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333(2025)17-0131-03
初中生物學科是自然科學教育的基礎,也是滲透生命教育的有效載體.從生物學的角度看,生命觀念是對生命的物質和結構基礎、生命活動的過程和規(guī)律、生物界的組成和發(fā)展變化、生物與環(huán)境關系等方面的總體認識和基本觀點.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既要讓學生對生命概念形成基礎的認知,也要讓學生認識到生命健康與安全、生命的意義與價值,還要讓學生培養(yǎng)對生命的積極態(tài)度,激發(fā)對生命的深層情感,進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觀念.這對于學生認識生命世界、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作用.
1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意義
1.1 喚醒生命的內在力量
通過生物課堂,學生得以窺見生命的奧秘與多樣性,感受到每一個生命體背后所蘊含的頑強生命力與不屈精神,并由此激發(fā)內在的力量,更加積極地面對生活與學習中的挑戰(zhàn),
1.2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命教育能夠賦予生物課堂更深層次的情感與意義.學生在探索生命現(xiàn)象、理解生命過程的同時,也在思考自己與世界的關系,思考與探索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愉悅的學習體驗,這種體驗能夠極大地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
1.3 培養(yǎng)良好的師生關系
自然界的生命本就息息相關.教師和學生在共同探索生命奧秘的過程中,彼此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更加頻繁與深入.教師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心態(tài)引導學生,而學生則以更加主動和積極的態(tài)度回應,這種雙向的互動不僅能夠加深師生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也有利于營造更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2 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存在的問題
2.1 教師教學中的問題
目前,部分教師尚未形成正確的生命教育觀念,對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價值存在認知偏差,直接影響了生物教學中生命教育的有效滲透.此外,部分教師缺乏主動開發(fā)生命教育資源的意識,且利用生命教育資源的能力稍顯不足,導致初中生物課堂的生命教育內容單薄,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共鳴與興趣[1].
2.2 學生學習中的問題
由于年齡與閱歷的限制,許多學生對生命的認知尚處于淺顯階段,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難以深入理解生命的復雜性與多樣性.同時,學生在面對生活中的挫折與壓力時,缺乏及時的心理疏導與情感支持,導致意志品質薄弱.此外,學生在實踐中鍛煉的機會相對匱乏,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存在一定的脫節(jié),難以將所學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策略
3.1 樹立生命教育理念,掌握生命教育知識
教師作為教育的引導者與實施者,要想將生命教育有效滲透日常教學,需從內心深處確立生命教育理念,認識到生命教育的深刻內涵與重要價值,并將其視為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這不僅是對學生尊重與關愛的體現(xiàn),更是引導學生探索生命奧秘、理解生命意義、珍惜生命存在的關鍵所在[].為了有效落實生命教育理念,教師應該掌握足夠的生命教育知識,以理念為引、以知識為載體,為生命教育奠定堅實的基礎和保障.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為例,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懂得尊重生命的多樣性與獨特性,還要讓學生理解生命演化的漫長歷程與復雜機制,培養(yǎng)學生的生態(tài)倫理意識.因此,教師需掌握豐富的生命教育知識,包括但不限于生命科學的基礎理論,如細胞學說、遺傳規(guī)律、生物進化論等,以便深入淺出地為學生講解生命起源與進化的科學原理,并通過講解生命倫理學的基本觀點,如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公平正義等,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觀與價值觀.
3.2 提升教育資源開發(fā)意識,提高生命教育能力
生命教育資源開發(fā)意識可促使教師超越教材局限,主動探索并整合多樣化的教育資源.在此過程中,教師能夠接觸到社會、生活、科技等多個領域,進而從多維度認識生命、思考生命,對生命產(chǎn)生更深的認識,無形中提高生命教育能力.教師應有意識地關注生命科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與發(fā)現(xiàn),如古生物學的新發(fā)現(xiàn)、生物遺傳學的最新進展等,并將其作為補充材料引入課堂,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此外,生物學科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生活中的生命教育資源比比皆是,因此,教師應有意識地利用當?shù)刈匀画h(huán)境與生物資源,如自然博物館、動植物園等,向學生呈現(xiàn)生命的多樣性與復雜性.另外,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網(wǎng)絡資源眾多且獲取便捷,教師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搜集紀錄片、科普視頻、學術研究報告等多樣化資源,生動、直觀地展示與生命相關的知識,增強生命教育的直觀性和趣味性.
