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析生化檢驗在肝硬化診斷中的價值。方法選取2022年2月—2024年3月石城縣人民醫(yī)院診治的60例肝硬化患者為研究組,選取同期55名于醫(yī)院進行健康檢查者為對照組,所有研究對象進行生化檢驗。對比肝硬化患者及健康人群膽堿酯酶(cholinesterase,CHE)、白蛋白(Albumin,AIb)、總蛋白(totalprotein,TP)、堿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 γ -谷氨酰轉(zhuǎn)移酶(γ-glutamyltransferase, γ-GT) 、 C- 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 )水平的差異,并對比不同類型肝硬化的生化指標[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AIb、CHE]差異,探討生化指標與肝硬化病程間的相關性。同時將病毒性肝硬化患者分成常規(guī)治療組(10例,接受常規(guī)治療)和恩替卡韋干預組(9例,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恩替卡韋治療),對比治療前后患者生化指標(AIb、ALT、CRP)的變化。結(jié)果研究組CHE、AIb、TP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ALP、ALT、AST、 及 CRP 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Plt;0.05) 。60例肝硬化患者中,病毒性肝硬化占比 31.67% (19例),肝炎性肝硬化占比 68.33% (41例)。肝炎性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硬化患者的PCT、AIb及CHE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lt;0.05) 。不同Child-Pugh分級的肝硬化患者PCT、AIb及CHE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lt;0.05) 。治療前,恩替卡韋干預組和常規(guī)治療組AIb、ALT、CR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gt;0.05) ;治療1個月后,恩替卡韋干預組AIb水平高于常規(guī)治療組,ALT、 CRP 水平低于常規(guī)治療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lt;0.05) 。結(jié)論生化指標檢驗可作為臨床診斷肝硬化的重要診斷依據(jù),同時PCT、AIb及CHE水平可反映患者病程,對病毒性肝硬化患者實施恩替卡韋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促進其疾病恢復。
肝炎和肝硬化是全球范圍內(nèi)嚴重的肝臟疾病,影響著人們的健康與生活質(zhì)量。世界衛(wèi)生組織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肝炎的全球發(fā)病率高達 20% ,而肝硬化患者的數(shù)量也在逐年上升,已成為肝臟疾病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肝炎可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病毒感染、酗酒和藥物損傷等,而肝硬化則常為慢性肝炎的并發(fā)癥。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的進步,肝功能生化檢驗逐漸成為評估肝臟健康的重要手段。生化檢驗能夠通過監(jiān)測肝酶、膽紅素和蛋白質(zhì)水平,提供關于肝臟功能和損傷程度的直接信息。然而,自前關于肝功能生化檢驗在肝硬化臨床診斷中的具體作用研究仍顯不足,且缺乏對不同類型患者結(jié)果的系統(tǒng)分析?;诖耍狙芯窟x取60例肝硬化患者和55名健康體檢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深入探討肝功能生化檢驗在肝硬化患者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以期為提升肝硬化早期診斷的準確性和臨床治療提供理論依據(jù),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2月—2024年3月石城縣人民醫(yī)院診治的60例肝硬化患者為研究組,選取同期55名于該院進行健康檢查者為對照組。所有研究對象檢驗CHE、AIb、TP、ALP、ALT、AST、γ-GT 、CRP等指標。肝硬化患者中病毒性肝硬化患者再分為常規(guī)治療組(10例,接受常規(guī)治療)和恩替卡韋干預組(9例,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恩替卡韋治療)。研究組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齡25~70歲,平均年齡( 54.85±3.49 )歲。對照組男性30名,女性25名,年齡 22~68 歲,平均年齡 (53.58±4.22) 歲。研究組和對照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gt;0.05) ,可比。常規(guī)治療組男性6例,女性4例;年齡28~65歲,平均年齡( 55.20±4.15) 歲;病程 1~10 年,平均病程 (4.55±1.42) 年;Child-Pugh分級,A級3例,B級4例,C級3例。恩替卡韋干預組男性5例,女性4例;年齡 26~63 歲,平均年齡( 54.86± 4.87)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 (4.62±1.21) 年;Child-Pugh分級,A級2例,B級4例,C級3例。常規(guī)治療組和恩替卡韋干預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gt;0.05) ,可比。
納入標準:人選患者符合肝硬化臨床診斷標準;所有研究對象在自愿原則下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非肝源性因素導致的肝硬化者;病案資料缺失者;妊娠期或哺乳期者;合并腎、心及肺等重要靶器官病癥者;不支持研究者。
1.2 方法
采集人選者晨起空腹靜脈血 3mL ,置于無菌環(huán)境中保存待檢。本次生化檢驗使用的儀器為全自動化生化分析儀,主要檢驗的生化指標包括PCT、CRP、AIb、TP、AST、ALT、CHE、ALP、γ-GT[4-5]
1.3 觀察指標
(1)對比研究組和對照組的CRP、AIb、TP、AST、ALT、CHE、ALP、 γ-GT 水平。(2)對比不同類型肝硬化患者的PCT、AIb、CHE水平。(3)對比肝硬化不同Child-Pugh分級患者的PCT、Alb及CHE水平。(4)對比恩替卡韋干預組和常規(guī)治療組治療前后生化指標(AIb、ALT、CRP)的變化。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 表示,行 χ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行 χ2 檢驗。 Plt;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研究組和對照組各項生化指標對比
研究組CHE、AIb及TP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ALP、ALT、AST、 γ -GT及CRP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1。
2.2不同類型肝硬化患者的生化指標對比
