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5)11-0001-04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課程理念”的闡釋中明確提出,“落實‘教會、勤練、常賽'”,強調“注重‘學、練、賽’一體化教學”“堅持課內外有機結合,指導學生學會基本運動技能、體能和專項運動技能,提供更多時間讓學生充分練習,鞏固和運用所學運動知識與技能,參與形式多樣的展示或比賽”?;谛抡n標指導,教師需要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強化“學、練、賽”一體化教學策略研究,以此提升體育教學實效,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一、注重教學設計,強化整體構思
小學體育“學、練、賽”一體化教學的目的是要將課堂教學、課外體育活動以及課外體育競賽等環(huán)節(jié)緊密聯(lián)系,融為一體,內容一致。因此,需要教師在一體化教學前從整體視角做好體育教學規(guī)劃,完善教學構思,這樣才能促使體育教學實現(xiàn)“學”“練”“賽”的聯(lián)動,三者相互促進,達到“ 1+1gt; 2”的教學效果,提升育人功能。
(一)認真研讀教材,明確教學內容
例如,人教版3\~4年級體育第三部分第六章第一節(jié)“小籃球”教學中,教師需要在教學準備階段圍繞教材做好一體化教學的整體規(guī)劃。通過教材的研讀可明確“小籃球”課程的教學目標。
① 能夠說出小籃球的動作名稱及術語。
② 初步掌握小籃球原地和行進間運球、原地雙手胸前投籃的動作方法,并能夠在游戲和比賽中運用。
③ 發(fā)展速度、力量、靈敏、協(xié)調等身體素質和對球體的感知能力。
④ 表現(xiàn)出對小籃球學習、游戲及比賽的興趣,能夠在練習、游戲及比賽中與同伴友好相處,遵守規(guī)則,初步具有勇于克服困難的優(yōu)秀品質。
從教材提供的教學目標,教師很容易歸納出“學”“練”“賽”的具體內容。其中“學”主要包括動作名稱和術語、運球方法、胸前投籃方法;“練”主要包括速度訓練、力量訓練、靈敏度訓練、協(xié)調性訓練以及球感訓練;“賽”則包括賽規(guī)則、賽品質、賽技能等。
(二)細化教學分析,做好教學規(guī)劃
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主要依托課堂教學,而一堂體育課時長僅為45分鐘,很難覆蓋教學、訓練和比賽三大環(huán)節(jié),進而影響教學效果?!皩W、練、賽”一體化教學,需要根據新課標要求,將體育教學從課內向課外進行拓展和延伸,從而實現(xiàn)“課內外有機結合”結合。
同樣以“小籃球”教學為例,教師可圍繞“學、練、賽”三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規(guī)劃。
“學”主要體現(xiàn)在45分鐘的課堂教學中,前15分鐘以教師講解、演示等理論教學為主;后30分鐘以學生合作探究、體驗嘗試為主,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會小籃球的理論知識、技能等;“練”需要可安排在體育課堂之外30分鐘的大課間活動中,可通過分組訓練,提高學生的專項體能、協(xié)調性或球感等。每次訓練時間可控制在30分鐘左右,前10分鐘可進行籃球技術動作訓練,之后的20分鐘可進行分組體能訓練和球感訓練等;“賽”可安排在課后活動中進行。課后服務時間較為寬裕,時間可適當延長,控制在60分鐘左右。“賽”的過程中,可將理論比賽、體能比賽、技術比賽等適當穿插起來,提高“賽”的多樣性,提高學生“賽”的興趣,達到預期的一體化教學目標,逐步培養(yǎng)學生“校內鍛煉1小時,校外鍛煉1小時”的習慣。
二、強化教學實踐,落實教學環(huán)節(jié)
通過教學準備階段的規(guī)劃和設計,教師能夠從整體角度對“學、練、賽”一體化教學形成系統(tǒng)化的認識,了解“學、練、賽”的方向,明確教學思路,將體育教學轉向各環(huán)節(jié)的具體組織和實踐中。
(一)學:關注興趣,深化理解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注重教學方式改革,強調從“以知識與技能為本”向“以學生發(fā)展為本\"轉變?;谛抡n標指導,教師在開展“學、練、賽”一體化教學中,需要注重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參與體育知識與技能學習活動的熱情,將教師的講解示范以及學生的合作探究運用到“學”的環(huán)節(jié)中,從而深化學生對體育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1.趣味教學,調動熱情
小學3\~4年級學生年齡在9\~10歲,此階段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對外部世界充滿了好奇心,渴望能夠獲得更多外部信息,對新鮮事物充滿了探索和嘗試的欲望,而且,此階段學生活潑、好動、愛玩。教師可根據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以及思維、認知特點,優(yōu)化一體化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學”的熱情,促使學生“學得清楚,學得透徹”。
(1)開展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概念由西方教育心理學家杰瑞爾·巴維爾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這種方法將教學內容與實際情境結合起來,能夠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獲取知識、學習技能,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教師可將情境教學應用到體育“學、練、賽”一體化教學中,以此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
