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是成都這座西部城市最具代表性的名片之一,每年都有大量游客來此親身體驗獨特的巴蜀飲食文化。有心人可能會發(fā)現(xiàn),在成都眾多的美食中,面條似乎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占據(jù)主要地位。這究竟是什么原因?難道成都就沒有拿得出手的面條嗎?
在以前,成都人一直以米飯為主食,舊時還有專營米飯的飯鋪,主要賣“帽兒頭”(碗中的米飯呈圓形,像舊時人們戴的瓜皮帽,故稱“帽兒頭”)和“牙牙飯” (將烘好的米飯劃成一牙一牙出售),僅僅搭售一點小咸菜、豆花,來吃飯的多是下力氣討生活的勞苦大眾。面條則算不得主食,屬于小吃的一種,一般作為夜宵食用。
但歷史上,成都也出現(xiàn)過有名的面條,如白云寺的甜水面、銅井巷素面、宋嫂面、牌坊面、擔擔面、豆花面等,深得成都市民及旅居于此的外省人喜愛。尤其是甜水面,為當?shù)厮赜校珴杉t亮、甜咸辣香,特別有嚼勁。
面條作為傳統(tǒng)小吃之一,直到今天仍然有跡可循。到成都的面館吃面,你可以一兩一兩地點,點幾個口味,老板會按一個口味一個碗地端上來。吃到最后,八九只碗摁在一起,蔚為壯觀。
雖然成都人不把面條當主食,但是面館卻滿街都是,人們主要吃的不是面,而是澆頭及調(diào)味,所以有些老成都人吃面時只點一兩,有時甚至還讓老板少放點面。
成都面館的澆頭非常多,調(diào)味跟川菜一樣,喜歡復合味型,有干肉絲、糊辣臊子、魚香排骨、素椒雜醬等。尤其是素椒雜醬,這是判斷一家面館好不好的最低標準(同時也是最高標準),肉臊要炒得香、酥,而調(diào)味料只用甜面醬。
成都還有一種常被外地人詬病的面條一—棍棍面,由于煮的火候不夠,吃起來硬、生,又缺乏韌勁,所以不是很受外地人歡迎,但其卻是成都本地人的心頭好。
與別處面館不同的是,成都面館從不標榜自己的面有多好吃,而是比拼泡菜、紅油、素菜等是否好吃,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雖然你可能以為成都沒有好吃的面,但是2025年的成都米其林榜單卻入圍了多家成都面館,包括老成都三樣面、蓉榮北大鋪蓋面、萬三面館、楊伯英雜醬面等。所以,成都是否有好面,米其林給出了肯定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