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健身人群來說,無論是想讓肌肉線條更分明(增肌),還是想甩掉多余的脂肪(減脂),僅靠刻苦訓練還不夠,合理的膳食營養(yǎng)也是達成目標的“隱形翅膀”。均衡膳食能夠優(yōu)化身體成分、促進恢復、提高免疫力,甚至還能預防運動損傷。那么,健身人群到底該怎么吃?增肌人群和減脂健身人群,在進行食物選擇時要重點關注能量需求、營養(yǎng)素和補充時機三個關鍵點。
1. 形成適度能量盈余。
增肌主要是增加肌肉的數(shù)量和質量,其核心是通過運動訓練刺激肌肉,并提供能量和營養(yǎng),支持肌肉的修復和生長。增肌人群每日攝入的能量要高于身體消耗的能量,形成一定的能量盈余(能量攝入>能量消耗),以滿足肌肉增長的需要。因此,增肌訓練者每日需要額外攝入約500 千卡能量。
2. 吃對三大營養(yǎng)素。
碳水化合物是支撐高強度訓練、促進肌肉恢復和生長、提供能量的主要來源,增肌者需要的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可達60% ~ 65%。增肌人群可根據(jù)訓練強度和時間確定每日碳水化合物的需要量,例如每天中等強度訓練1 小時,需要碳水化合物5 ~ 7 克/ 千克體重;每天高強度訓練1 ~ 3 小時,需要碳水化合物6 ~ 10 克/ 千克體重;每天高強度訓練4 ~ 5 小時,需要碳水化合物8 ~ 12克/ 千克體重。日常飲食可選擇大米、燕麥、土豆、雜豆等搭配玉米、蔬菜、水果等做成復合碳水化合物,少食多餐;加餐可以選擇水果沙拉、奶昔代餐粉及濃縮果汁等,快速補充能量和營養(yǎng)。
蛋白質是肌肉合成的原材料,推薦力量訓練者每天攝入蛋白質1.2 ~ 2.0克/ 千克體重??蛇x擇去皮雞肉、魚類、瘦肉、蛋清和脫脂牛奶等優(yōu)質蛋白質,并均勻分配到每一餐(每餐不少于20克蛋白質)中。增肌訓練后,還可以補充乳清蛋白或支鏈氨基酸,促進肌肉蛋白的合成及運動后的恢復。
脂肪對于維持激素平衡及細胞功能至關重要,也是主要的供能物質,要占總能量的20% ~ 30%。建議選擇橄欖油、堅果和深海魚類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
3. 抓住補充的窗口期。
訓練前1 ~ 3 小時,吃一頓包含適量蛋白質和復合碳水化合物的餐食,提供能量,減少肌肉分解。訓練中,可根據(jù)運動強度適當補充碳水化合物和電解質。訓練后30 分鐘~ 2 小時是增肌的關鍵窗口期,可以補充易消化的蛋白質(如乳清蛋白、雞蛋)和適量碳水化合物(如香蕉、白面包),快速啟動肌肉修復與合成,并補充能量。
1. 保持能量負平衡。
減脂主要是減少體內的脂肪含量,其核心是通過控制總能量攝入和增加運動消耗,形成能量缺口(能量攝入<能量消耗),利用體內脂肪氧化分解提供能量,從而減少體內脂肪含量。適宜的減脂速度為每周0.5 ~ 1 千克,推薦每日能量攝入降低30% ~ 50% 或者減少500 ~ 1000 千卡。
2. 能量控制下的營養(yǎng)素分配。
在能量受限時,補充足量的蛋白質可以更好地維持瘦體重,而高蛋白飲食能夠提高飽腹感。建議每天蛋白質的攝入量為1.2 ~ 2.0 克/ 千克體重,優(yōu)先選擇高蛋白質、低脂肪的食物,如去皮雞胸肉、魚蝦、瘦肉,低脂或脫脂奶類等。
嚴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總量,選擇高膳食纖維、低血糖生成指數(shù)(GI)的碳水化合物,如燕麥、粗糧面包、豆類、奇亞籽、玉米等,并搭配足量的新鮮蔬菜和低糖水果,維持體內血糖的穩(wěn)定,同時增加飽腹感。訓練前補充低GI 的碳水化合物,為訓練持續(xù)供能;訓練后補充高GI的碳水化合物,促進身體恢復,減少肌肉分解。
嚴格控制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選擇健康脂肪,如橄欖油、亞麻籽油、牛油果、堅果等,確保必需脂肪酸的攝入,同時注意控制攝入量。
3. 補充時機有講究。
訓練前1 ~ 3 小時,可以吃含適量蛋白質+ 少量復合碳水化合物或適量蔬菜的餐食,提供能量,保護肌肉。
進行小于60 分鐘的中低強度運動,不需要額外補充能量;大于60分鐘或中高強度運動,可以適量補充運動飲料。
訓練后30 分鐘~ 2 小時,可補充足量的乳清蛋白搭配少量碳水化合物,如一個蘋果或一小片全麥面包,促進身體恢復、保護肌肉。
對于減脂人群來說,能量缺口是前提,避免肌肉流失是重點,可利用高纖維蔬菜增加飽腹感,足量飲水也不可少。
1. 微量營養(yǎng)素是健康小助手。
微量營養(yǎng)素(維生素和礦物質)在能量生成、血紅素合成、骨代謝、免疫功能和預防氧化損傷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增肌或減脂人群的飲食都應盡量多樣化,選擇天然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瘦肉、奶制品、健康脂肪搭配食用,以滿足訓練、恢復和保持健美身材的需求。
當飲食中缺乏某類食物時,建議尋找與該類食物有相似營養(yǎng)價值的食物替代。當身體缺乏某種維生素或礦物質時,短期可通過補充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膳食補充劑進行補充,但長期的營養(yǎng)調節(jié),關鍵在于三餐膳食攝入均衡、足量的營養(yǎng)素。
2. 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在運動過程中,保持身體的水合狀態(tài)十分重要,因為肌肉中75%都是水,脫水會影響運動能力和疲勞恢復。因此,補水補液應貫穿全天,在訓練前、訓練中、訓練后都應及時攝入足量的液體,可選擇包含碳水化合物(4% ~ 8%)和電解質(主要為鈉20 ~ 50 毫摩/ 升)的運動飲料。
運動前30 ~ 120 分鐘,可補充300 ~ 500 毫升液體;如果運動時間較長,可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每隔15 分鐘補充100 ~ 150 毫升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運動結束后持續(xù)24 小時,仍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100 ~ 150 毫升,每小時4 ~ 5 次)補充水分和電解質,補液總量為每小時800 ~ 1500 毫升。為盡快恢復水平衡,防止脫水,每丟失1 千克體重,應攝入1.5 升液體。
健身人群不宜食用高糖、高鹽、高油脂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含糖烘焙糕點、糖果、蜜餞、加工肉類等。這些食物不僅能量較高,還可能影響身體代謝,導致脂肪堆積或增加心血管負擔。
加工食品中的添加劑和防腐劑對身體健康并無益處,長期攝入可能影響健康。
反式脂肪和氫化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如奶油蛋糕、植脂末等,容易引起炎癥反應,不利于肌肉修復和血脂健康。
健身人士也應避免過量飲酒,避免影響肌肉合成、降低免疫力、干擾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