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明代;賈氏;閻鳴泰;女性墓志【中圖分類號】K877 【文獻標識碼】A【D0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5.22.019【文章編號】2096-8264(2025)22-0068-03
今藏于河北省保定市博物館的《明閻封公元配誥封太宜人賈氏墓志銘》,至今未見著錄。志文記述了賈氏的生平,并提供了早期有關(guān)閻鳴泰的資料,既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又對研究明代北直隸保定府的歷史人物和研究明代婦女形象有很大的幫助。墓志為正方形設(shè)計,并配有墓志蓋板,其保存狀況極為完好,字跡清晰可識,雕刻技藝精湛入微,文物價值極高。志文選用楷書體式,以陰文雕刻手法展現(xiàn)。
一、墓主及相關(guān)人物的生平
《明閻封公元配誥封太宜人賈氏墓志銘》題中的“宜人”為明代品官命婦制度中五品官階的外名婦稱號。賈氏為封奉直大夫戶部郎中閻公之元配,閻鳴泰之母。嘉靖壬子(1552年)十月四日生于京兆,為賈儒官公洪女,乙丑(1565年),歸封公,萬歷壬寅(1602年)封太安人,萬歷丙午(1606年)加封太宜人,萬歷甲寅(1614年)卒,得年六十有三。
氏南秀吧配閣戰(zhàn)乃器鞋賈分
墓志中提及賈氏丈夫閻封公閻洛,號古庵,為明代直隸保定府清苑縣人。公生于嘉靖癸卯十二月二十三日,卒于萬歷辛亥四月二日,壽六十有九[]。據(jù)閻古庵墓志記載,閻古庵的祖先閻仲文,小時候從興州遷移到保定清苑的魏村,閻家歷代以務(wù)農(nóng)為生,直到閻古庵的父輩開始讀書,因其父親生病且無藥可治,他便轉(zhuǎn)而學(xué)習(xí)醫(yī)術(shù)。閻古庵天資聰慧,自幼便學(xué)習(xí)儒家經(jīng)典,積累了萬余字的筆記,但多次參加科舉考試都未能中榜,碰上瘟疫后,他便開始學(xué)習(xí)醫(yī)學(xué)。
墓志中提及賈氏之子觀察君閻鳴泰,北直隸保定府清苑人。明萬歷二十六年中進士?!睹魇贰酚涊d閻鳴泰除戶部主事,屢遷遼東參政,拾遺被劾罷歸[2??梢婇慀Q泰初涉仕途之時,以其直言不諱、勇于進諫而著稱。久之,起僉事,分巡遼海。開原既失,經(jīng)略熊廷弼遣撫沈陽,半道慟哭而返[2]。閻鳴泰因開原失陷被熊廷弼派往沈陽撫治,但半路慟哭而返,既顯示了他缺乏勇氣和擔(dān)當(dāng)?shù)男愿裉卣?,也反映了他對局勢的悲觀判斷和善于察言觀色與自我保護的能力。天啟二年,起故官,監(jiān)軍山海關(guān)。旋進副使,受知孫承宗,屢疏推薦,而鳴泰實無才略,工諂佞,以虛詞罔上而已[。被恢復(fù)原官后,閻鳴泰深得孫承宗賞識,多次上書推薦,但閻鳴泰本人并沒有什么才干,只會在上司面前諂媚而已。至是承宗以重臣當(dāng)官,事權(quán)獨操,鳴泰不能有所為[2]。閻鳴泰無計可施,于是在次年的五月,再次病退,賦閑在家?;鹿傥褐屹t專權(quán)朝政后,閻鳴泰以御史推薦為由,與他暗結(jié)連理,以兵部右侍郎的身份被召入。他依靠魏忠賢的支持得以重新獲得任用,從此開始專注于阿諛奉承,每當(dāng)討論邊防事務(wù)時,他總會贊美魏忠賢的功績,并在薊州和遼東地區(qū)為魏忠賢興建了多達七所生祠。天啟六年(1626年)正月,寧遠告警,畿輔震驚。內(nèi)閣大臣顧秉謙等人認為順天巡撫吳中偉不具御侮之才,舉薦閻鳴泰來取代他。不久,閻鳴泰取代王之臣總督薊州、遼陽、保定軍務(wù)。寧遠評功時,閻鳴泰加兵部尚書銜;因修繕山海關(guān)城,閻鳴泰晉升為太子太傅;又因協(xié)理軍事事務(wù),評錦州之功,閻鳴泰加封為少保;三殿修成,閻鳴泰又加封為少師兼太子太師。