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書閱讀在語文學界一直是研究的熱點問題,現(xiàn)今的研究成果已相當豐碩。但是,關于整本書閱讀中考測評趨向的專門研究略顯單薄,成熟的研究成果寥寥可數(shù)。安徽省自2005年開始進行中考改革至今,語文試題的命制體系中就一直留有整本書閱讀測評的一席之地。本文對2005—2024年這二十年間安徽中考整本書閱讀測評試題加以梳理與分析,意圖對整本書閱讀測評的命題特征與命題痼疾進行初步研究,并嘗試提出整本書閱讀中考測評的改進策略與突破進路,不當之論敬請方家指教。
一、安徽中考整本書閱讀測評的試題特質(zhì)揣析
筆者通過對安徽省近二十年間中考整本書閱讀真題的細致梳理,發(fā)現(xiàn)其測評試題經(jīng)歷了由“信息了解”取向到“作品理解”取向的兩個發(fā)展階段,考查導向處于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漸變的過程。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的命題要求提出:命題要“堅持素養(yǎng)立意”,“考試命題應以情境為載體,依據(jù)學生在真實情境下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評定其素養(yǎng)水平”]。就目前來看,安徽省中考整本書閱讀測評試題的命制水平距離新課標倡導的命題標準與評價理念相差甚遠。
從整體上來觀察,安徽省近二十年的整本書閱讀中考真題呈現(xiàn)出三大基本特征。
一是測評向度明確,著重考查學生“是否讀過”。
溫儒敏就整本書閱讀的價值認識,曾這樣描述:整本書閱讀可以起到“磨性子”“養(yǎng)習慣”“為未來打底子”的作用,不必搞得太復雜,不要過程管理,要目標管理,讀完就是目標。“讀完”最起碼的標準就是要求學生完整“讀過”幾本書,這應該是整本書閱讀命題時刻把握的基本向度。安徽省二十年中考整本書閱讀測評試題的命制始終堅持這個向度,幾乎大部分試題都是在圍繞作品的基本信息進行命制。這里僅以2023年中考題為例,題干給出三枚與《西游記》故事情節(jié)相關的郵票,讓學生甄別出哪一枚郵票與選文內(nèi)容相關,并按照小說故事情節(jié)順序給三枚郵票排序。這樣的試題只要學生能夠基本上通讀過《西游記》這本書,就能依據(jù)零碎的閱讀記憶進行分析做題。此類考查基本上停留在“了解、掌握”的能力層級,屬于知識立意的考查導向。
二是測評形式平穩(wěn),側(cè)重考查學生“基礎語用”。
安徽省整本書閱讀中考測評形式較為平穩(wěn),首先是數(shù)量上,2005年至2018年間主要以2—3部作品簡單信息的粗略化考查為主,2019年至2024年間轉(zhuǎn)變至以單本作品情節(jié)片段的精細化考查為主;其次是模塊定位上,2019年以前,整本書閱讀的考題在中考試卷中定位鮮明,2019年以后整本書閱讀考題開始轉(zhuǎn)向與基礎語用的整合考查,地位趨于模糊,分值由先前的4分左右升至12分左右;最后是測試內(nèi)容與題型上,測試內(nèi)容始終圍繞作品的基本信息進行考查,如作品名、作者、人物姓名、物品名稱、作者國籍、精彩情節(jié)、人物形象以及藝術特點等,題型以填空與選擇為主,間或考查簡單的語用表達題,如2023年的仿句和2024年的意象特點簡答等。而要說這二十年的考題最顯著的變化,即是2019年以后測評內(nèi)容中特意安排了在名著閱讀情境下的基礎知識運用能力的考查,試圖真實還原學生整本書閱讀的現(xiàn)場,復刻學生真實的閱讀學習體驗。其間除考查名著閱讀基本知識外,命題人巧妙利用名著語料,在字音、詞匯、語法、短語結構、病句、修辭、文化常識以及朗讀技巧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考查設計,力求體現(xiàn)語文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密切融合的特點,這也是安徽中考語文測評導向由知識立意開始向能力立意轉(zhuǎn)向的有益嘗試。
三是測評能力拘限,偏重考查學生“識記理解”。
