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不解故鄉(xiāng)的野生莧菜因何生命力如此旺盛,它每年夏天都會恣意生長,久食不衰。其營養(yǎng)豐富、輕而易得,所以一度成為鄉(xiāng)下餐桌上的“??汀?。母親每年夏天都會用它變著樣兒做飯,幾近達到“無莧菜不成席”的地步。
與莧菜相關(guān)的家常餐食,最常見的就是莧菜面條。母親做莧菜面條的程序我倒背如流――先用蔥花、姜絲熗鍋,再把西紅柿炒出湯汁,然后往鍋里添加井水,水開下入手搟的面條和洗凈的莧菜,最后加入調(diào)料,便大功告成。有時母親還會將數(shù)枚雞蛋打入鍋中攪勻,讓雞蛋的“黃”與莧菜的“綠”形成鮮明對比,人便有了食欲。然而,這等操作對我卻是徒勞的,因為我對面條天然排斥,無辜的莧菜也跟著“受牽連”,成為我的“眼中釘、肉中刺”。母親為了改掉我在飲食上挑肥揀瘦的毛病,一度采取“以毒攻毒”之法,那時,她幾乎每天都做一頓莧菜面條逼我“就范”,而我縱使饑焰中燒,也不進食無味之餐。無論母親如何哄勸、呵斥,我都“深閉固距”。眼見母子關(guān)系日趨緊張,母親只好作出讓步,開始絞盡腦汁改變“食譜”。
鄉(xiāng)村夏日的飯食萬變不離其宗,但是變著法兒做飯總會產(chǎn)生意外之喜。讓我胃口大開的,是母親做的莧菜油饃。將和好的面團搟成圓形薄片,在薄面片上抹上一層化開的豬油,接著撒上蔥花、姜絲、食鹽、五香粉,把洗凈控干切碎的莧菜攤于其上,再淋上一層蛋液,然后把薄面片由一端向另一端卷起,卷成胳膊粗細的“面軸”之后順勢將兩端收口壓實以防漏油,接著再把“面軸”搟平,最后用刀切成等段大小即可上鍋蒸。炎炎酷夏,母親每次做莧菜油饃都喜歡支使我燒鍋,她則騰出手來去準備香油、雞蛋、陳醋、蒜泥。莧菜油饃蒸20分鐘即可出鍋,一層一頁、鮮香四溢的莧菜油饃配著香油、雞蛋、陳醋、蒜泥下肚,別提有多開胃啦!
正所謂美味不可多得矣,對任何“珍饈佳肴”,貪多都會厭膩。在我對莧菜油饃將膩未膩之際,母親又別出心裁地做出一道清炒莧菜。一盤新鮮瑩綠的清炒莧菜,一碗軟糯可口的粗糧溫粥,一鍋麥香盈鼻的白面饅頭,如果足夠幸運的話,再煮上幾枚自家腌制的青皮鴨蛋,簡直無可挑剔??煽诘拿朗臣饶茏屓诵那橛鋹?,又能給生活錦上添花,就連家庭氛圍也變得溫馨和諧了。
不過,當年,每當不想再吃關(guān)于莧菜的任何飯食而又不敢向母親提出抗議的時候,我就會自作聰明地偷偷將房前屋后瘋長的莧菜連根拔起飼喂牛羊。母親發(fā)現(xiàn)后倒并不生氣,亦不擔心沒有了“萬能”的莧菜,下頓飯該做什么才能填飽全家人的肚子。鄉(xiāng)間的莧菜易得,而且要不了幾天還會有新的莧菜生長出來。
我的自作聰明,顯得那么蒼白無力。只是至今都不明白——明明沒有撒籽播種,沒有水肥賦能,更無精心管護,為何每年夏天莧菜都會遍地叢生?它長在路邊、地頭、溝沿、屋后,它低調(diào)、平凡、安謐、泰然;既不與蔬菜爭寵,亦不勞農(nóng)人費心;只給餐桌增光添彩,從不讓味蕾暮氣沉沉。
時光荏苒。母親已離世多年,雖然再也沒人“逼”我吃那些讓人“食不甘味”的鄉(xiāng)間飯食,但是已在城市定居20余年、吃膩了大棚蔬菜和多產(chǎn)快銷的雞魚肉蛋后,我卻時常想念鄉(xiāng)間的野生莧菜,以及由它衍生的各種家常便飯。不惑之年的我,于無形之中承襲了母親做飯的“傳統(tǒng)之法”,還通過短視頻,學會了更多制作莧菜美食的方法。只是……每當胸有成竹地站在灶臺前準備施展廚藝時,卻獨缺一把來自鄉(xiāng)間的野生莧菜。
編輯:張宏羽" " zhanghongyuchn@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