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版課標在“課程性質(zhì)”中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通過積極的語言實踐,積累語言經(jīng)驗,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guī)律,培養(yǎng)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肥皂泡》是三年級下冊的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文筆清新自然,情感真摯,意境深邃,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但又高于學生的生活。作者筆下的吹泡泡,不僅吹出了快樂與情趣,還寄托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由于冰心是一位有著獨特魅力和獨特寫作風格的作家,在《肥皂泡》一文的教學中,我們就要從語言運用視角引導學生品味賞析,學習作者是怎樣進行表達的,以幫助學生積累語言經(jīng)驗,提升語言運用能力,落實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一、梳理課文內(nèi)容,感受作者細膩有序的描寫
理清文本脈絡,梳理課文內(nèi)容可以促進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把握,領會作者在布局謀篇和表達情感方面的特點?!斗试砼荨芬晃脑诿鑼懘蹬菖莸臅r候語言細膩而有序,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整體把握與梳理,讓學生明白作者是怎樣把吹泡泡的過程介紹清楚的,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描寫作者是制作泡泡和吹泡泡的相關句子,再讓學生讀一讀這些句子,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教師可以借助“先…然后…再……”等這些詞語,讓學生從中感受作者表達有序的特點。其次,教師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課文中描寫細膩的句子,如“這肥皂泡,吹起來很美麗,五色的浮光…這脆薄的球,會扯成長圓的形式,顫巍巍的…\"等,再讓學生說說從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通過學習交流活動,學生從作者制作泡泡、吹泡泡、觀察泡泡顏色形狀的變化方面感受到了作者是如何進行表達的。這樣引導學生閱讀,可以使學生對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寫的風格特點感受得更加深刻。
教師從整體入手引導學生梳理課文中細膩有序描寫的內(nèi)容,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意識,使學生對作者的表達風格有初步的感知,從而為學生學會抓住事物特點細膩有序地表達奠定了基礎。
二、關注語文要素,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
正確理解詞句意思是學生進行語言運用的基礎。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三年級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理解詞句的經(jīng)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要關注語文要素,把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作為教學重點,幫助學生積淀語言經(jīng)驗,為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肥皂泡》一文中比較難懂的詞句有許多,在學生對作者的表達風格特點初步感知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再次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詞句,試著運用學過的方法解決,然后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理解這些詞句的意思的?!拔迳母」猓谀禽p清透明的球面上亂轉(zhuǎn)\"這句話,很多學生感到難以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來理解。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學生知道了“五色的浮光”是指肥皂泡上的顏色多,很美麗,“輕清透明\"是指肥皂泡輕薄、清亮、純凈透明,還有“顫巍巍、玲瓏嬌軟、四散紛飛、脆薄\"等詞語,教師可以讓學生用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上下文或者借助想象等多種方法來理解,使語文要素在課堂得到有效落實。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運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難懂的詞句,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真正理解,幫助學生積累語言,積淀語言經(jīng)驗,豐富學生對詞句的認知,從而為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三、引導學生講述,說說吹泡泡的過程
教材非常重視對學生講述能力的訓練。從低年級開始,不少課后練習都提出了讓學生把課文內(nèi)容講一講的要求,這也是提升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有效途徑。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把課文內(nèi)容講出來,可以促進學生對文本語言的內(nèi)化,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要依據(jù)課文特點為學生搭建適切的學習支架,以降低學生的講述難度,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肥皂泡》一文課后練習一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我”吹肥皂泡的過程。為了降低學生的講述難度,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這樣幾組詞語:“蘸上、輕輕地一提、扇送、和弄和弄\"\"五色的浮光、輕清透明、玲瓏嬌軟、脆薄、顫巍巍、光影零亂\"等,讓學生說說這些詞語分別是圍繞著吹泡泡的哪些方面來描寫的。在對詞語進行梳理與歸類以后,學生發(fā)現(xiàn)了這些詞語都是圍繞著制作泡泡、吹泡泡、看泡泡進行描寫的,最后教師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是怎樣吹泡泡的。這樣引導學生進行講述,可以讓學生理清吹泡泡的步驟,明白作者是如何進行表達的,從而讓學生把作者吹泡泡的過程講得更加生動具體。
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把文本語言內(nèi)化為自己語言的過程。結(jié)合課文特點,教師經(jīng)常引導學生進行講述訓練,使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得到提升。
四、啟發(fā)想象仿寫,在遷移運用中感受吹泡泡的樂趣
遷移仿寫是提升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有效途徑。教材特別重視讀寫結(jié)合訓練,從三年級上冊開始,許多課文的課后練習都為學生編排了不少的小練筆。要想切實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教師就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內(nèi)容,還要注重對教材中語言訓練點的挖掘,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肥皂泡》一文最后一自然段是作者夢幻般的想象,表達了作者對吹泡泡的喜愛以及吹泡泡給自己帶來的快樂。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說一說自己在閱讀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再出示“我想借著扇子的輕風…或者輕悠悠地飄過大?!w過山巔…\"的文字,讓學生邊讀邊想象作者勾勒出的美好意境;再啟發(fā)學生想象:這些輕清透明的小球,還會去向哪里呢?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最后,對學生說:“在冰心奶奶的筆下,吹泡泡是那么快樂和富有詩意,在平時的生活中,大家也玩過吹泡泡游戲,你是怎樣吹泡泡的?吹泡泡給你帶來了怎樣的快樂?看著那美麗的泡泡又引起了你怎樣的想象呢?把自己的吹泡泡經(jīng)歷寫一寫吧。\"這樣引導學生進行仿寫訓練,能夠使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得到極大提升。
在教學中,教師先通過閱讀引領學生感受作者細膩有序的表達,又在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句過程中幫助學生積累了語言經(jīng)驗,最后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吹泡泡經(jīng)歷進行想象寫話訓練,使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2022年版課標理念指引下,教師要把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在《肥皂泡》一課的教學中,教師既要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文章散發(fā)出來的童真與快樂,又要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作者在表達上的特點,引導學生積淀語言經(jīng)驗,在遷移運用中提升語言運用能力,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作者單位:廣東廣州市從化區(qū)江埔街聯(lián)星小學)
責任編輯 宋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