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5)11-0106-03
在教育改革持續(xù)深人的當下,核心素養(yǎng)已成為教育領域備受矚目的焦點。小學數學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基石,其教學目標早已不再局限于單純的知識傳授,而更加側重于學生數學學習力的培養(yǎng),以此助力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進階。學習力,作為學生在學習進程中所展現出的綜合能力,涵蓋學習動力、學習毅力以及學習能力等多個關鍵層面。在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力,對其深入理解數學知識、熟練運用數學思維解決問題以及實現長遠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而言,意義深遠。
一、核心素養(yǎng)視閥下小學生數學學習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
小學數學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起著關鍵作用。在此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力,不僅是提升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更是落實核心素養(yǎng)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從順應教育發(fā)展趨勢來看,時代的發(fā)展促使教育理念不斷更新。核心素養(yǎng)強調學生應具備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小學數學學習力的培養(yǎng),與這一理念高度契合。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向主動探索知識,其大腦的認知活躍度會大幅提升,更利于知識的內化,這一過程有助于學生形成符合核心素養(yǎng)要求的思維模式與學習習慣,使學生能更好地適應教育發(fā)展的新趨勢,在未來復雜多變的社會環(huán)境中展現出更強的適應能力。此外,就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效果而言,擁有較強學習力的學生在面對數學知識時,會憑借積極的學習動力主動投入學習。認知心理學理論指出,積極的學習動力能激活大腦的學習動機區(qū)域,提升學習專注度。與此同時,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憑借堅韌的學習毅力克服困難,鍛煉意志力,且運用高效的學習能力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這種積極主動且高效的學習過程,能夠顯著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極大提升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從而切實提高數學學習效果,助力后續(xù)更深入的數學學習。
二、核心素養(yǎng)視閾下小學生數學學習力培養(yǎng)的有效策略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力
1.創(chuàng)設趣味情境
依據教育心理學中的動機理論,當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興趣時,會激發(fā)其內部動機,促使他們主動且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為此,教師可創(chuàng)設多元化的趣味情境,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知識的奧秘。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以提升,學習動力也會持續(xù)增強。
比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認識圖形(二)\"的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了“圖形拼圖大賽”的活動情境。教師先準備各種形狀的卡片,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然后讓學生分組合作,利用這些卡片拼出不同的圖案。在活動過程中,學生需要仔細觀察各種圖形的特征,思考如何組合它們才能拼出獨特的圖案。這樣,學生不僅能直觀地認識不同的圖形,還能感受到數學圖形組合的奇妙,從而更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主動投入到對圖形知識的探索中。[2]
2.開展數學游戲
數學游戲能夠有效打破傳統(tǒng)數學學習的枯燥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游戲化的學習方式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心理需求,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觸和理解數學知識,降低學習難度,增強學習動力。
比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測量\"的學習中,教師組織“測量接力賽\"游戲,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學生依次用尺子測量給定物體的長度、寬度等,并記錄數據。比賽過程中,學生要準確使用測量工具,快速讀取和記錄數據。在游戲中,學生們不僅掌握了測量的方法和技巧,還在競爭氛圍中提高了對數學學習的熱情,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增強了學習動力。
(二)注重思維訓練,提升學習能力
1.引導解決問題
思維能力是數學學習能力的核心要素,在教學進程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分析問題、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以有效拓寬學生的思維視野,提升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敏捷性。在不斷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將得到逐步鍛煉和提升。[2]
比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小數的加法和減法\"的教學中,教師聯(lián)系生活實際,向學生拋出問題:“小明前往文具店購置文具,一支鉛筆售價0.5元,一個筆記本價格為2.3元,他交給售貨員5元,那么售貨員應找回多少錢呢?”此問題看似簡單,實則巧妙地將小數加減法知識嵌入其中。學生在分析該問題時,需要調動已學的小數運算規(guī)則,對各個數據進行梳理和運算,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邏輯思維悄然啟動,運算能力也在逐步運用中得到強化。接著,教師進一步發(fā)揮引導作用,鼓勵學生探尋有效的解題思路。如部分學生采用先算出鉛筆和筆記本的總價,即 0.5+2.3=2.8 元,再用5元減去總價, 5-2.8=2.2 元,從而得出應找回的錢數;還有的學生選擇先從5元中依次減去鉛筆和筆記本的價格,即 5-0.5=4.5 元, 4.5-2.3=2.2 元。最后,教師總結學生的解法,引導他們進行對比分析,讓學生清晰認識到每個解法的優(yōu)勢與特點。這種思維碰撞可有效地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與深度,讓學生在面對數學問題時,能夠高效地探尋問題的解決路徑,實現思維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協(xié)同進階。
