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南陽王氏”來自何處,這是本文要探討的話題。
周景王十八年(公元前527年),太子壽早逝。在幾個庶子中,王子朝最為賢能,也深得景王寵愛。二十年(公元前520年),周景王便想立姬朝為太子,但卻遭到了單穆公(單旗)、劉文公(劉狄)等權臣的堅決抵制而不能冊封。景王還未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時,四月便在榮锜氏那里離奇地去世了。
因繼承王位問題,周王朝便出現(xiàn)了兩派,內亂由此產生。以權臣單穆公、劉文公為首,在晉國的支持下?lián)黹L子姬猛,成為一派;以召伯盈、毛伯得、尹氏固和原伯魯、南宮嚚、周景王其他八王子等為另一派,支持王子朝為王。單、劉兩家先殺死了王子朝的師傅賓孟,接著擁立姬猛為周王。王子朝一黨借著為周景王下葬之機率眾攻擊王子猛,單穆公也率家丁殺死了八個支持王子朝的王子,然后向晉國求援。十月,雖然晉大夫籍談、荀躍率軍護送王子猛返歸王城,但在王子朝的攻擊下,王子猛還是被殺害了。謚號為周悼王。
晉國為自身利益,攻打王子朝,把王子匄擁立為王,是為周敬王。周敬王元年(公元前519年),晉國準備護送王子匄進入東周都城洛陽,但此時王子朝已經自立為王,周敬王只有避居在周地澤邑。于是,晉軍與周敬王之軍聯(lián)合攻打王子朝。王子朝退守于京(今河南洛陽西南),局勢才稍有緩和。周敬王元年(公元前519年)正月,晉軍撤走。六月,王子朝擊敗敬王之師,又占據了周都王城。周敬王只得退居狄泉(在王城東)。于是,人稱居住在狄泉的敬王為“東王”,稱仍在王城稱王的王子朝為“西王”。
周敬王四年(公元前516年)七月,荀躍、趙鞅率晉軍入周。十一月,晉軍克鞏(今河南鞏義西南),護送周敬王回到周都,王子朝只有稱臣。但內爭仍在繼續(xù),在勤王的諸侯軍攻打下,王子朝寡不敵眾,兵敗,便帶著周王室的典籍和禮器,在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宮嚚四大家族的追隨下,逃往楚國尋求庇護,以便卷土重來。這就是《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史記·周本紀·集解》引《春秋》中的“子朝奔楚”。
王子朝奔楚之際,恰逢楚平王死,楚國的繼位問題同樣也是動蕩不安?!妒酚洝ぜ狻芬痘视[》記載:“子朝冢在南陽西鄂縣。今西鄂晁氏自謂子朝后也?!边@說明王子朝一行并沒有真正到達楚國的都城,而是一直滯留在南陽西鄂縣一帶(今河南省南陽市石橋鎮(zhèn))。這里也就成了王子朝一族的繁衍歸宿之地。
周敬王十六年(公元前504年),王子朝的黨徒又在都城作亂,周敬王被迫逃奔到晉國。第二年,晉定公把周敬王再次護送到了洛陽,終于穩(wěn)定了局面。王子朝為爭王位,在周都洛陽拼搏了十六七年,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王子朝之亂”。
王子朝攜周室典籍入楚,在《左傳》和《史記》等書中均有記載。王子朝的行蹤及其攜帶的典藏也多為后人所關注。
三
2019年8月,考古人員在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qū)石橋鎮(zhèn)龍窩村夏莊小組東北側,發(fā)掘一處東周時期高等級貴族墓葬群。2021年考古探明,這個當地人稱做“不見家”的主墓室為戰(zhàn)國時期的大型“甲”字形豎穴土坑墓,南北41米,東西43米,墓道長26米。發(fā)現(xiàn)“天子駕六”的車馬坑,為主墓從葬的槨坑長75米,寬9.8米,這同洛陽發(fā)現(xiàn)“天子駕六”的坑形大小一致;主墓的陪葬墓整齊而有序地排列在墓的南北兩側,各有8排,北側有39座、車馬坑5座,南側有55座。共發(fā)掘陪葬墓106座,南側有5座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沒有發(fā)掘。出土的青銅禮器有鼎、壺、敦、盤、匹,兵器有劍、戈、矛、弩機等,還有陶器及玉環(huán)等文物,共1000余件。其中最吸引人的是一對陶俑和依然鋒利的青銅劍、箭鏃、戈等具有戰(zhàn)國時期典型特征的器物。尤其是一件青銅器上有一個銘文“州”(“周”的通假字)。在墓地也有呈“山”字形的地面建筑,可能是“享堂”建筑的遺存。夏莊東周貴族墓群的時間在戰(zhàn)國早、中期,這一發(fā)現(xiàn)與發(fā)掘,將為解開王子朝奔楚的謎團提供契機。
結語
王子朝帶領族人到了西鄂縣,在此定居。西鄂縣原是西周到春秋時期從晉南遷到今南陽北的鄂國,西漢在南陽郡設縣時,為同湖北的鄂相區(qū)別,就稱之為“西鄂”。治所在今河南南陽北五十里的鄂城寺。
周都眾多的姬姓族人跟隨王子朝奔楚?!蹲髠鳌ざü迥辍份d:王子朝被周敬王派人刺殺身亡之后,仍有從周都來的投奔者。這就形成了一支浩浩蕩蕩的龐大人群,而且也多以“朝”為姓稱“朝氏”(“鼉”與“朝”音同意通,從而用古“晁”字為姓),后來“晁”姓廣為流傳。但王子朝族人在南陽繁衍生息,以王姓為最多,并擴展到今南陽很多縣市,還不斷地從南陽遷徙到全國各地。
經以上對王子朝的史實梳理,可知“南陽王氏”屬于流落他鄉(xiāng)的周王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