例如,人教版3\~4年級體育第三部分第六章第一節(jié)“小籃球”教學,需要讓學生學會原地運球、行進間運球、原地雙手胸前投籃和傳接球等技術動作。采用單純的語言表述和講解,教學變得枯燥、無味,教師可以嘗試運用情境教學法,讓課堂“學”的氛圍活躍起來。
教師可以在課前通過現(xiàn)代信息科技從網絡上搜集、下載有關籃球比賽的視頻,如中國男子籃球職業(yè)聯(lián)賽、中國男子籃球職業(yè)聯(lián)賽視頻等。教師可從視頻中提取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片段,通過剪輯和加工,將其制作成3\~5分鐘的微視瀕,在課堂“學”的環(huán)節(jié)中進行播放,將學生帶到可視化的比賽情境中,讓學生感受籃球技術動作在比賽中的實用性,點燃學生的學習欲望,令其主動投人技術動作的觀察、思考和模仿中。
這種教學方式不僅符合小學中年級階段學生的興趣特點,還能實現(xiàn)信息科技的“跨學科”融入,借助對信息設備播放功能的操控,實現(xiàn)重復播放、慢放等效果,讓學生觀察得更加真切、細膩,學得更加準確,從而提升“學”的效果。
(2)開展游戲教學
游戲教學概念由瑞典學者奧夫斯奈特和赫蘭科正式提出,主張通過游戲的方式開展教學。這種教學方式以其輕松、愉悅的特點贏得了許多學生的喜愛并以此得到在小學階段的各學科教學中得到普遍推廣。小學體育“學、練、賽”一體化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和特點設計并引入小游戲,有助于營造輕松、和諧、充滿趣味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感受快樂的同時,掌握體育知識和技能。
例如,“小籃球”教學中,在學校“原地運球”技術動作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自由尋找玩伴,兩人一組結成對子,組織學生開展“運球攔截”小游戲。聽到教師發(fā)出的“開始”指令后,持球的學生可嘗試原地運球,另外一名學生想方設法截斷。運球的學生一旦脫離原位或“小籃球”脫手,便視為落敗,二人轉換角色,進行下一輪游戲。
通過這種小游戲,能夠讓學生在實踐中自主感受和領悟“原地運球”的動作方法,比如,兩腳左右或前后開立,以此擴大身體活動范圍;兩膝彎曲,重心下沉到兩腿之間,以此穩(wěn)定自己身體;五指自然分開,擴大控球面積等,從而讓學生在“做中學”“樂中學”,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此外,這種先玩后教的方式,還能夠讓教師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在運球中普遍性和個體性的問題,確定整體示范和個別指導的內容,為后續(xù)教學做好鋪墊。
2.講解示范,指導要領
講解示范是“學、練、賽”一體化教學中的主要教學方式,通過教師的講解能夠讓學生明確教學任務,掌握技術動作的方法和要領,理解并記憶技術動作的名稱等。講解示范包括分解示范、對比示范和整體示范等,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教學需求進行講解示范方式的靈活調整。
例如,人教版3\~4年級體育第三部分第六章第一節(jié)“小籃球\"教學中,通過開展游戲活動,教師能夠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在“原地運球”中存在的不足,比如個別學生兩腳左右或前后雖然開立,但是兩膝彎曲幅度較小,運球時的重心較高,身體前傾的角度較小。而上臂和手部動作則存在普遍性問題,比如手指張開幅度不足,觸球部位以手指為主,運球時以肘關節(jié)為軸等。教師可根據具體問題做出相應的示范。如針對學生運球時兩腳、兩膝、上體以及重心方面存在的問題,教師可采用“對比示范”的方式,教師示范正確動作,與學生的錯誤動作形成鮮明對比,讓學生在“找茬”活動中掌握動作要領;針對運球時手指和手臂動作出現(xiàn)的偏差,教師可采用“整體示范”與“分解示范”結合的方式,將運球動作細化到手指張開的角度和手掌觸球的具體部位,以此實現(xiàn)“點”“面”結合,教法多樣,讓全體學生均能在有限時間里系統(tǒng)地領會原地運球的動作要點。
3.探究嘗試,指導點撥
講解示范中,每個學生觀察的角度存在差異,領悟的程度存在不同,進而造成學生之間對技術動作掌握的程度的分別,對此,可組織和引導學生進入合作探究環(huán)節(jié)。教師可將學生劃分出多個異質化合作學習小組,由組長帶領小組成員探索、嘗試,分享和交流,教師可在學生熟悉“原地運球”技術動作的過程中下沉到學生群體中,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和點撥,糾正每個學生的動作偏差,以此提高學生技術動作的規(guī)范性。
(二)練:注重實效,強化技能
“練”是鞏固和運用所學運動知識與技能的重要方式和途徑,也是“學、練、賽”一體化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前的設計和規(guī)劃,為學生預留充足的練習時間,比如課堂預留30分鐘時間練習,體會手和手臂動作,大課間30分鐘用于熟練、內化,教師需在“練”的環(huán)節(jié)中做好指導,以此提升“練”的實效。
1.細化訓練項目
體育教學中的每個技術動作均可視為一系列細微動作的組合,每個細微動作都會影響技術動作的整體效果。教師需要根據技術動作的分解,確定具體的訓練項目,從而提高“練”的針對性。
例如,“小籃球”中“原地運球”動作可分解可細化為眼晴的注視、身體的協(xié)調、手腕的跟隨等諸多細節(jié),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細分動作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比如原地運球時,眼睛需要始終注視著籃球,跟隨籃球的運動而轉動頭部,以便能夠更好地控制籃球的方向和高度,因此需要對學生的注視能力進行分組訓練。訓練中,一位學生站在本小組成員的前方,做出各種手勢和指示。小組成員運球時需要觀察這位學生的手勢,用眼睛余光注視并控制籃球,以此鍛煉學生的專注度;此外,教師還可組織學生在弱光和強光下交替進行注視能力訓練,以提高學生眼晴對復雜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
