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需準確把握數學知識結構,按照特定的邏輯順序設計數學問題,使其在數學課堂發(fā)揮提問的紐帶作用,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深人發(fā)展.問題鏈可以提升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拓展學生的學科思維,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確保問題鏈科學合理,利用問題鏈將不同的知識串聯(lián)在一起,有效完善學生的數學知識體系,為學生學習數學奠定良好基礎.
1初中數學教學中問題鏈的價值
1.1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設計多樣化問題,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數學知識的探究,進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問題鏈的應用可以結合漸進性問題驅動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引領學生主動思考與自主探究,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活力,從而實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1.2 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巧設問題可以引導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問題鏈可以幫助學生在思考與探究過程中理解數學知識,感受數學知識之間存在的內在聯(lián)系;還可以幫助學生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展開邏輯推理,提高學生對關鍵信息的提取能力,鍛煉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的學習思路將更加清晰,進而提升思維能力,促進全面發(fā)展.
1.3 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在問題鏈的引導下,教師可以直觀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通過及時調整提問策略,教師能夠有效拓展學生的學習思路,促使學生快速掌握新知識,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利用問題鏈開展教學,能夠充分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科情感體驗,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這也是落實《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的重要舉措.
2 初中數學教學中問題鏈的應用策略
2.1 設計生活性問題鏈,降低學生學習難度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數學知識廣泛存在于生活中,對于社會發(fā)展和個人生活都有重要影響.在利用問題鏈設計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貼合生活背景優(yōu)化問題設計,以生活為依托,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有效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搭建生活化問題鏈,通過挖掘生活化教學資源,引領學生逐步參與教學活動,降低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難度,提升學生探索數學知識的信心,進而構建活力課堂,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比如,在學習“概率的進一步認識”時,教師可以結合生活背景為學生設計教學活動,基于生活案例設計問題鏈,通過積極構建生活化教學場景,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主動探索概率知識.例如,小明一家人晚上玩擲骰子游戲,想要擲到6點,需要擲幾次才能完成?如果每人只有一次擲骰子的機會,擲到6點的概率是多少?教師結合生活場景為學生滲透數學概念,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可以有效降低學生理解知識的難度.結合生活設計問題鏈,能夠有效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主動參與數學知識的探究.在現(xiàn)實生活中,還有很多與之相關的數學知識,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靈活設計其他問題.比如,用概率知識解釋太陽每天東升西落、明天下雨、冬天穿棉祅分別是什么事件.聯(lián)系生活背景可以提高教學內容的生動性,問題鏈能夠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為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良好基礎.
2.2 設計啟發(fā)式問題鏈,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在設計數學問題時,教師要重視設計啟發(fā)式問題鏈,利用問題驅動學生主動思考與自主探究,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啟發(fā)式問題鏈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1].
以“弧長及扇形的面積”教學為例,教師為學生講解扇形的面積公式時,就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為此,教師可設計如下啟發(fā)式問題鏈:第一,扇形與之前學習過的哪一種平面圖形類似?第二,如何計算三角形的面積?能否寫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第三,扇形與三角形看起來類似,那么二者的面積公式是否類似呢?你們是否可以參照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推導扇形的面積公式呢?教師利用啟發(fā)式問題鏈能夠讓學生把新知識與已有知識融合在一起,促使學生迅速認識并掌握扇形的面積公式,從而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在學習“探索直線平行的條件”時,當涉及“利用內錯角判定兩條直線平行”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設計一些啟發(fā)式問題鏈,促使學生自主探究、高效學習.第一,同學們已經知道了哪些判定兩條直線平行的方法呢?第二,怎樣利用同位角判定兩條直線平行呢?第三,已知內錯角相等,應該怎樣判定兩條直線平行呢?這樣的提問方式,不僅可以使學生復習之前所學習過的內容,還可以使學生深入探究新知識,并通過轉化舊知識的方式解決數學問題,以此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為學生設計啟發(fā)式問題鏈,不僅可以促使學生深入自主探究,高效學習新知識,還可以打造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真正展示出啟發(fā)式問題鏈的教學價值.
2.3 設計分層式問題鏈,提升學生思維層次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每一個問題所考查的知識點都有所差異.問題鏈的設計并非只是簡單、機械地組合多個問題,而是結合一定的主題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而設計的具有針對性的問題.問題鏈的設計要匹配學生的認知特征,按照學生理解知識的水平設計分層式問題,不同問題要具有明確的指向性,在幫助學生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基礎上提高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2.
