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統(tǒng)整打破了單篇課文教學的孤立性,以單元主題為統(tǒng)領,整合教學資源,構建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批注式閱讀作為一種深度閱讀方式,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將自己的感悟、疑問、賞析等以批注的形式記錄下來。教師將批注式閱讀融人單元統(tǒng)整教學,能夠引導學生從整體視角把握單元內容,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一、基于單元目標,規(guī)劃批注式閱讀任務
1.緊扣語文要素,明確批注方向
語文要素是單元教學的核心任務,明確了學生在特定單元應掌握的語文知識與技能。在單元統(tǒng)整視域下開展批注式閱讀教學,教師需要緊密圍繞語文要素確定批注方向,使學生在批注過程中有的放矢。
以四年級上冊的第二單元為例,其語文要素是“學會提問”。在教學《蝙蝠和雷達》時,教師引導學生圍繞這一要素進行批注。初讀文本階段,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在不理解的地方進行批注,如“蝙蝠在夜里飛行靠的是什么特殊本領”“雷達的工作原理與蝙蝠飛行有怎樣的關聯”,這些基于文本內容的批注,是學生對文本初步思考的體現。隨著閱讀的深入,學生需要從文本的寫作手法、結構等角度進行批注。針對文本的寫作手法,有的學生批注“作者詳細描述蝙蝠三次實驗的過程,這樣的寫作方式對突出主題有什么作用”;針對文本的結構,有的學生批注
“文章開頭先介紹飛機夜間飛行,再引入蝙蝠和雷達,這樣的安排有什么好處”。通過這樣的批注,學生逐步學會了從不同維度提問,深入理解文本內涵,有效地落實了單元語文要素,提升了閱讀思維能力。
2.依據單元主題,豐富批注內容
單元主題如同一條主線,串聯起單元內各篇課文的情感與思想。依據單元主題確定批注內容,學生可以從宏觀角度把握單元主旨,深入體會不同文本圍繞同一主題的多樣表達,豐富閱讀感悟,增強情感體驗。
以五年級上冊的“家國情懷”單元為例,在學習《示兒》《題臨安邸》《少年中國說(節(jié)選)》等課文時,學生圍繞“家國情懷”這一主題進行批注。在閱讀《示兒》時,針對詩句“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學生批注“這句詩深刻地表達了陸游對國家未能統(tǒng)一的悲痛之情,他的愛國情懷令人敬佩”,深入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感。閱讀《少年中國說(節(jié)選)》時,針對“少年智則國智…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學生批注“少年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作為新時代少年,我們肩負著使國家富強的重任”。圍繞單元主題進行批注,學生不僅加深了對單篇課文的理解,還將單元內不同體裁、時代的作品聯系起來,深刻領悟“家國情懷”這一主題的豐富內涵,激發(fā)愛國情感。
二、貫穿單元教學流程,推進批注式閱讀實施1.單元預習階段,開展整體感知批注
單元預習是單元教學的起始環(huán)節(jié),教師在這一階段引導學生進行整體感知批注,有助于學生初步了解單元內容,把握單元整體脈絡,為后續(xù)深入學習打下基礎,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以三年級下冊的“寓言故事”單元為例,教師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通讀單元內的所有課文,包括《守株待兔》《陶罐和鐵罐》《鹿角和鹿腿》等。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生字詞進行圈畫標注,并簡單批注其讀音、意思,嘗試概括每篇寓言的主要內容,在文中批注自己對故事的初步理解和感受。如閱讀《守株待兔》后,有的學生批注“這個故事講了一個農夫偶然撿到撞死在樹樁上的兔子,就天天守在樹樁旁等兔子,結果一無所獲。我們不能幻想不旁而獲”。在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分享預習批注結果,引導學生交流對單元內的寓言故事共性與差異的分析。通過這種整體感知批注,學生對單元內容有了初步的整體認知,提前掃清閱讀障礙,為課堂上的深入探究做好充分準備,逐步養(yǎng)成自主閱讀、主動思考的良好習慣。
2.課堂教學階段,進行分層深入批注
課堂教學是落實批注式閱讀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采用分層深人批注的方式,逐步深入閱讀文本,挖掘文本內涵,提升閱讀思維能力與文學鑒賞能力。
以五年級上冊的《橋》為例,學生初讀文本時,對文中描寫洪水的語句進行批注“作者運用短句和夸張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洪水來勢洶涵,營造出極其緊張、危險的氛圍,讓人仿佛身臨其境”,初步感受環(huán)境描寫對烘托氣氛的作用。學生再讀文本時,聚焦描寫老漢的語句進行批注“通過對老漢的神態(tài)描寫‘不說話,盯著’以及‘像一座山’的比喻,表現出老漢在洪災面前的鎮(zhèn)定自若、堅毅如山,他是人們的主心骨”,深入體會老漢這個人物形象。在仔細研讀文本階段,學生針對小說的結局和表達方法進行批注,探討小說結尾揭示老漢和小伙子是父子關系的妙處,以及小說設置懸念、運用環(huán)境烘托等表達方法的效果。通過不同層次的批注,學生從對故事情節(jié)的簡單了解,逐步深人到對小說內涵、人物形象、表達方法的深刻理解和鑒賞,實現對文本內容的深度理解。
三、拓展延伸,深化批注式閱讀效果
1.群文閱讀中的對比批注
群文閱讀是單元教學的重要拓展方式,教師將批注式閱讀應用于群文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對比批注,拓展閱讀視野,深化對單元主題和語文要素的理解。
以四年級下冊的“現代詩”單元為例,教師選取同主題的詩歌,組織學生進行群文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從詩歌的意象、情感表達、語言風格等方面進行對比批注。通過對比批注,學生能夠清晰地感受到不同詩人在表達相同主題時的獨特風格和手法,拓展對現代詩的認知,提高詩歌鑒賞能力,進一步深化對單元主題“現代詩的魅力”的理解,體會到現代詩在情感表達和藝術手法上的多樣性。
2.讀寫結合中的遷移批注
讀寫結合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策略,教師將批注式閱讀與寫作訓練相結合,引導學生進行遷移批注,提升寫作能力。
以五年級下冊的“人物描寫”單元為例,學生在學習《人物描寫一組》時,對文中刻畫人物的方法進行批注,如在描寫小嘎子與小胖墩兒摔跤的段落旁,批注“作者通過對小嘎子的動作描寫,如‘蹦來蹦去’‘一閃身脫了單褂兒’,生動地展現了小嘎子的機靈、敏捷和爭強好勝的性格特點”。在寫作環(huán)節(jié),學生將閱讀中積累的寫作方法運用到實際寫作中,鍛煉了寫作能力。
總之,在單元整體視域下的批注式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緊扣單元目標設計批注任務,引導學生分層進行批注探究,在復習拓展中強化批注應用能力,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