明熹宗駕崩后,閻鳴泰取代崔呈秀任兵部尚書。崇禎二年(1629年),崇禎帝開始了全面整頓“逆黨”的行動,這里的“逆黨”指的是宦官集團,由魏忠賢領(lǐng)導(dǎo)。至于這起后來被稱為“欽定逆案”的歷史事件,牽涉到魏忠賢“叛黨”案的相關(guān)個人,其罪名的判定、刑罰的輕重,均由崇禎帝親自審閱,并做出了判決?!断葥苤臼肌酚涊d閻鳴泰,“頌美,畿輔三鎮(zhèn)請建七祠,即云會題,何不少避形跡,人心依歸,天心向順,轍形章奏,豈得盡委呈詳以上依交結(jié)近侍官員引名例律減等充軍\"[3],可知閻鳴泰最終被充軍戍邊。
二、墓志內(nèi)容解讀
墓志以賈氏生前事跡的行狀寫成,其中難免有一些討好之筆,但大致描述了墓主生平的基本事實,內(nèi)容較為翔實。本文以墓志記述順序?qū)⒛怪据^為集中闡述的內(nèi)容分為“侍奉長輩”“輔佐丈夫”“教育子女”“泛愛眾生”四個維度,對墓志內(nèi)容進行深入解讀,以分析其女性形象。
(一)侍奉長輩
孝為百行之首。在儒家傳統(tǒng)觀念中,已婚女子是否恪守婦道婦德,首要標準在于是否盡心盡力侍奉公婆,以及在妯娌間乃至鄉(xiāng)鄰相處時能否達到和諧無間的境界。正因這一標準的存在,女性的孝行成為女性墓志中不可或缺的首要記載內(nèi)容。
志文:“太君方在堂,太宜人十手為拮據(jù),以供度餐。太君病,太宜人怒如其身,晝供夜禱,愿以身代。卒則哀毀,幾不欲生。既譚除,日夜泣不已。歲時伏臘,語次太君,未嘗不涕覆面,曰:姑我,而母我也,其何能忘?”墓志以太宜人的孝行作為開篇,描寫其侍奉婆婆以及婆婆去世后的悲痛之情,一句“姑我,而母我也,其何能忘”字里行間流露出太宜人對婆婆深切的孝心。撰志者對太宜人對婆婆展現(xiàn)出的深厚孝心給予了高度評價,并在記錄中詳盡描繪,特意將頌揚其孝行的語句置于墓志銘的開篇,旨在向世人彰顯其高尚品德,以此作為風(fēng)化世人的典范,同時也反映了封建統(tǒng)治下對女性家庭角色定位的固化觀念,以及當(dāng)時社會對女性在家庭中重要作用的普遍認知。
(二)輔佐丈夫
未嫁隨父,既嫁隨夫,夫亡隨子,這一觀念反映出古代社會中女性對男性的附屬地位。在傳統(tǒng)社會規(guī)范中,已婚女性需履行多重家庭職責(zé)。她們既要侍奉公婆,又要妥善處理親屬關(guān)系,維護家庭和諧。這種角色定位要求其具備處理家務(wù)、協(xié)調(diào)人際的能力,以便為丈夫創(chuàng)造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照料丈夫并妥善管理家庭瑣事,這些均是評判一位女性是否能成為賢妻的基本標準。但自明代中期起,隨著商品經(jīng)濟的蓬勃發(fā)展和新思潮的不斷涌現(xiàn),一系列新觀念開始沖擊并悄然改變著傳統(tǒng)的社會價值觀念。
志文:“封公醫(yī)既名轂下,而大將軍戚公頓欲從塞上,拉公游。無亦攻擊,奇正藉兵于醫(yī)也。封公方壯,少負奇氣,遂且提囊問顏行。而太宜人實柅之,曰:醫(yī),生人也。而兵主殺,世業(yè)貴富人多矣。胡不以一匕為厚貽,而稱老兵耶?封公遂謝使者。一意督觀察君學(xué)?!贝颂庂Z氏對丈夫進行勸阻,相較于傳統(tǒng)思想中妻子僅作為丈夫附庸者的定位,女性在伴侶關(guān)系中的角色已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她們不再只是丈夫生活中的良伴,而是從幕后走到了臺前,成了并肩前行的益友。志文:“太宜人性慈穆,其操家捷,即嚴辨有條次,而衷不欲為詬碎。日含飴弄諸孫,以迪婦子于寬。封公明卞而御下急,太宜人每借以寬緩,故中外無敢為嘻嘻,而實雝如也。生平儉素,即在黻佩,不異挽鹿?!痹敿氂浭隽颂巳顺旨覈乐?,條理分明。面對問題時內(nèi)心并不喜歡爭吵和責(zé)備,以寬厚柔和的方式將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條。撰志者以細膩的筆觸,字里行間流露出對賈氏高尚品德與卓越貢獻的無限認可與頌揚。
