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已經步入收官階段,回顧過去四年半,經濟社會發(fā)展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國家發(fā)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在7月9日的新聞發(fā)布會上總結道:“5年前制定的規(guī)劃《綱要》各項主要指標中,經濟增長、全員勞動生產率、全社會研發(fā)經費投入等指標進展符合預期;常住人口城鎮(zhèn)化率,人均預期壽命,糧食、能源綜合生產能力等8項指標進展超過預期;規(guī)劃確定的戰(zhàn)略任務全面落地,部署的102項重大工程順利推進??偟膩砜?,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這五年取得了新的開創(chuàng)性的進展、突破性的變革、歷史性的成就,中國已成為世界發(fā)展最穩(wěn)定、最可靠、最積極的力量?!?/p>
《證券市場周刊》推出的《非凡“十四五”成就大盤點》欄目,將陸續(xù)盤點“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與社會發(fā)展取得的突出成就,本文則主要聚焦經濟總量和消費增長。
經濟總量顯著增長。2020年中國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是103.5萬億元,在“十四五”期間,經濟總量連續(xù)跨越110萬億元、120萬億元、130萬億元,2025年預計可以達到140萬億元左右;五年的經濟增量預計將超過35萬億元。
實現(xiàn)年均5.4%的經濟增長。2021-2024年中國的GDP(不變價計算)分別增長8.6%、3.1%、5.4%、5%,2025年上半年經濟增長為5.3%,全年大概率可以實現(xiàn)5%的增長預期目標。按此測算,“十四五”期間中國的年均經濟增速將達到5.4%。過去幾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
如何看待“十四五”期間取得的經濟增長成績呢?
第一,是克服了重重困難,來之不易的經濟增長。2020年至2023年,新冠疫情侵襲全球,對全球經濟和中國經濟都帶來巨大的沖擊;而且過去幾年國際環(huán)境劇烈變化,外部不確定性增多。面對諸多的不確定性和挑戰(zhàn),我們政策上積極應對,實現(xiàn)了經濟的穩(wěn)定增長,是來之不易的成績。
第二,是符合經濟規(guī)律的合理增長。為了追求更好的短期經濟增長,可以通過采取擴張性的宏觀政策,但過度的經濟刺激也會帶來諸多的后遺癥,甚至并不能提高中長期的經濟增長水平。比如,2020年后的幾年里,美國采取了超級寬松的貨幣政策,很快就引發(fā)了高通脹;而且美國持續(xù)維持高財政赤字,這也引發(fā)了全球對美國債務持續(xù)性和國家信用的擔憂。
“十四五”期間,雖然面對諸多的困難,但政策上并沒有采取激進的路線,政府債務水平保持在可控范圍,中央財政赤字率絕大多數(shù)年份都保持在3%左右,而且中國也沒有經歷歐美的高通脹。
另外,衡量經濟增速是否合理,可以用潛在經濟增長水平作為參考。如果實際經濟增長高于潛在經濟增長水平,則會出現(xiàn)過熱;反之,則表明經濟的潛能沒有被充分激發(fā),增長存在不充分。理論上看,潛在經濟增長水平主要由人口、資本和技術等因素決定。此前許多專家的測算認為,“十四五”期間中國的潛在經濟增長水平在5.5%左右,由此可見,實際實現(xiàn)的經濟增長是符合經濟規(guī)律的。
第三,是動能不斷優(yōu)化的經濟增長。過去四年最終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56.2%,比“十三五”期間提高8.6個百分點,消費主引擎和穩(wěn)定器作用增強,強大國內市場優(yōu)勢凸顯。
除了經濟增長的速度外,推動經濟增長的動力源是什么,也很重要,因為它決定著經濟增長的可持續(xù)性和質量。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房地產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都很大,這當然也是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居住需求。但房地產的過快發(fā)展,帶來了高房價和居民的高負債,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對未來經濟增長的透支,還容易滋生一些相關風險。
但是在“十四五”期間,政策面主動對房地產市場進行調整,即便是在經濟存在一定下行壓力的時候,也沒有貿然地去大規(guī)模刺激房地產,而是轉為減輕居民負擔,夯實和激發(fā)消費對經濟的拉動。在這一背景下,“十四五”時期平均約5.4%的經濟增長,其質量要更高,未來增長的可持續(xù)性也更強。
在商品消費方面,過去四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5.5%,2025年有望突破50萬億元。而且新型消費蓬勃發(fā)展,新業(yè)態(tài)新場景豐富多樣,人民美好生活更加具象、鮮活。中國強大國內市場優(yōu)勢顯著提升、活力顯著增強。
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7月18日的新聞發(fā)布會上指出,和美國比,從絕對值來看,中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相當于美國的80%左右;但是從實際購買力來看,按照世界銀行所給出的數(shù)據和算法,中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經超過美國,是美國的1.6倍。中國的網上零售連續(xù)12年全球第一,汽車銷量也是全球第一??照{、洗衣機等家電細分領域銷量,也都是全球第一。
消費不僅量在“擴容”,而且質也在提升,從而滿足人們“過好日子”的需求。在提質方面,政策上給予了諸多支持,比如消費品“以舊換新”,這不僅是一個刺激消費量的政策,更是促進消費品質提升的政策,它換出了智能和綠色,智能消費和綠色消費大大提升了大家的品質生活。自2024年9月開始推動以來,限上單位的家電類商品零售額連續(xù)保持兩位數(shù)增長;2024年新能源車保有量較2020年增長5.4倍,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已經超過50%。截至上半年,以舊換新帶動銷售額2.9萬億元,約4億人次享受補貼優(yōu)惠。
市場上的投資者經常有一個疑惑,疫情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比疫情前要低一個檔次,但為什么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卻在提升呢?這是因為,投資者習慣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來代替消費,這是失之偏頗的,他們忽視了服務性消費。隨著近些年服務性消費占比不斷提升,其對整體消費增量的貢獻更加突出。
在服務消費方面,“十四五”期間,中國服務消費進入了快速增長階段,成為當下中國消費增量的重要來源,2020-2024年,居民服務性消費支出年均增長是9.6%。居民服務性消費支出占比提升3.5個百分點,達到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