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途徑,其內容呈現方式的改革對學生數學學習效果有著重要影響。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我國小學數學教材在編排體例、結構、欄目設置等方面都發(fā)生了顯著變化,對學生學習數學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本文以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為例,對小學數學教材內容呈現方式的改革方向和基本原則進行探討,并分析其改革實踐。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教材的內容和呈現方式發(fā)生了較大變化。教材內容呈現方式的改革成為必然趨勢,但在實踐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例如,部分教材存在“為了用而學”的現象、編排不合理等。因此,進一步推進小學數學教材呈現方式的改革勢在必行。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在多年使用過程中暴露出諸多問題,如編排體例缺乏邏輯性、內容缺少靈活性和開放性等。為提高教材的使用效果,需對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內容呈現方式進行改革。
我國小學數學教材的發(fā)展是一個由不成熟到成熟,再到適應時代需求不斷改進的過程。它經歷了從“直接呈現式”到“間接呈現式”,再到“以學生為主”的三個階段。最初,“直接呈現式”教材以文字為主,內容較為簡單、粗糙。隨后,“間接呈現式”教材開始采用圖表、照片等形式呈現內容,這種形式直觀形象、生動具體,教學效果較好。
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材內容呈現方式發(fā)生了顯著變化,更加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習方法和培養(yǎng)學習能力。例如,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對基礎概念、基本運算和基本圖形等內容進行了簡化處理,使學生更容易掌握基礎知識。同時,教材在問題情境設計上更加生動形象,練習題設置上更加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材內容呈現方式應遵循基礎性、科學性、可讀性等基本原則,通過合理的編排和優(yōu)化組合,有效提升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為其后續(xù)數學學習奠定基礎?;A性要求教材內容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緊密結合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設計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數學知識。例如,“認識時間”部分可以采用“故事化”處理方式,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故事情節(jié)中體會時間概念,培養(yǎng)時間觀念。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材內容呈現方式的改革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在內容呈現方式上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如“以學生為主體”“從生活走向數學”“從實踐走向概念”“從過程走向結果”等。教材還設置了大量欄目,如“探索與發(fā)現”“練習與思考”“解決問題”“閱讀與思考”等,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了更多機會。為提高教材內容呈現方式改革的效果,教師在教學中應加強對學生學習興趣和能力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效果。
教材內容呈現方式的改革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對小學數學教材內容呈現方式發(fā)展歷程的梳理,可以看出我國小學數學教材經歷了從傳統(tǒng)教材到現代教材、再到新課程教材的變革過程。在改革過程中,應遵循科學性、基礎性、適切性等基本原則,通過設計合理的問題情境、適當增加練習題數量以及關注學生個性發(fā)展等方式來促進小學數學教材內容呈現方式的改革。在實踐過程中,可以通過設置“數學故事”等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總之,小學數學教材內容呈現方式的改革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教育工作者從教材編寫、教學實踐和學生需求等多方面入手,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通過科學合理的教材呈現方式,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單位:利川市南坪鄉(xiāng)南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