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雨季,故鄉(xiāng)那些山林都會悄悄地撐起一把把五彩繽紛的“小傘”。菌子們是如此小心翼翼,在杳無人煙的地方冒出一些星星點點的驚喜。
傳聞同一種菌子,生長的位置不同,也會有“毒”與“無毒”的天壤之別,特別是長在桉樹林里的更是絕不能碰。加工的時候要牢記足量食用油、足夠烹飪時間、足夠大蒜這三要素。雖然有著極大的風(fēng)險,但品嘗過菌子美味的人都會欲罷不能。滿意地咀嚼并回味一整年,待到來年菌香飄蕩的時候,會再次爭先恐后,前赴后繼地以身試“毒”,再次加入這令人膽戰(zhàn)心驚的品菌之旅。
雨后悶熱的日子,是找菌子的好時機。既然是“找”,說明找到菌子還是需要一點點運氣的。有的踏遍了整道山梁,翻遍了所有的腐葉或草叢也一無所獲。有的一路搜尋,望眼欲穿也遍尋不到,然而緊跟在后面的人卻有意外的收獲。據(jù)說,雞樅是有個窩的,三兩天就冒出一朵,因此人們就“守株待兔”般地等。找菌子大軍的人越來越多,有的甚至要趕個早,天還未亮,黑咕隆咚地就打著手電筒進山去碰個運氣。
又是一個菌香彌漫的時節(jié),好似山林清新的氣息都隨著一朵朵小巧而又精致菌子的身影傳遍了大街小巷。周末,好友小趙邀請我們到他的家鄉(xiāng)去品嘗鄉(xiāng)野的味道。還說他家鄉(xiāng)的菌子數(shù)量最多,品種最全,品質(zhì)最好,味道更鮮。相識二十余載的幾位好友欣然前往。
與小趙因工作而結(jié)識。那時,我們都剛參加工作不久,業(yè)務(wù)上會有一些聯(lián)系。相識后,我們偶爾會找個機會小聚,在一天天的交往中友誼的小船也越駛越近,情感也愈見濃郁。我們曾一起在稻花飄香的田野里漫步,在湖邊的沙灘上留下青春的足跡,還曾在清朗的月光下暢談人生,在閃爍的霓虹里發(fā)泄生活的苦悶。當然,更多的時候,我們都忙于各自的生活,有時甚至幾個月都沒有一丁點兒彼此的消息。但久別重逢,我們依然無話不談,也許,這就是現(xiàn)代忙碌社會里朋友相處的一種狀態(tài)吧:即使生活在同一座小城,亦無法時常相聚,但駐留在心中的情感卻絕不會有絲毫的褪色。
開始上菜,一碗菌香濃郁的雜菌湯就吊足了我們的胃口,我們努力辨別湯中黃澄澄的雞油菌獨特的香,銅爐菌那讓人叫絕的鮮,洋奶菌特立獨行的脆,灰雞粽那讓人回味的甜。一盤爆炒黑牛肝,菌子獨特的香和肥厚的菌肉瞬間就虜獲了我們所有的期待,讓我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滿足。一盤素炒雞樅,讓我們嘗到了久違的鄉(xiāng)野味道,雪白的雞樅與青紅椒搭配,更讓人覺得鮮嫩可人。一碗酸湯牛肝菌,加入自家腌制的酸菜,酸爽的感覺令人食欲大增。一盤羊奶菌燉肉,菌子不僅吸收了肉的香,羊奶菌獨特的脆還讓人覺得別有一番滋味。一碗青頭菌燉紅燒肉,青頭菌不僅保留了原有的鮮甜,還吸收了紅燒肉的濃香。一碗黃皮雞粽燉土雞蛋,黃色作底,乳白的雞樅點綴,更像一件藝術(shù)品,讓我們不忍去破壞它的完美。一碗菌香牛肉,牛肉與菌子的香碰撞在一起,一起融合,一起升華,使菜肴的濃香達到了無以復(fù)加的極致。一盤油淋見手青,雖然已不再呈現(xiàn)出用手觸摸就能變色的奇特現(xiàn)象,但菌子獨特的香味與爽滑感還是讓人備感驚喜。再配上一盤當?shù)赜忻挠土芨砂?,一盤素炒小青花,實在是一頓讓人難以忘懷的饕餮盛宴。最后,一碗干巴菌炒飯,讓我們本已裝不下再多食物的腸胃屈從了我們無法滿足的唇齒欲望。我們直呼,得趕快去消化消化了。
我們就這樣品嘗著大自然的賜予,回憶著美好的青春。席間,小趙的幾個發(fā)小還唱起了貼有地方標簽的歌謠《老家在建水》,提醒小趙要?;丶铱纯?,老友也要時常相聚,不要讓時光撕裂了彼此的情感。席末的一首《月上東門樓》,更讓我們感受到了建水這座小城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濃濃的詩意。
(編輯·姚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