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引用格式:.基于OBE理念和BOPPS教學模式的環(huán)境行為與心理課程學習滿意度影響因素研究[J].藝術科技,2025,38(6):70-72,230.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5)06-0070-03
0引言
近年來,教育部啟動了新工科、新農科、新文科和交叉學科建設等教育變革[1]。在教育變革和學科變更的背景下,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面臨新的挑戰(zhàn)[2]。變更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重新開展教學設計,發(fā)展出創(chuàng)新的教學形態(tài)與模式,已成為教育革新的必然趨勢[3]。
OBE(Outcome-BasedEducation)是一種以成果為目標導向,以學生為本,采用逆向思維的方式建設課程體系的理念,是中國工程教育認證的核心理念之一。BOPPPS(Bridge-in、Objective、Pre-assessment、Participatorylearning、Post-assessment、Summary,簡稱BOPPPS)教學模式將教學內容分割為多個小單元,每個教學小單元內容緊密關聯(lián),最終組合成完整的課程[4]。以OBE 理念和 BOPPPS 教學模式為基礎,將兩者融合應用到設計學課程中,有助于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自我效能是學習滿意度的關鍵組成部分,它被定義為“某人必須執(zhí)行特定任務、活動、行動或挑戰(zhàn)的信心水平”「5]。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生不會將困難的任務視為需要回避的障礙,而是將其視為發(fā)展技能的挑戰(zhàn)。學習滿意度是衡量課堂實施效果的重要指標[6],是課程評估的關鍵要素之一,反映學習者如何看待學習的經(jīng)歷。
課程互動是課程評估的關鍵要素之一。課程互動是指學生與課程內容、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7]。學生與課程內容互動是教師教學高度個性化的過程。學生與教師互動是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雙向溝通。學生與學生互動是學習者之間的雙向溝通,目的是交換與課程內容相關的信息或想法。然而,只有教學設計和實施得當,才會發(fā)生有效的互動。
在此背景下,本文以環(huán)境行為與心理這門多學科交叉的課程為例,將OBE理念融合BOPPPS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實踐與評價,主要探討兩個問題:一是怎么將OBE理念與BOPPPS教學模式融合,進行教學設計與實踐?二是在這種融合的教學實踐模式下,影響學生學習滿意度的因素是什么?
1OBE理念融合BOPPPS教學模式的教學設計
利用OBE理念反向進行教學目標的推導。本課題以環(huán)境設計專業(yè)畢業(yè)要求為先導,在OBE理念下,反向推導環(huán)境行為與心理課程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認知地圖制作——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使其了解并掌握城市意象的基本要素;二是環(huán)境屬性評價一探究景觀偏好理論,使學生學會景觀評價。
利用BOPPPS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過程的設計。BOPPPS教學設計的基本單元共有六個階段,分別為導言(B)、學習目標(O)前測(P)參與式學習(P)后測(P)和總結(S)。導言(B):主要目的為說明本課程的學習理由、學習的重要性以及與未來的關聯(lián),希望通過有趣的開場,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學習目標(O):清楚地告知學生,上完這門課可以學到的知識或技能。前測(P):以開放式問題及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先備知識及技能,將問卷調查作為課程調整的基準。參與式學習(P):根據(jù)教學目標的需要設置5個問題,讓學生及小組互動自行討論、思考與解決問題。后測(P):利用課程匯報形式,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是否達到預期,是否完成了教學目標;利用問卷調查,了解教學改革的成效。總結(S):此階段教師將學習點與學習目標結果結合起來,回顧與總結課堂內容,幫助學生整合學習,肯定作業(yè)成果。
2研究方法
2.1研究方法與假設
首先,本研究利用問卷星平臺,對授課班級62名參與學習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其次,利用相關文獻回顧的方式,發(fā)展出影響學習滿意度的量測變項,并進行調查。接下來,利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對影響學習滿意度的因子進行維度確認。探索性因素分析旨在對研究資料進行濃縮與簡化。最后,建立研究假設與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為了探究與驗證研究假設,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的方法。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能研究兩個或多個因子之間的關系,并提供預測模型。
研究假設H1;學習滿意度與團隊合作、授課形式與內容、自我效能和教師輔導具有線性關系。
2.2學習滿意度的影響因素與量測變項確認
學習滿意度受個人動機、學習風格、學習意圖、自我效能、課程設計和課程組織的影響。學習滿意度受學生特點、教師特點、課程特點和系統(tǒng)特點四個維度的影響[8]。教學設計和實施得當,才會發(fā)生有效的課程互動。課程互動與學習滿意度存在積極顯著的關系。學生與課程內容互動是學習滿意度的最強預測因子,并且與其存在高度的正向相關性。學生與學生的互動與學習滿意度弱相關。學生與教師的互動與學習滿意度之間存在顯著關系。
本研究中,課程互動包含學生與課程內容、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共計18個量測變項。自我效能是學生對自己能力的評估,影響著學生的行為、動機和績效,共計6個量測變項[9-12]。學習滿意度是學生感知學習的滿意度,共計2個量測變項[13]。