3.3 認識生命之美,建立正確生命認知
生命之美,存在于萬物生長、繁衍不息的每一個瞬間,不僅包括生命的外在美,還包括生命的內在美.對于初中學生而言,認識生命之美,不僅能夠培養(yǎng)他們對生命的敬畏之心,還能引導他們形成積極向上、珍惜生命的人生態(tài)度,從而建立正確的生命認知.以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為例,教師可先利用多媒體展示被子植物從種子萌發(fā)到開花結果的整個生命過程,并配以細膩的文字解說和悠揚的背景音樂,營造溫馨而富有生命力的課堂氛圍,迅速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奠定情感基礎.接下來,為了讓學生正確認識到生命之美,教師應以小組為載體,以“被子植物的一生之旅”為主題,提出問題:從被子植物的一生中,你感受到了哪些生命之美?這些美如何觸動了你的心靈?引導學生勇敢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從而使學生在多元觀點的碰撞中體會到不一樣的美.在學生討論后,教師要總結和點評,強調生命之美的多樣性和豐富性,進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認知.
3.4利用實驗了解生命之強,培養(yǎng)堅定意志品質
生命之強是自然界中生命體面對挑戰(zhàn)與困境時所展現(xiàn)出的不屈不撓、頑強生存的力量,深刻揭示了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所在.讓學生認識生命之強,不僅能夠激發(fā)他們對生命的敬畏之心,更能培養(yǎng)他們面對困難與挑戰(zhàn)時所需的堅定意志品質.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通過直觀、生動的生物實驗,教師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探索生命之強,從而在實踐中錘煉他們的意志與品質.
以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章“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為例,教師可以巧妙地設計一系列與細胞結構、功能及生物體生長發(fā)育相關的實驗,讓學生在動手操作與觀察分析中感受到生命之強的真諦.例如,在“觀察植物細胞的結構”實驗中,教師可以選取一些在惡劣環(huán)境下依然能夠頑強生長的植物,如鹽堿地上的胡楊或石縫中的小草.在實驗前,教師可以先向學生介紹植物的生存環(huán)境與生長特點,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與探索欲.隨后,引導學生利用顯微鏡仔細觀察植物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特別是觀察細胞壁、細胞膜等結構如何為細胞提供保護與支持,讓學生在微觀世界中領略到生命體為了生存而展現(xiàn)出的強大力量[4].最后,教師可以結合實驗結果與學生討論生命之強的具體體現(xiàn)與意義.
3.5 利用實踐呵護生命之光,增強真實生命體驗
生命之光是生命體展現(xiàn)出的活力與希望,關乎每一個生命體的健康與安全.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通過實踐活動的引人,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親身體驗生命、感悟生命的機會,從而增強他們對生命健康與安全的理解與珍視,并最終形成尊重生命、呵護生命的價值觀[5].以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三章“人體的呼吸”為例,教師首先可以組織“呼吸速率測定”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利用秒表或計數(shù)器等簡單工具測量自己在安靜狀態(tài)下、運動后以及恢復過程中的呼吸頻率,觀察并分析呼吸頻率的變化與身體狀態(tài)的關系,從而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呼吸對于維持生命活動的重要性.接著,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參觀醫(yī)院或急救中心,學習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預防與治療方法,在豐富知識儲備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責任感與同情心,使其學會關愛自己與他人的生命健康.最后,教師可以結合章節(jié)內容設計創(chuàng)意手工制作活動,要求學生在了解呼吸系統(tǒng)結構與功能的基礎上,制作相關呼吸模型.這既能夠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創(chuàng)造力,又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生命健康與安全的理解與感悟.
3.6 利用生活守護生命之花,關懷學生青春發(fā)展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常遇變化與挑戰(zhàn),其心理健康的維護尤為重要,關注青春期學生的心理健康是每位生物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教師應敏銳地捕捉到青春期學生心理的獨特性,巧妙地將生命教育融人日常教學中.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三章“了解自己,增進健康”為例,教師可以組織“青春心語”分享會,先分析生活中的真實案例,引導學生認識到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例如,探討不良生活習慣(如熬夜、飲食不規(guī)律)對身心健康的雙重影響,強調規(guī)律作息、合理膳食對于保持青春活力的重要性.然后,教師鼓勵學生勇敢地分享自己在青春期遇到的困惑、挑戰(zhàn)以及成長中的點滴感悟,并適時地穿插心理學知識,如壓力管理、情緒調節(jié)的技巧等,給予學生耐心細致的解答與指導,幫助學生建立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生物課堂中,教師通過樹立生命教育理念、提升教育資源開發(fā)能力、豐富課堂與實驗內容、強化學生生活體驗與實踐體驗,能夠有效地將生命教育融入生物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在掌握生物知識的同時,深刻理解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培養(yǎng)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與態(tài)度.未來,教師應持續(xù)關注生命教育在生物教學中的實踐效果,不斷優(yōu)化教學策略,以適應學生成長的需求和社會發(fā)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華托峰.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滲透路徑[J].新課程導學,2024(17):107-110.
[2]湯敏.初中生物教學中生命教育的滲透路徑[J].學苑教育,2023(27):70-72.
[3]付國強.生命教育滲透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策略研究[J].智力,2023(25):29-32.
[4]廉向飛.生命教育滲透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路徑及意義[J].家長,2023(20):49-51.
[5]許穎峰.新課標背景下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的策略[J].教育觀察,2023,12(17) :47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