筆者依據(jù)布盧姆和安德森對認知類型的劃分框架,對照安徽省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綱要的表述,將能力水平層級進行調(diào)整并初步劃分為:記憶、理解、分析、評價和創(chuàng)造五種。整理二十年試題發(fā)現(xiàn),2005年至2018年間的考查能力著重在單一的“記憶”層面,而2019年開始逐漸向“記憶+ 理解 + 分析”多元能力組合的考查層面轉(zhuǎn)變,但仍然罕見更高能力水平的考查,這是命題者有意為之,還是無意忽視不得而知。整本書閱讀測評能力設計的拘束和限制,導致中考測評命題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之路舉步維艱,所以安徽省整本書閱讀中考試題的命制一直走在“穩(wěn)中求變”但又未能實現(xiàn)“變中立新”的路上,這其實亦是引發(fā)安徽省整本書閱讀測評命題視閾狹窄、命題思維固化和命題技術滯后的重要原因。
二、安徽中考整本書閱讀測評的命題微瑕 指摘
正因上述情況,所以我們也能從中較容易地發(fā)覺,安徽省中考整本書閱讀測評命題過程中存有的明顯的技術弊病與理念痼疾,這類命題瑕疵集中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首先是情境化命題嚴重缺位。
新課程標準提出:“命題應貼近學生生活經(jīng)驗和情感體驗,抓住社會生活中常見但又值得深思的真實場景,創(chuàng)設新穎、有趣、內(nèi)涵豐富的情境?!盵2因此,整本書閱讀的中考命題“應以具體情境為載體,以典型任務為主要內(nèi)容,考查學生在真實生活情境中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檢測學生的不同層級的思維品質(zhì)”[3]。根據(jù)新課程標準中對情境類型的劃分,大致有三種,即日常生活情境、文學體驗情境和跨學科學習情境??墒?,從安徽省這二十年中考整本書閱讀測評試題來看,幾乎找不到任何一種情境創(chuàng)設的痕跡。比較例外的是2023年試題,命題人利用日常生活中學生熟悉的郵票作為命題載體,但這并不是所謂的真正意義上的“情境”,有價值和意義的情境創(chuàng)設,一定是將學生的閱讀、生活與學習建構某種線性聯(lián)系,最終落實問題解決且提升核心素養(yǎng)的測評旨歸,類似前者的應算是一種“假情境”或“偽情境”。所以,安徽省中考整本書閱讀測評情境化命題嚴重缺位的事實,需要引起廣泛深思且亟須改革。
其次是膚淺碎片化命題霸位。
安徽省整本書閱讀中考試題命制膚淺碎片化,主要表現(xiàn)為極其熱衷于考察整本書閱讀作品的文學常識和基礎知識,考察題型多以填空題、選擇題為主。從近二十年試題來看,安徽省的整本書閱讀中考測評命題站位較低,其測評考題對名著作品中的作者、作品名稱、國籍、人物姓名(稱號)、物件名稱以及文化掌故考查較為青睞,尤其熱愛小說文本的考查。2019年以前以填空題和選擇題形式直接考查,這類題型長度受局限,信息量少,所涉作品多,考查簡單,試題膚淺碎片化愈加明顯。2019年后開始擇取名著語段進行精細化考查,但是命題習慣仍舊擺脫不了往日的窠白,題型考點亦未革新。學生面對此記憶類考題,有時無需通讀整本書作品,也不需要深入思考,只要加強重點常識背記,問題即可迎刃而解?!懊u測要真正撬動整本書真閱讀,需要站在‘閱讀’的角度去審視,不能停留在考查‘常識’的舒適圈;需要站在‘整書’的角度去審視,不能停留在孤立的片段或細節(jié)考查”[4]。因此,整本書閱讀的中考試題命制長期被此類膚淺碎片化的試題霸位,就會嚴重制約中考整本書閱讀測評導向功能的正常發(fā)揮,這樣的試題若再不加以修正,任其長期霸占整本書閱讀的測評板塊,只能導致學生“假閱讀”“淺閱讀”現(xiàn)象頻出,學生“真閱讀”“深閱讀”就不會發(fā)生,那么中考整本書閱讀測評就失去了應有之義。
最后是測評考查的目標離位。
為什么要在中考這種利害性極強的考試中對整本書閱讀進行測評?這樣的應試測評的目標導向是什么?只有弄清楚這個問題,中考整本書閱讀測評的意義與價值才能明晰。對于整本書閱讀測評目標導向的闡釋,應該要從符合整本書閱讀的實際情況與教學規(guī)律出發(fā),緊緊抓住“體驗”“感悟”“思考”三個關鍵要素,密切聯(lián)系整本書閱讀對中學生學習成長的功用去科學思考:一是以中考整本書閱讀測評檢驗學生“是否讀完”經(jīng)典作品,成功構建自我讀書經(jīng)驗,形成良好的閱讀素養(yǎng);二是以中考整本書閱讀測評啟發(fā)學生重視“閱讀策略”的使用,引導學生形成“能在讀中學”“會在讀中思”“意在讀中寫”的深度學習能力。這“應該是文學名著閱讀的價值追求,也是名著閱讀測評的基本方向”[5。但是縱觀安徽省近二十年的中考名著閱讀真題,命題設計只是單純靜態(tài)地指向名著本身,且忽略了學生真實的閱讀體驗和個性化理解與表達,導致名著閱讀試題呈現(xiàn)機械、刻板的印象,這類測評試題無法全面準確地考查學生閱讀名著的真實狀況,更無益于提升學生在客觀情境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說,這樣的測評試題實際上已經(jīng)嚴重偏離了整本書閱讀測評的目標定位,亟須撥正與革新。
