通過整合多學科的專業(yè)資源,借助微信群為患者提供針對性的健康指導。另外,在后續(xù)延續(xù)隨訪中,患者可以通過群聊直接向各個專業(yè)領域的醫(yī)務人員咨詢疾病相關自我管理問題,如向營養(yǎng)師咨詢術后膳食方案、向藥師咨詢用藥管理等。這種隨訪管理模式不僅保障了支持信息的專業(yè)性,而且保障了醫(yī)療支持的時效性,使得患者的院外自護問題可以得到及時、科學及針對性的解答,進而提升其自護能力。本研究中,觀察組隨訪后SAS、SDS得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基于微信的線上延續(xù)性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減輕抑郁、焦慮情緒。分析原因,該護理模式具有較高的服務效率,使得患者的疾病咨詢需求,可以得到及時解答。同時,隨訪表格指導下的針對性護理,有助于臨床更好地分析患者不同時期的自我康復情況,了解其近期的疾病管理風險點,有助于護理人員更好地為其制定針對性的干預計劃,確保護理工作的科學性、精準性。另外,觀察組隨訪后SF-36及NSNS得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谖⑿诺木€上延續(xù)性護理通過定期開展健康教育大會,為針對性護理提供了平臺,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護理依從性,樹立積極的康復信念,促使其能夠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心態(tài)開展疾病管理。再多手段的共同干預下,患者的自護水平得到顯著提升,情緒狀態(tài)得到改善,進而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也得到提高。
綜上所述,延續(xù)性護理應用于腎移植術后出院患者,可有效增強其自我效能感,提高自護能力,減輕抑郁、焦慮情緒,提升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朱明麗,張東敬,劉淑珍,等.以信息管理為基礎的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對腎移植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
2022,28(8):134-137.
[2]黃媛媛,傅巧美,劉光香,等.腎移植患者基于“互聯網+”延續(xù)護理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20,27(8):69-72.
[3]馬濤.延續(xù)性護理對腎移植術后出院患者自我管理及生活質量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15):2651-2652.
[4]張川,李海龍,黃超,等.指南臨床適用性評價實證研究:以腎移植指南臨床適用性評價為例[J].中國循證醫(yī)學
雜志,2020,20(5):543-550.
[5]韋昌韻,郭雪潔,趙培玉,等.腎移植受者自我管理現狀及其相關影響因素研究[J].中華全科醫(yī)學,
2022,20(12):2084-2087,2137.
[6]花靜,薛武軍,丁小明,等.延續(xù)護理在腎移植術后出院病人自我管理中的應用[J].循證護理,2020,6(12):1367-1370.
[7]韋宏,王天瓊,朱世凱.不同器官來源腎移植受者術后焦慮、抑郁狀態(tài)分析[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5,(6):47-49.
[8]張強,胡小鵬,石慧,等.腎移植術后1年以上穩(wěn)定期患者生命質量問卷調查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全科醫(yī)師雜志,2016,15(6):468-471.
[9]鄒海云,劉詔薄,梁英華,等.紐卡斯爾病人對護理服務滿意度量表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的應用[J].醫(yī)學信息(下旬刊),2011,24(3):209.
[10]郭亞萍.延續(xù)護理對腎移植出院患者自我管理及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臨床醫(yī)學工程,2020,27(9):1263-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