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感滲透的核心在于,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構(gòu)建充滿情感的教學環(huán)境,喚起學生內(nèi)心的情感共鳴,進而提高他們的情感素養(yǎng),推動學生全面成長。而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利用情感滲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情感滲透 "語文教學 "習作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寫作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情感認知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然而,如何讓學生在寫作中融入真情實感,實現(xiàn)深度表達,是教師面臨的一大挑戰(zhàn)。本文旨在探討如何通過情感滲透,引導學生在寫作中表達真實情感,提升寫作教學的效果。通過感悟生活、品味語言以及在閱讀與寫作中的情感融合,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情感表達能力。
一、引導學生感悟生活,積累情感素材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也是情感教育的土壤。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感悟生活,從生活中積累情感素材。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身邊的人和事,記錄下自己的所見所聞和所感所想;可以讓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了解社會現(xiàn)象和人情世故;可以讓學生閱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和人生哲理。通過這些方式,學生可以積累豐富的情感素材,為寫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以五年級上冊的《落花生》一文為例,文章通過細膩描繪花生的成長歷程及其獨特屬性,流露出作者對這一農(nóng)作物的深厚情感與高度贊譽。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深入探討:是什么原因使得作者對花生情有獨鐘?花生的哪些特質(zhì)引發(fā)了作者的由衷贊美?通過這些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感悟文章中的情感,并讓學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是否也有類似的情感體驗。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嘗試寫一篇關于自己喜歡的植物或動物的作文,通過描寫它們的特點和生長過程,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1]
二、品味語言,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
語言是情感流淌的河道,是寫作的基石。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特別是針對中高年級的學生,教師更應重視引導學生深入品味語言,細細咀嚼其中的情感韻味,以此激發(fā)他們的情感共鳴,為寫作打下堅實的情感與語言基礎。[2]
以五年級上冊的“慈母情深”一課為例,這篇文章以其細膩的情感描寫和真摯的母愛表達,深深打動了每一位讀者的心。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細細品味文章中的語言,感受母親深沉的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引導學生關注文章中的細節(jié)描寫,如“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shù)著”這一句,通過“揉得皺皺的毛票”和“龜裂的手”等細節(jié),生動展現(xiàn)了母親生活的艱辛,從側(cè)面反應了她對子女無私的愛。學生們在品味這些語句時,能夠深刻感受到母愛的偉大和無私。同時,教師還應鼓勵學生通過朗讀來體會文章中的情感,在朗讀“‘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這一段時,學生們能夠明顯感受到母親雖然生活辛苦,但為了滿足孩子的讀書愿望,她毫不猶豫地付出了自己的辛勞。這種情感在朗讀中可以得到充分的傳遞,也讓學生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母愛的內(nèi)涵。
三、利用情感滲透,實現(xiàn)寫作深度表達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要融入真情實感,通過整體感知、通過聯(lián)想感受文學語言的獨特魅力。那么,如何才能寫出能讓讀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的文章呢?具體來說,要寫具有真實情感的角色,使得他們具有獨特的個性和復雜的情感,例如可以通過描寫感人情節(jié)、富有感染力的場景來進行深度表達。為此,教師可以在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中,利用情感滲透促進寫作深度表達,讓學生可以在知識輸出中把握整體框架,將自己的心理變化、思想情感表達出來。[3]
以《白鵝》為例,課文主要講述的是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如果單純依靠教師口頭講解,很難讓學生理解文章的更深內(nèi)涵,因為部分學生可能聽說過“白鵝”,部分學生可能從沒有見過“白鵝”,單純依靠閱讀課文,很難讓學生對“白鵝的外貌”、“白鵝的特性”、“白鵝的高傲”等內(nèi)容形成客觀理解。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動態(tài)展示“生活中的白鵝”的圖片或者視頻,給予學生視覺沖擊,讓學生更加直觀了解白鵝,引導學生體會動物的有趣、可愛,并試著總結(jié)作者對白鵝的思想情感。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比的方式,說一說圖片中“白鵝”與作者文章中描寫“白鵝”的異同之處,再動手寫一寫,將想法落實到紙上,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我家的小狗”為題目進行寫作,鼓勵學生融入自身情感描寫家里的小狗和對小狗的情感,這樣可以改變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千篇一律”的現(xiàn)象,還能提升學生的寫作自信。利用這種方式,學生可以逐步提升寫作技巧,充分發(fā)揮出自身的主體作用,寫出更有內(nèi)容和情感的文章,從而獲得比較深刻的學習體驗。[4]
總之,情感滲透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引導學生感悟生活、品味語言,以及在閱讀與寫作中融合情感,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和情感表達能力。教師應繼續(xù)探索和實踐情感滲透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奕涵.“大概念”視域下的小學語文寓言故事教學策略——以《坐井觀天》為例[J].語文新讀寫,2022,(01):55-57.
[2]潘陽.將寓言課堂教學引向課外閱讀——談德育在小學語文寓言教學中的滲透[J].讀寫算,2020,(08):165.
[3]陳珍珍.將寓言課堂教學引向課外閱讀——從把德育滲透進小學語文寓言教學談起[J].教師,2019,(18):17-18.
[4]劉艷俠.借力寓意教學,劍指思維品質(zhì)的發(fā)展與提升——以《螳螂捕蟬》的教學為例[J].小學教學參考,2018,(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