三、中考整本書閱讀測評優(yōu)化建議與突破進路
針對安徽省中考整本書閱讀測評的試題特質(zhì)與命題流弊,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改進與優(yōu)化,旨在順利實現(xiàn)安徽省中考整本書閱讀測評的困境突破與理念拓新。
其一,整本書閱讀測評要加強情境創(chuàng)設。
如何提升命題科學化水平呢?《教育部關于加強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命題工作的意見》中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命題要“增強情境創(chuàng)設的真實性、典型性和適切性,提高試題情境設計水平”[]??梢?,情境創(chuàng)設是關系到能否判斷一套試題是否具備科學與質(zhì)量特征的重要參數(shù)。整本書閱讀測評試題的情境創(chuàng)設,可以是學生熟悉的自然社會、日常生活與學科學習的真實情境,也可以是基于現(xiàn)實世界模擬建構的仿真情境。創(chuàng)設命題情境的根本目的就是期望將枯燥乏味的紙筆閱讀測試與鮮活靈動的社會生活自然對接,期望實現(xiàn)整本書閱讀與學生關鍵能力發(fā)展自然對接,期望能將學生真實的閱讀體驗、閱讀感悟和閱讀思考與整本書閱讀測評設計的各類項目或任務自然對接。另外,“高品質(zhì)的中考情境化命題應在情境創(chuàng)設中,設置典型任務,以任務驅(qū)動,引導考生解決情境中的問題,從而實現(xiàn)素養(yǎng)考查”凹。那么,對于整本書閱讀測評來說,創(chuàng)設怎樣的情境才能有效監(jiān)測整本書閱讀的質(zhì)量與水平呢?筆者認為需要始終堅守一個命題原則,即任何測評情境內(nèi)容的設計皆要無限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經(jīng)驗,無限貼近學生的社會參與體驗,無限貼近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并注重情境設計的開放性、探究性、綜合性和真實性。因為“學生解決的學科問題越接近于生活中的實際情境,越能幫助學生解決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觸發(fā)學生的求知欲”[8。這樣設計符合新課程方案要求的在“做中學”的評價理念,能夠有效“增強學生認識真實世界、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9]
其二,整本書閱讀測評要秉持素養(yǎng)立意。
“堅持素養(yǎng)立意,是當前語文命題改革的方向和追求。”[10]“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以往以知識與技能設置命題的方式已經(jīng)不利于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與發(fā)展?!本湍壳皝砜矗不帐∵@二十年整本書閱讀測評試題依然是以知識素養(yǎng)和能力素養(yǎng)并重綜合考查學生的素養(yǎng)水平,還沒有發(fā)展到素養(yǎng)立意的命題階段。要知道,素養(yǎng)立意的中考試題指向,主要“體現(xiàn)于在知識、能力、價值的融通與應用中測評學生的素養(yǎng)水平”。其試題“更有結構性、整體性、情境性等真實任務的特點”[12]??墒牵不帐≌緯喿x測評試題一貫以來缺乏嚴整結構,語料組織碎散,情境設計缺位,系統(tǒng)邏輯遺失。所以,素養(yǎng)立意下的安徽省整本書閱讀測評的改革已迫在眉睫。素養(yǎng)立意的整本書閱讀測評要旨不是要求學生經(jīng)由閱讀而掌握和收獲多少知識與能力,而是意在引導學生通過經(jīng)典閱讀自主建構與個人生活經(jīng)驗、學科認知和實踐感悟之間的意義聯(lián)系,并能自覺運用知識與能力獨立完成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素養(yǎng)立意的語文命題有它內(nèi)在的結構邏輯:它一定是以實際問題解決為宗旨,以概念引領或主題整合的情境任務為依托,著重指向?qū)W生高階思維的能力考察,瞄準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點培育,重點落實立德樹人與價值引領的根本任務。
