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夜晚,鄉(xiāng)村的田野上、草叢中、竹林里,有一種小不點兒的東西飄來飄去,一閃一閃的,給黑夜帶來一些光明,給寂靜的村莊點綴著美麗。
“螢火蟲,夜夜紅,飛向西,飛向東,一閃一閃像支小電筒。\"“螢火蟲,亮幽幽,打起燈籠下瀘州,瀘州城里又好耍,頓頓吃胭。\"“不要你的銀,不要你的金,只要你的屁股亮晶晶?!薄@些朗朗上口的兒歌和童謠,化成我最早接觸民間文學的情愫。
螢火蟲發(fā)光,其實是在尋光,尋光是想談戀愛。夜晚,雄性螢火蟲閃著光亮,是為尋找心中的戀人。而躲在草叢或樹葉上的雌性螢火蟲看到光亮后,會根據(jù)光亮的強弱來確定對方是否是自己屬意的對象。如果覺得不是,就不理它;如果覺得是,就會跟著發(fā)出一閃一閃的光亮,仿佛在說:“帥小伙,我在這里,你來追我吧。\"于是雄性螢火蟲就會向那里飛去,飛去后雙方持續(xù)閃光吸引對方,直到相聚在一起,這才熄滅光亮。夏天的夜晚,田野里蛙聲四起,當你打著微弱光亮的手電筒走在山村的小路上,有螢火蟲猝不及防地向你飛來的時候,那一定是雄性螢火蟲把你的手電筒當成了雌性螢火蟲示愛的信號了。
地球上的螢火蟲有兩千多種,在中國約有兩百多種。螢火蟲的生活習性可分為日行性、夜行性和日夜行性。大部分螢火蟲是晚上出來活動,但也有一部分螢火蟲只在白天出來,這種螢火蟲叫“弩螢”,它們在幼蟲時候是能夠發(fā)光的,但是成蟲后發(fā)光器退化,便不能發(fā)光了,它們求偶時主要依賴性信息素。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我捉到了一只身體碩健飽滿、體色十分鮮艷的螢火蟲,當時覺得,這么壯實的螢火蟲,發(fā)出的光亮一定很亮麗吧?于是帶回家裝在一個小小的玻璃瓶子里,盼著它夜晚發(fā)光??墒堑搅艘估?,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它就是不發(fā)光,以為是餓了,我于是偷偷地將母親養(yǎng)豬的玉米面撒一點進去,過一會幾再看,還是沒有一點光亮。直到它死去,我也沒有弄明原因?,F(xiàn)在想起來,那應該就是弩螢了。
有一種日夜行性螢火蟲叫“櫛角”,這種螢火蟲晝夜都能活動,夜間利用發(fā)光信號、日間利用化學信號求偶。它們主要是白天出來活動,夜晚出來活動時,主要靠腹部兩個乳白色的點狀發(fā)光器來發(fā)光,發(fā)出的光只有兩個小點,如果不仔細觀察,是不會發(fā)現(xiàn)的。夜行性螢火蟲包括陸生螢火蟲、水生螢火蟲。后者幼蟲時生活在水里,長大后才飛進草叢,不管是生活在水里還是草叢中,白天睡覺,晚上出來找東西吃。它們一邊尋找食物,一邊閃閃發(fā)光。
物資匱乏的年代,螢火蟲帶給山村孩子無窮的快樂。捕鳥、掏鳥蛋、網(wǎng)知了、逮青蛙、摘桑葚、下河摸魚、捉螢火蟲,山村孩子總是盡情地享受著大自然的恩澤。鳥、蛙、魚、鳥蛋、桑葚可以吃,螢火蟲雖不能吃,捉住了卻可以玩。螢火蟲的玩法有很多種。最簡單的一種就是裝在一個透明的玻璃瓶子里,看著它在里面爬來爬去,閃閃發(fā)光,想象著它此時的無奈,歡喜著自己擁有了光亮。把螢火蟲裝在燈籠里也是一種玩法,它的光亮透過那一層紅紙或紅布,變得更加鮮艷紅潤、美麗好看。燈籠太貴,一般農(nóng)戶是不會去買的,但農(nóng)村有豆角,山坡上田野里到處都有,于是我們偷偷采摘幾把豌豆或青豆回家,將豆粒剝出來食用,把螢火蟲裝在豆莢里面,好看的光影,堪比小小的燈籠。除了豆角,蛋殼也行,不管是雞蛋殼還是鴨蛋殼,只要沒有整個弄破,都可以拿來裝上螢火蟲玩。但那個時候,普通人家的雞鴨不多,即使雞鴨下了蛋,都是拿到農(nóng)貿(mào)市場賣了,換成油鹽醬醋拿回家過日子,誰也舍不得吃一個。不過,那些坐月子的婦女總要吃些雞蛋補補身子吧?那些蛋殼一般都是堆在一起,滿月以后由男主人背去倒在大路上,讓過往行人把它踩碎。據(jù)當?shù)仫L俗的說法,踩得愈碎,出生的孩子就愈健康吉祥。而我們這些調(diào)皮的小孩,總是趕在蛋殼被路人踩碎之前,去搶幾個回家裝螢火蟲玩耍。