比如,在學習“一次函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分層式問題鏈,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維層次.其一,教師要設計基礎題目.例如,火車在軌道上以每小時 160km 的速度勻速行駛,請同學們說出火車行駛的路程與時間之間的關系.經過 3h ,火車可以行駛多少路程?這樣的基礎型數學問題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函數基礎知識.其二,教師要設計提升類型的題目.例如,一塊長方形的菜地周長為100,長為 Δa ,寬為 b ,則 a 與 b 之間屬于什么函數關系?當 a=20 時,求 b 的值.提升型的題目能夠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一次函數的有關知識,為后續(xù)的學習奠定基礎.其三,教師要設計挑戰(zhàn)型題目.例如,一位學生想要到商店購買中性筆,其中A、B兩個商店的價格都是每支筆3元錢,其中A商店提供的優(yōu)惠政策是購買6支筆及以上,從第六支筆開始可以打五折;B商店給出的優(yōu)惠政策是從購買的第一支筆開始就打八折.這名學生有50元錢,最多可以買多少支中性筆呢?教師可以讓學生按照題目中的已知條件,正確繪制一次函數的圖象,分析題目中有關變量之間的關系.以上分層式問題鏈,能夠促使學生結合自己的情況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2.4設計趣味性問題鏈,實現(xiàn)學生自主思考
初中階段正是學生學習成長的關鍵時期,而數學學科知識將會出現(xiàn)由淺人深的變化,教師需要指導學生作出相應的調整.一方面,教師要優(yōu)化教學活動設計,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另一方面,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思維探究能力的發(fā)展.傳統(tǒng)教學方法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保障學生學科思維的發(fā)展,教師要引導其主動參與各項學習活動,設計趣味性問題鏈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構建快樂愉悅的課堂氛圍,進而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化學習需求,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3].
例如,在學習“圓”時,教師可在教學活動中引入現(xiàn)代化教學工具,構建生動立體的教學環(huán)境,將學生帶入問題情境,促使其展開思考.比如,教師以某學生過生日為背景,圍繞“分蛋糕”這一主題設計問題鏈,要求學生思考:某學生家中共有六口人,應該怎樣平均分配蛋糕?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想法動手實操,將自己的想象與現(xiàn)實情境結合在一起.教師此時提出問題:請同學們思考,如何說服同學接受你的分配方法,并說出你是基于哪些原則分配蛋糕的?引導學生利用圓的性質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趣味性問題鏈的引導下,教師能夠極大地改善數學課堂環(huán)境,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
2.5 設計鞏固性問題鏈,鞏固學生所學知識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難度遞進的數學問題,以此鞏固所學數學知識,使學生通過應用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在設計問題鏈的過程中,教師應結合課程要求及學生的學習水平,逐步增加學習難度,要求學生在反復探索和練習的過程中掌握數學知識,并通過循序漸進的引導,有效夯實學生的數學知識基礎,完善學生的數學知識體系.
例如,在學習“勾股定理”時,由于勾股定理在生活中具有較強的實踐應用價值,是解決很多問題的工具,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實踐探究任務,在任務情境中導入問題鏈,鞏固所學數學知識.例如,某地基的形狀是菱形,已知兩條對角線的長為10米和15米,請同學們談一談怎樣求得地基的邊長.教師通過提出問題,能夠引導學生分析教材中勾股定理的有關知識,促使學生嘗試利用勾股定理解決問題.在問題鏈的設計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探索不同場景下的勾股定理,并拓展教學空間,使學生深入理解勾股定理.此外,教師還可以設計實踐問題鏈,引導學生思考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提高學生探索數學知識的深度,有效鞏固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進而提高其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3 結束語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結合問題鏈設計教學活動,可以搭建結構化的數學教學環(huán)境,有助于完善學生的數學知識體系.教師結合問題鏈對學生進行思維引導,利用不同形式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其有能力、有信心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從而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標,實現(xiàn)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參考文獻:
[1]王妍婧.立足于“問題鏈”發(fā)展高階思維:以蘇科版初中數學為例[J].中學課程輔導,2024(20) :57 -59.
[2]陸銀.初中數學課堂“問題鏈”的教學實踐探析[J].數學之友,2024(13):23-25.
[3]吳令軍.問題鏈教學視角下初中數學深度學習對策分析[J].數理天地(初中版),2024(13):86 -88.
[責任編輯:李慧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