在60例肝硬化患者中,病毒性肝硬化占比31.67% (19例),肝炎性肝硬化占 68.33% (41例)。肝炎性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硬化患者的PCT、AIb及CHE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2。
2.3肝硬化不同Child-Pugh分級患者的生化指標對比
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級中,A級與B級、C級患者的AIb和CHE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lt;0.05) ;C級與A級、B級患者的PCT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3。
2.4藥物治療病毒性肝硬化患者生化指標改善情況治療前,恩替卡韋干預組和常規(guī)治療組的Alb、ALT、CR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ΔPgt;0.05);治療1個月后,恩替卡韋干預組Alb水平高于常規(guī)治療組,ALT、CRP水平低于常規(guī)治療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4。
3 討論
肝硬化是慢性肝臟疾病的終末期病變,伴有肝功能損害、肝細胞壞死及纖維化,早期診斷對減緩病程、改善患者預后至關重要。生化檢驗作為肝硬化診斷的重要手段,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其中常用生化指標如CHE、AIb等能反映肝臟功能及炎癥反應,可輔助臨床對肝硬化的早期篩查與病程評估。隨著抗病毒藥物如恩替卡韋的應用,病毒性肝硬化治療方案多樣化,生化指標監(jiān)測可為療效評估提供重要依據(jù)[6-7]。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CHE、AIb、TP水平低于對照組,ALP、ALT、AST、 γ-GT 、CRP水平高于對照組 (Plt;0.05) 。這是因為,肝硬化患者肝臟合成功能減退,而CHE、AIb主要由肝臟合成,肝細胞受損時其水平會下降。AIb水平降低標志著肝臟功能下降,尤其在肝硬化晚期,蛋白合成受限,TP水平降低,表明肝臟功能全面下降,肝細胞功能喪失,無法維持正常蛋白合成。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60例肝硬化患者中,病毒性肝硬化占比 31.67% ,肝炎性肝硬化占比 68.33% 肝炎性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硬化患者的PCT、Alb、CHE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lt;0.05) 。PCT反映炎癥活動度,肝硬化患者PCT水平會升高。AIb水平降低與肝臟合成功能減退相關,CHE水平下降表明肝功能受損。因此,PCT、Alb、CHE水平變化可反映肝硬化病程進展和肝功能狀態(tài)[9-10]。不同Child-Pugh分級肝硬化患者的PCT、Alb及CHE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lt; 0.05)。治療前,恩替卡韋干預組和常規(guī)治療組的Alb、ALT、CR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gt; 0.05;治療1個月后,恩替卡韋干預組Alb水平高于常規(guī)治療組,ALT、CRP水平低于常規(guī)治療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lt;0.05) 。恩替卡韋通過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復制,減輕肝臟炎癥反應,減緩肝硬化進展,可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Alb水平,降低ALT和CRP水平,從而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和生活質(zhì)量[11-12]。
綜上所述,生化檢驗對肝硬化診斷及病程評估價值顯著,CHE、AIb、ALT、AST等指標可反映病理過程與病情,從而輔助臨床作出決策。恩替卡韋抗病毒療效顯著,可改善肝功能,延緩病程。早期生化檢驗監(jiān)測肝功能對肝硬化早診早治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賴寒光,林先娘.凝血四項聯(lián)合 D-二聚體水平檢測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出血風險預測中的應用價值[J].基層醫(yī)學論壇,2023,27(4):73-75.
[2]張文鳳,楊霞,王培柱.血清甲胎蛋白聯(lián)合血小板檢測診斷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的價值[J].系統(tǒng)醫(yī)學,2023,8(12):6-9.
[3]劉日紅.研究肝功能及Child-Pugh 分級與診斷老年肝炎肝硬化的關系[J].江西醫(yī)藥,2023,58(2):220-221,224.
[4]吳秋月,李舜,沈江萍.血清miR-25-3p和IBSP表達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分期及肝硬化失代償并發(fā)腹腔積液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24,23(12):1253-1256.
[5]楊艷芬,史詩,劉曉芳,等.基于無創(chuàng)診斷指標構建乙型肝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預測模型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24,34(5):58-64.
[6]趙元勛,鄭燕青.肝功能生化檢驗在診斷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23,20(22):127-131.
[7]于中杰,趙文霞,馮蕾心,等.五種肝硬化無創(chuàng)診斷方法對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醫(yī)證型的診斷價值分析[J].臨床肝膽病雜志,2022,38(1):104-109.
[8]黃冠,梁科,洪可,等.外周血 TNFSF15、NLRP3對乙型肝炎肝硬化分級的輔助診斷價值[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22,31(7):770-775.
[9]李學寧.肝功能、血生化檢驗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診斷的影響[J].生命科學儀器,2023,21(增刊1):350.
[10]許才紅,宋晨,鐘宏文.血清FIB-4、CHI3L1、GP73、AFP聯(lián)合檢測在乙型肝炎肝硬化鑒別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24,21(5):122-126.
[11]劉瑩,陳東妙,王從容.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原發(fā)性肝癌患者血清腺苷脫氨酶 ??α -L-巖藻糖苷酶和AFP-L3水平變化及其臨床意義探討[J].實用肝臟病雜志,2023,26(4):552-555.
[12]許秋桂,林裕鋒,黎楊楊,等.血清總膽固醇、白蛋白與膽堿酯酶聯(lián)合檢測在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當代醫(yī)藥,2023,30(5):148-151.
(編輯:徐亞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