螢火蟲不僅帶給山村孩子大自然的快樂,還帶給山村孩子戰(zhàn)勝黑夜的勇氣。望著黑夜里勇敢飛舞的螢火蟲,我們也會生出不怕黑暗的膽量和勇氣。記得三姐結(jié)婚之前的一天黃昏,父親忽然要我去一個叫白碑溝的地方請親戚長輩前來吃喜宴。走到半路,用麥草做的火把燃盡了,周圍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離要到達的目的地還遠著呢,而附近又沒有農(nóng)戶可以借光,遠處樹林里傳來幾聲貓頭鷹的嚎叫聲,想起鬼神的傳說,心里害怕極了。這時候不知從什么地方飛來一群螢火蟲,在前面飛著。螢火蟲的光亮雖然微弱,但卻讓我產(chǎn)生了“螢火蟲都不怕,我還怕什么\"的膽量。于是在螢火蟲光亮的映照下,我摸索著走到了親戚家,心里對螢火蟲充滿了感激之情。
對螢火蟲這樣美麗的小精靈,從古至今,文人墨客是不吝筆墨給予贊揚和歌頌的。描寫螢火蟲的詩詞歌賦,最早見于《詩經(jīng)》中的《豳風·東山》一詩,“町睡鹿場,熠耀宵行”,說的就是一位退伍回鄉(xiāng)的老兵,看到老屋旁邊的田地被出沒的野獸踐踏,螢火蟲卻閃爍著亮光在黑夜中流動。李白、杜甫、駱賓王、杜牧、蘇軾等,都曾以螢入詩,歌頌美好。李白的“若飛天上去,定作月邊星”印度詩人泰戈爾的“你微小,然而你并不渺小”等詩句,更是把對螢火蟲的贊美推到了一個至高的境界。
螢火蟲不僅體現(xiàn)在文學作品中,還蘊含在世界各國的民俗風情里。隋煬帝在游山玩水時,別出心裁地命人用斛裝滿螢火蟲,酒酣興濃之際便把斛打開,放出其中的螢火蟲,霎時間密密麻麻,美不勝收。民間也有了觀螢娛樂的習俗,這個習俗起源于隋朝,形成于唐代,唐代詩人韋應物在《玩螢火》一詩中,就描寫了老百姓觀賞螢火蟲的動人情景。清代,螢火蟲成了一種交易商品,有人捉了螢火蟲去市場上賣,有人買來做成螢火蟲燈。我們的許多節(jié)日和風俗就與螢火蟲有關。七月十五民間叫“鬼節(jié)”,據(jù)說就是古人在這一天的夜晚看到田野里流螢閃爍,聯(lián)想到了鬼魂出現(xiàn),于是趕緊祭奠先人,祈望避災去難,護佑兒孫?,幾宓呐_望節(jié),夜晚欣賞流螢漫天飄舞的盛景是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在墨西哥,婦女們則有把螢火蟲網(wǎng)在特殊的發(fā)髻里作為頭飾的習俗。在日本,每年螢火蟲繁殖期,各地都要舉辦“螢火蟲祭”活動,借此宣傳螢火蟲文化。
我的家鄉(xiāng)洪雅地處川西南的深丘地帶,童年時候一到夏天,螢火蟲漫山遍野,數(shù)不勝數(shù),即使洪雅縣城,也是星星點點。后來由于農(nóng)藥化肥的濫用,以及其他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污染,螢火蟲在鄉(xiāng)村已很少見到了,但隨著自然生態(tài)的保護和恢復,家鄉(xiāng)洪雅的螢火蟲又逐漸多了起來?,F(xiàn)在每到夏夜,它們的身影就活躍成了低空星群。
螢火蟲作為一種特別的景觀現(xiàn)象,不僅能帶來美的享受,據(jù)相關醫(yī)學研究資料表明,欣賞螢火蟲還可以緩解人的焦慮和壓力,具有舒緩心情、療愈心理的作用。我工作的雅安職業(yè)技術學院,也是一個美麗的地方,一到夏夜,校園里和校園周圍也是螢火成伙。一位教師朋友告訴我,有一位學生,父母離婚后,母親又因車禍去世,于是患了抑郁癥,學習成績急劇下降,整天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不見人,也不交流,不得不輟學。鄉(xiāng)下的爺爺把她接去,每天晚上陪她坐在院壩乘涼,給她講故事。剛開始她捂著耳朵不愿聽,后來看到竹林里飛出一片片的螢火蟲,它們漫天飛舞,美麗極了,她忽然有了想傾訴的欲望。爺爺靜靜地聽完她的訴說,趁機給她講螢火蟲的故事。于是她每天晚上都要出來觀賞螢火美景。不久,她的心結(jié)慢慢解開,病情好了,又重新回校上學,學習成績還不錯。
鄉(xiāng)村的螢火,也是心田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