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還是到了高考成績出來的那一刻。
記得當時涼風輕柔地拂過我的面頰,我沒有激烈的反應,只是平靜地知道:完了??粗绕綍r考試低了幾十分的成績,盡管我早早就為自己打好了預防針,但當結果直挺挺地擺在我的面前時,還是仿佛挨了悶棍一般,感到一下一下的鈍痛。我高中階段的成績一直不穩(wěn)定,考砸過很多次,直到高三下學期才開始平穩(wěn)上升,我從年級墊底又變回了那個閃閃發(fā)光的尖子生,而這既使我收獲了許多人贊許的目光,也背負了他們殷切的期望,老師的、家長的、同學的,也包括我自己。
但冰冷的現實,使我又一次陷入了深刻的迷茫,腦海里止不住地開始記憶閃回: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是題沒刷夠?是知識點沒背熟?還是心態(tài)不好發(fā)揮失常?在失望和懊惱中掙扎良久后,我冷靜下來,其實高考的那兩個晚上,我睡眠質量很好,也并未不適應考場的陌生環(huán)境,考試的時候沒有被干擾,答題卡也反復檢查了多次……既然臨場發(fā)揮毫無問題,那就只能歸結為考前“不夠努力”了。
既然高考成績不理想,那就只能寄希望于志愿填報了。因此,我不僅關注對照目標院校往年的錄取分數和排名區(qū)間,還要在按照沖、穩(wěn)、保的策略大致敲定可選院校的檔次之后,對城市和專業(yè)進行細致的挑選,另外我還會留神在各個社交平臺搜羅相關院校學生的就讀體驗。因為我未來想從事應用類的工作,所以更希望到資源豐富、經濟發(fā)達的大城市去。當時,記得我把每所想填報的院校的相關文件翻來覆去地看,甚至撥打招生電話詢問,得知部分院校提前批沒有轉專業(yè)限制且錄取分數低于普通批后,或許是出于不甘,或許是出于名校情結,本著“沖一沖”的原則,我填報了一所在普通批次以我的分數遠夠不著的本一批院校的提前批專業(yè)。認真做完本一批院校的志愿填報后,我沒有好高騖遠,又對本二批的保底院校做了大致了解。
幸運的是,我錄進了那所我想“沖一沖”的本一批院校的提前批專業(yè)(比較冷門),于是,我把前途和希望都寄托在入學后的轉專業(yè)考試上。
那年9月,我如愿來到那座夢想中的城市,繼續(xù)摸爬滾打地像適應高中那樣適應大學。轉專業(yè)的強烈欲望驅使著我去深入探索自己的興趣特長和人生志向,認真投入學習,準備轉專業(yè)考試,同時多渠道獲取面試信息、了解行業(yè)未來發(fā)展……大學生活遠沒有曾經預想中的那么輕松,很多以前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都需要額外花費時間精力去想、去做才能完成。那時的我,盡管迷茫,也依然不放棄叩問,思考,體驗,熱愛。半年后,我順利地通過了轉專業(yè)申請,開始在一個我更喜歡也更具有挑戰(zhàn)性的專業(yè)學習。
是的,我想告訴你的就是這么一個簡單的事實,無論成績如何,未來依舊在你我的手里,往前走,別回頭,別放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