(三)教育子女
《三字經(jīng)》開篇便深刻指出:“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xué),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yǎng)不教,父之過。”4這段文字反映出古代社會中父母在子女啟蒙教育中的不同角色。盡管父親亦會關(guān)注子女的學(xué)業(yè),但母親在家中更是不僅要做好慈母的角色,也要擔(dān)當(dāng)起以身作則、教化子女的重任。她們對子女的培育,不僅體現(xiàn)在提供物質(zhì)生活的滿足,更在于精神上的引導(dǎo)與示范,通過自身的言行舉止,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子女的成長。
志文:“觀察君獨子,而封公時過督之,太宜人既不欲苦觀察君,而又不欲觀察君之懷安于也,則秉間解?!笨梢娞巳嗽谡煞?qū)鹤拥膰绤柦逃蛢鹤拥某砷L之間起到了平衡作用。她既不想讓兒子受苦,又不希望他因安逸而懈怠,展現(xiàn)了她的智慧和慈愛。“既觀察君成進士,主計部政,每詢所持籌,畫當(dāng)口動,口相助誡。既從觀察遼海,又每詢?nèi)?。山川夷險,與夫軍中。利鈍助誡,如在計部。以故觀察君既紹庭聞于嚴,而又藉慈和于穆訓(xùn)。無何,從宦邸。聞封公讠,觀察君以不得躬含殮為憾,而又苦少留滯,每慟必絕。太宜人握袂寬之,乃衷實忉怛,浸浸病矣,又三年卒?!碧巳嗽陂慀Q泰為官后,常常詢問他的工作,幫助他謀劃和決策,給予建議和告誡。閻鳴泰初入仕途時展現(xiàn)出敢于直言進諫、積極作為的品質(zhì)與太宜人的言傳身教有著不可分割的緊密聯(lián)系。
(四)泛愛眾生
孔子提倡“仁者愛人”,佛教強調(diào)“慈悲為懷”,這種思想延伸到女子的要求即在家庭和社會中隱忍、寬容,以維護和諧,佛教的“布施”思想和儒家的“仁愛”精神共同鼓勵女子行善積德,幫助他人。
志文:“晚更好清凈,以壺政授張宜人。遂謝一切,獨齋沐禮大士像。將革,一言不及家事,凝神危坐,誦大士號西向。握觀察君手而卒。”可知太宜人為禮佛之人,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在誦經(jīng)。志文:“予聞太宜人見人之惡蝎而殺之,輒數(shù)之曰:造物不以為毒而生之,汝以為毒而殺之,毒于為毒者矣。慈衷殆有大士乎?”太宜人認為,蝎子雖然是毒物,但它的誕生與存在是大自然的安排,如果人類因蝎子有毒而殺死它,那人豈不是更毒?太宜人的言行充滿慈悲之心,不僅體現(xiàn)出自身對生命的愛護,還試圖教育他人以慈悲之心對待眾生。撰志者將太宜人的泛愛之心比作菩薩心腸,說明她的品行已經(jīng)達到極高境界。志文最后“大士耳觀,隨聲普矚;有宰官身,而反覆特。勦于既降,殺于未毒。太君正殺,為生人福。一匕既分,萬枯為內(nèi);一桮既濡,眾母為躅。至人盡已,載胥其淑;即在毒螯,了無所傪。至人盡物,載隨其曲;即有毒螫,了無所觸。生生之符,繩繩之籙;子孫千億,以爾式轂。”撰志者最后通過精練的語言對太宜人的一生做出高度評價,總結(jié)了她慈悲為懷、尊重生命的品德,以及她對家族和社會的深遠影響。
三、墓志撰文、篆額、書丹者考