2.豐富訓練方法
“練”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多樣化訓練方法的運用,以此提高訓練活動的新穎性,增強學生對訓練活動的體驗感。例如,在“小籃球”教學中,針對原地運球技術動作進行身體協(xié)調性訓練時,教師可引入“情境教學法”,播放富有節(jié)奏感的動感音樂,讓學生隨著音樂抖動手腕,手臂隨著籃球的運動而運動,保持自然和協(xié)調。此外,教師還可利用哨音引導訓練,讓學生的運球富有韻律感。通過訓練方法的變化,能夠給學生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既可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挑戰(zhàn)心理,又能提高訓練的靈活性,提升“學、練、賽”一體化教學的實際效果。
(三)賽:激發(fā)潛能,提升素質
“賽”是小學體育“學、練、賽”一體化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賽”能夠讓學生將所學的體育知識和技術應用到實際情境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糾正自己學習和訓練的方向,讓學生具備更高的技術水平。而且,比賽能夠為學生提供真實且復雜的運動環(huán)境,學生能夠在比賽中遇到各種突發(fā)情況,通過個人努力和團隊協(xié)作化解困難,從而提高學生的團隊精神和運動素養(yǎng)。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倡導在“學、練、賽”一體化教學中參與形式多樣的展示或比賽,讓學生體驗運動的魅力,領悟體育的意義。教師遵循新課標指導,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各類比賽的機會。
例如,人教版3\~4年級體育第三部分第六章第一節(jié)“小籃球”教學后,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原地運球、行進間運球、原地雙手胸前投籃和傳球等技術動作的要點,教師可根據學生的性別、體質以及籃球技術動作掌握程度,將學生劃分為多個組間綜合能力相當?shù)谋荣愋〗M,組織學生開展游戲化比賽。
比賽過程中,各小組可指定三位學生圍成一個圓圈,形成一個具有運動效果的“活動籃”并可在對方小組的半場中靈活移動。聽到教師指令后,比賽游戲正式開始,對抗雙方的參賽隊員可運用已經掌握的籃球技術動作進攻和防守,負責進攻的小組需要想方設法地通過籃球的“運”“傳”等動作,將籃球投到本小組設置在對方場地的“活動籃”中。每投中一球,將會為本小組贏得2分。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以得分最多的小組作為本次比賽游戲中的獲勝者。
比賽中可根據學生的體能、外部環(huán)境等因素合理控制時間,通常以10\~15分鐘為宜,教師可根據比賽需求,制定相應的獎懲,以此提高比賽游戲的競爭性,增強學生克服困難、團隊協(xié)作的品質和意識。
三、實施多元評價,提升自我效能
小學體育“學、練、賽”一體化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多元化教學評價的有效運用,將其嵌入“學、練、賽\"的各環(huán)節(jié)中。
同樣以人教版3\~4年級體育第三部分第六章第一節(jié)“小籃球\"教學為例,教材中提供了“教學評價要點和建議”,通過列表的形式明確了“運動項目評價”和“綜合性評價”內容、要點和權重,教師可將其作為一體化教學評價中的必要參考,在學、練、賽各環(huán)節(jié)教學后,引導和組織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小組內部的“相互評價”,教師可根據每個學生的得分情況進行“點評”。
教師在教學評價過程中,需要融人賞識教育思想和理念,在讓學生認識到自身不足的同時,對其進行贊揚或鼓勵,讓學生在“學、練、賽”的各環(huán)節(jié)中獲得成功的愉悅感,以此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幫助學生樹立體育運動的自信心,促進學生終身運動意識和習慣的自主形成。
四、結論
綜上所述,實施“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是小學體育教學發(fā)展的必然需求,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教師需要充分認識此教學模式的價值和意義,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和優(yōu)化,以此提升體育教學質量和效果,實現(xiàn)體育的核心目標。
參考文獻:
[1]毛梅竹.關于小學體育學、練、賽、評一體化的思考[J].華夏教師,2023(17):66-68.
[2]彭玲琳,陳晨.“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模式在體育選項課教學中的應用:以排球傳墊球技術教學為例[J].內江科技,2023,44(8):72-74.
[3]黃鳳,俞承寬.“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研究[J].青少年體育,2021(3):93-94.
[4]周文水.體教融合,多元發(fā)展:小學體能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策略研究[J].體育世界,2024(1) :65-67.
[5]楊城榮.籃球課堂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21(34):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