其三,整本書閱讀測評要注重方法指導。
王榮生曾說:“閱讀能力的核心就是閱讀方法。”[13]這是在講閱讀策略與方法應是日常閱讀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那么,在考試中要不要講求策略和方法呢?義務教育語文新課標強調(diào):“注意考查閱讀整本書的全過程,以學生的閱讀態(tài)度、閱讀方法和讀書筆記等為依據(jù)進行評價?!盵14]所以,中考整本書閱讀測評就不能一味地指向名著內(nèi)容的過度解讀與精細分析,而應指向整本書閱讀的策略與方法,只有如此,教學評才能達成一致性,中考測評才算是真真切切地考查整本書的閱讀能力。目前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推薦的12本必讀名著,有散文集、詩歌集、中外小說、紀實文學、科學著作等,作品體裁各異,閱讀方法必然大相徑庭,學生的閱讀經(jīng)驗也會迥然不同,中考整本書閱讀測評應積極創(chuàng)設閱讀任務情境,“引導學生有意識地總結在整本書閱讀實踐中積累的讀書經(jīng)驗,梳理、總結、反思閱讀整本書的方法”[15]中考命題設計的閱讀任務,本質(zhì)上就是命題者隱性的閱讀方式指導,學生在情境任務的驅(qū)動下,錨定既定的任務目標,進行主動閱讀思考,開展與文本之間的互動交流,從而進入深度學習的領域。這樣的閱讀任務其實無形間為學生提供了可行的閱讀路徑和學習序列,學生完成任務的同時就會收獲一定的閱讀經(jīng)驗與技巧。所以說,中考整本書閱讀測評的核心目的,是“以測評引導學生重視讀書方法的運用,用閱讀方法促進深度學習,在深度學習中改進讀書方法,促成學習手段和學習效果的互相成全”[16]
其四,整本書閱讀測評要探索跨界整合。
探索跨學科整合命題是新時代教育評價與中高考命題改革向前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發(fā)揮學科合力協(xié)同育人的重要路徑。整本書作品類型豐富,所涵蓋的信息資源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初中12部必讀名著作品其信息廣泛涉及文學、歷史、哲學、地理、生物、科學等多門學科領域,這為基于整本書閱讀測評的跨學科命題提供了廣闊的命題空間和豐富的命題資源。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整本書閱讀測評的跨學科命題需要始終遵循一個基本原則,即從整本書閱讀出發(fā),為真實解決閱讀中產(chǎn)生的疑惑問題,自覺打破學科壁壘,將不同學科相似的思維方式與相關的知識能力進行整合命題。那么,整合命題的切口如何選擇與確定呢?筆者以為,這就需要命題者根據(jù)整本書作品的文本特質(zhì),準確錨定文學作品中與其他學科相近的、合適的、契合的關聯(lián)點,以此作為跨學科整合命題的依據(jù)。中考整本書閱讀測評的跨學科命題還需注重創(chuàng)設跨學科學習情境,這類學習情境要“側(cè)重強調(diào)學生綜合運用多門課程知識和思想方法解決實際問題”[17]。要確保學生能在富有思維含量的學習情境中運用方法、施展能力、表現(xiàn)素養(yǎng)。所以說,整本書閱讀測評的跨學科命題探索亦是安徽省未來中考素養(yǎng)立意測評轉(zhuǎn)向的重要確證。此外,中考整本書閱讀測評的跨學科命題還要注意設計難度適中、主題充滿趣味、探究過程為主、評分標準合理,否則就會出現(xiàn)測評結果的失效和失度。
其五,整本書閱讀測評要體現(xiàn)育人追求。