賈氏墓志由“賜進士及第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國史編修直起居注編纂章奏撰理誥敕高陽孫承宗撰”“賜進士第通議大夫陜西按察司按察使安肅邢云路蒙”“賜同進士出身亞中大夫欽差四川威茂道兵備布政司右參政兼按察司僉事前吏部稽勛司郎中清苑陳采書”。
孫承宗(1563—1638年),字稚繩,河北省高陽縣人。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進士[5]。授翰林院編修,而后轉(zhuǎn)拜中允。天啟元年(1621年),孫承宗為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xué)士[2]。其后,孫承宗自請為督師,經(jīng)略遼東軍務(wù),后因功勛卓越遭到魏忠賢的嫉妒,無奈之下辭官回鄉(xiāng)。崇禎二年(1629年)十一月,在清軍大舉進攻的背景下,崇禎帝再次召見孫承宗,之后孫承宗帶兵成功收復(fù)部分失地。崇禎四年(1631年),孫承宗派人重新修筑右屯、大凌河等城,但不久之后清軍卻突然來圍攻,導(dǎo)致大凌河剛修好就被清軍再次毀壞。朝中大臣遂責(zé)備孫承宗,認為其不修城池,喪師辱國。孫承宗不得不帶病歸鄉(xiāng),居高陽城?!俺绲澥荒晔辉率张醣莞哧柟噬賻煷髮W(xué)士孫公死之,公之子五人,孫六人與從子孫八人皆死?!盵6著有《高陽集》等。
邢云路,字士登,河北省安肅縣人。萬歷八年(1580年)進士,河南按察使。[5五歲授句讀,每過不忘。八歲就塾師,日記數(shù)百言;十八歲,里選茂材第一人,試輒高等;二十八歲舉于鄉(xiāng),又四年,庚辰成進士。依據(jù)現(xiàn)存墓志資料顯示,邢云路的生活年代大致可確定為明代中后期。其出生時間約在1549年(嘉靖二十九年),逝世時間在天啟年間(1621—1627年)。曾擔(dān)任多地官職,知繁縣、汲、臨汾三縣,升兵部主事,由員外出為河南僉事,歷參議副使,終按察使。8著有《戊申立春考證》《古今律歷考》等。
撰者孫承宗、篆者邢云路均是與閻鳴泰關(guān)系頗深的官員,閻鳴泰之父閻古庵墓志由兩人完成;陳采,與閻鳴泰同為萬歷二十六年(1595年)進士,二人為同鄉(xiāng),因此閻鳴泰之母賈氏的墓志由三人共同完成。
綜上所述,《明閻封公元配誥封太宜人賈氏墓志銘》詳盡地揭示出賈氏的生平事跡,以及她與其子閻鳴泰的相關(guān)情況。通過對其深入考證,為我們探討閻鳴泰早期為官生涯以及明代女性的社會形象與地位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賓明佳.明代閻古庵墓志銘研究[J].保定學(xué)院學(xué)報,2024,37(05):133-136.
[2]張廷玉.明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
[3]文秉.先撥志始[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37.
[4]李逸安.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guī)·千家詩[M].北京:中華書局,2011.
[5]杜信孚,杜書同.全明分省刻書考[M].北京:線裝書局,2001.
[6]錢謙益.牧齋初學(xué)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7]孫承宗.陜西按察使邢公墓志[A]//欽定四庫全書(影印本)[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8]朱彝尊選編.明詩綜[M].北京:中華書局,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