2.鼓勵創(chuàng)新思維
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能夠打破學生思維的定式,使其思維更加靈活和富有創(chuàng)造性。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開放的問題,引導學生大膽嘗試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從而拓寬學生的思維視野,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比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教學中,教師向學生拋出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怎樣利用一張長方形的紙制作出一個無蓋長方體紙盒,且讓該紙盒容積達到最大值?\"在面對這一問題時,學生們紛紛投入到積極的思考與實踐中。其中,有部分學生通過不斷改變長方形紙的裁剪尺寸,并詳細記錄每一次變化后紙盒的長、寬、高數據,運用長方體容積公式(容積 長 × 寬 :× 高)精準計算紙盒容積,試圖從數據變化中探尋容積最大化的規(guī)律。還有學生另辟蹊徑,從立體圖形展開圖這一逆向視角出發(fā),思考如何通過對長方形紙進行合理分割與拼接,構建出容積最大的無蓋長方體紙盒。在整個探索進程中,學生們積極調動多種推導方法,大膽進行嘗試。如采用實驗法,在不斷改變裁剪尺寸、折疊方式的過程中,直觀感受紙盒形狀與容積之間的關聯(lián),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
運用類比法,聯(lián)想以往學習的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簡單立體圖形體積推導等知識經驗,類比遷移到無蓋長方體紙盒容積探究中,為解決問題提供新思路。借由此番經歷,學生的思維視野得到有效拓展,不再局限于常規(guī)解題路徑,逐步學會從不同角度審視問題、分析問題,既促進了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也為后續(xù)數學學習及問題解決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培養(yǎng)學習習慣,強化學習毅力
1.引導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學習能夠促進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為此,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探究機會,引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主動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以逐步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增強學習的自信心與主動性。
比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表內乘法(一)\"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堂導人環(huán)節(jié),利用教材中的主題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主題圖呈現出幾組小朋友參與游戲的場景,每組人數相等,這一直觀情境為乘法概念的引入奠定基礎。然后,教師進一步啟發(fā)學生從圖中挖掘與乘法相關的數學問題,如\"3組小朋友,每組4人,總人數是多少”。隨后,進入自主探究階段。教師鼓勵學生采用擺小棒、繪制圖形等多元化方式,探索問題的解決路徑。學生們積極投入,有的學生采用逐一計數小棒的方式得出答案,而有的學生從加法運算出發(fā),逐步推導并構建出乘法算式。接著,在小組討論環(huán)節(jié),學生們踴躍分享各自的探究思路。而教師則時刻關注學生的討論動態(tài),適時給予指導與反饋,幫助學生理解不同方法間的內在聯(lián)系,從而透徹掌握乘法的概念與應用。在這一動態(tài)過程中,學生們自主探索、小組協(xié)作,主動獲取知識,在不斷積累經驗、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4
2.制訂學習計劃
在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教師引導學生構建合理的學習計劃,也是培育其良好學習習慣、強化學習毅力的有效方法。合理的學習計劃可為學生錨定學習目標,拆解學習步驟,助力其在數學學習中循序漸進、穩(wěn)步推進。同時,在執(zhí)行計劃的動態(tài)過程中,學生常會遭遇各類難題。然而,正是在克服這些困難、鍥而不舍完成任務的磨礪中,學生的學習毅力得以持續(xù)錘煉,逐步內化為一種穩(wěn)定的心理品質。
比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不進位)\"課程學習中,教師引導學生制訂學習計劃——每天完成一定數量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練習題,如計算 23× 12,34×11 這類式子。在執(zhí)行計劃期間,學生經常發(fā)生數位對齊錯誤、計算順序混亂等問題。但通過堅持不懈地完成計劃,學生不僅有效攻克了這些難題,也強化了學習毅力,還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與掌握。
三、結語
總之,小學生數學學習力的培養(yǎng)在核心素養(yǎng)視閾下意義重大,關乎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提升與長遠發(fā)展?;诖?,本研究提出了激發(fā)學習興趣、注重思維訓練、培養(yǎng)學習習慣等有效策略,以達成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力,持續(xù)發(fā)展其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當然,在后續(xù)的研究與探索中,教師還應聚焦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緊扣學生學習需求,營造優(yōu)質教學環(huán)境,助力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穩(wěn)步提升學習力,實現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高小春.妙用\"問題鏈”—小學數學課堂問題的有效化設計與實施路徑[J].家長,2024(24):29-31.
[2]程容雅.小學數學擴展性教學的路徑分析[J]數學大世界(下旬),2023(2):95-97.
[3]趙鋒.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數學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培養(yǎng)研究[J].考試周刊,2024(52):69-71.
[4]羅新華.“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教師,2024(35):54-56.
作者簡介:
張紅瑛(1973年11月一),漢族,人,大專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