豐富精神世界、引領精神成長、提升人生境界、構建人生信仰、增進文化認同、樹立崇高理想是整本書閱讀測評最為根本的目的與任務,也是落實中考測評立德樹人育人目標的重要內(nèi)容。中考是社會關注度高、利害性大、涉及面廣的大型考試,它產(chǎn)生的價值導向與社會影響不容小。名著經(jīng)典作品含有豐富多樣的文化資源,擁有深刻厚重的思想底蘊,存有延綿發(fā)展的時代價值,因此,中考整本書閱讀測評命題不應忽視經(jīng)典作品的育人功用,要注重深入挖掘整本書文學作品中那些富含思想內(nèi)涵、飽含精神營養(yǎng)、蘊含人生啟悟的語料進行設計命題,考查學生對整本書作品閱讀后的真切感受、個性體驗與人生思考,還要“重視主流價值取向,積極探索在作品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與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之間形成關聯(lián)、產(chǎn)生互動”[18]。尤其是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傳承方面,命題者需多加研究,整本書閱讀作品究竟如何能與之有效銜接以及合理考查。回顧安徽省這二十年間中考名著測評試題在選材上較為隨意,毫無章法可究,幾乎看不出其中的邏輯遵循與組織依據(jù),就別談所選語料能否承載怎樣的育人功用了。所以,安徽省今后在中考整本書閱讀測評的材料選擇與組織上需要精心設計和科學謀劃。中考整本書閱讀測評只有重視發(fā)揮整本書閱讀的價值引領作用,才能自然實現(xiàn)整本書閱讀測評的育人追求。
概言之,包括安徽省在內(nèi)的全國大多數(shù)省市關于整本書閱讀的測評研究仍然處在一個自主摸索與不斷嘗試的階段,其現(xiàn)行的測評體系與框架設計必然存在著不可漠視的缺陷,但是我們相信,隨著相關研究的不斷深入,整本書閱讀的測評終將會朝著科學、合理和專業(yè)的方向發(fā)展前行。
[本文系安徽省2023年度教育科學規(guī)劃一般項目“數(shù)字化背景下整本書混合式閱讀區(qū)域推進策略研究”(編號:JK23071)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49-50;50;34;50.
[2]陳元芝.關注思維品質(zhì),發(fā)揮中考名著閱讀評 價的導向作用[J].語文建設,2021(7).
[3]湯飛平,名著閱讀測評何以撬動整本書的真閱 讀[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22(2).
[4]章新其等著.語文命題技術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9:87.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加強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命題工作的意見[EB/0L],(2019-11-22)[2024-12-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1/201911/t20191128_409951.html.
[6]張加龍.情境化:中考命題的高品質(zhì)追求[N]中國教育報,2022-04-15(10).
[7]孫智明.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情境化命題探究[J].湖南教育(D版),2018(9).
[8]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14.
[9]章新其.追求素養(yǎng)命題,引領教學改進一一素養(yǎng)立意語文命題的浙江探索[J].語文建設,2023(13).
[10]張平.談走向素養(yǎng)立意的中考語文試題一一以2023年甘肅省武威市中考語文試卷為例[J].語文教學之友,2023(11).
[11]章新其等編著.語文素養(yǎng)命題的浙江實踐[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23:5-6;264.
[12]王榮生.閱讀教學教什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13.
[13]馮善亮.導向真實閱讀的中考整本書閱讀測評[J].語文建設,2024(9).
[14]孫濤.整本書閱讀命題導向探析[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