3研究結果
3.1學習滿意度的因素分析
由表1可知,教學改革因素共計萃取出4個構面,這4個構面解釋了原始變數(shù)總變異量的 74.421% 。各因素的信度Cronbach's ∝ 皆大于0.7,而整體量表信度高達 0.959 。各題項之因素負荷量,則全部大于0.5,符合初步建構效度的要求。
第一個構面“團隊合作”。題項12、8、11、9、13、10和7,共7個變數(shù),在團隊合作上有較高的負荷量。觀察這些題項的內容描述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題項與團隊合作具有相關性,故命名為“團隊合作”。第二個構面“授課形式與內容”。題項15、14、23、16、21、22、18、24和17,共9個變數(shù),在授課形式與內容上有較高的負荷量。觀察這些題項的內容描述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題項與授課形式與內容具有相關性,故命名為“授課形式與內容”。第三個構面“自我效能”。題項3、4、2、5、6和1,共6個變數(shù),在自我效能上有較高的負荷量。觀察這些題項的內容描述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題項與自我效能具有相關性,故命名為“自我效能”。第四個構面“教師輔導”。題項19和20,共2個變數(shù),在教師輔導上有較高的負荷量。觀察這些題項的內容描述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題項與教師輔導具有相關性,故命名為“教師輔導”。
3.2OBE理念融合BOPPPS教學模式下的學習滿意度影響因素分析
由表2可知,建立的回歸模型如下:課程滿意度 0.549× 授課形式與內容 +0.399× 團隊合作 +0.308× 自我效能 +0.172× 教師輔導。此模型解釋力為 0.556 從模型中還可以看出團隊合作、授課形式與內容、自我效能和教師輔導對課程滿意度具有正向影響,其中授課形式與內容影響力最大,團隊合作和自我效能次之,教師輔導最小。
Kaiser-Meyer-Olkin取樣適切性量數(shù),0.848;Bartlett的球形檢定顯著性,0.000;近似卡方檢定,1481.142
總解釋變異量, 74.421% ;整體信度,0.959
4結語
本文創(chuàng)新性地將OBE理念與BOPPPS教學模式融合應用于設計學交叉課程環(huán)境行為與心理,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在該融合模式下,授課形式與內容(影響最大)團隊合作、自我效能及教師輔導是顯著提升學生學習滿意度的核心因素,為優(yōu)化教學設計(如強化內容互動性、設計合作任務、增強學生效能感)指明了方向。因受限于單一課程樣本量及短期效應考察,未來研究需擴大樣本范圍,探索不同設計學課程的適用性,深化各因素作用機制研究,追蹤長期教學效果,并拓展至其他交叉學科領域,以進一步驗證此融合模式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周贊.基于OBE理念的“服務設計”課程教學設計研究[J]:工業(yè)設計,2024(6):104-107.
[2」鐘光明,王埡楠,李永斌.基于OBE理念的工業(yè)設計校企協(xié)同育人模式研究[J].工業(yè)設計,2024(3):95-98.
[3]習麗,喻露露.基于三螺旋理論的環(huán)境設計專業(yè)“專創(chuàng)融合”育人路徑研究[J」.工業(yè)設計,2024(9):84-87.
[4]LIZ,CAIX,ZHOUK,etal.EffectsofBOPPPScombinedwith TBL in surgical nursing for nursing undergraduates: amixed-method study[J].BMCNursing,2023,22(1):133.
[5]宋晶,童茜.基于結構方程模型(SEM)的翻轉課堂學習滿意度影響因素探究[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24(2):134-143.
[6」趙國棟,原帥.混合式學習的學生滿意度及影響因素研究:以北京大學教學網(wǎng)為例[J].中國遠程教育,2010(6):32-38,79.
[7]KUOY,WALKERAE,SCHRODERKEE, etal.InteractionInternet self-efficacy,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s"predictors of student satisfaction in online education courses[J].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14 (20): 35-50.
[8]GRAY JA, DILORETO M. The efects of student engagement,student satisfaction,and perceived learning in online learningenvironment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Leadership Preparation,2016,11(1) : n1.
[9]ALQURASHI E. Predicting student satisfaction and perceivedlearningwithin online learning environments[J].DistanceEducation,2019, 40 (1) : 133-148.
[ 10] SHEN D M, CHO M H, TSAI C L, et al. Unpacking onlinelearning experiences: Online learning self-efficacy andlearning satisfaction[J].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13 (19) :10-17.
[11]蕭佳純.教師創(chuàng)意教學信念量表之發(fā)展[J].科學教育學刊,2018,26(1):29-50.
[12]易美榮,陳建鋒,許文虎,等.基于PBL模式的機構創(chuàng)新設計實驗教學改革的研究[J].機械設計,2023,40(6):153-160.
[13]胡媛榮,黃欣,王趙靜.基于超星學習通的混合式教學滿意度及影響因素分析[J].職業(yè)技術,2024,23(6):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