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到來,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深入發(fā)展,金融行業(yè)的國際化日趨明顯。作為國際金融交流的重要工具-金融英語,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通過對金融英語的詞匯特點、構詞法、翻譯技巧等方面的研究,對金融英語詞匯與術語的英漢對比進行分析,探討高職院校金融英語課程的教學策略,以提高高職學生的金融英語應用能力。結合作者金融英語課程的教學實際,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和措施。
關鍵詞:高職院校;金融英語;詞匯與術語;英漢對比分析;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5.13.028
0 引言
在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的進程中,金融市場必將走向國際化,而金融英語作為國際金融交流的工具,伴隨著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其重要地位和主要作用日益凸顯。對于金融專業(yè)的學生而言,掌握金融英語中的專業(yè)詞匯與術語,不僅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國際金融市場的發(fā)展變化,還能提升他們在擇業(yè)就業(yè)時的競爭力。然而,金融英語作為專門用途英語(ESP)的一個重要分支,具有獨特的詞匯和表達方式[1]。和普通大學英語課程相比,具有專業(yè)性強、詞匯量大、詞義多變等特點,這就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不小的挑戰(zhàn),特別是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更多。
高職院校開設金融英語課,旨在培養(yǎng)高職學生的金融英語應用能力,使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國際金融市場的需求,增強學生在就業(yè)市場上的競爭力。因此,如何有效地講授金融英語詞匯與術語,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金融英語應用能力,成為該課程教學的重要任務。
本文將從金融英語詞匯與術語的英漢對比分析入手,進而對高職院校金融英語課程的教學策略開展探討。通過對金融英語詞匯的特點、構詞法、翻譯技巧等方面的分析,結合作者金融英語課程的教學實際,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希望能為此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一點參考和助力。
1 金融英語詞匯與術語的英漢對比分析
1.1 金融英語詞匯之特點
(1)專業(yè)性強。
金融英語作為專門用途英語,詞匯具有很強的專業(yè)性,涉及金融機構、金融工具、金融市場、金融政策等諸多領域。這些詞匯在金融領域通常具有其特定的含義和用法,需要學生在學習中不斷體會和掌握并積累和運用。
(2)詞匯量大。
金融英語詞匯還有數(shù)量龐大的特點,學生需要掌握大量的專業(yè)術語詞匯,才能理解和運用金融英語進行交流和溝通,無形中增加了學習的難度。
(3)詞義多變。
第三,金融英語詞匯的詞義具有多變性和復雜性。在不同的語境下,同一個詞匯可能有不同的含義和用法。例如,“margin”在金融英語中可以表示“保證金”,同時也可以表示“邊緣”或“幅度”。因此,學生在學習金融英語詞匯時,需要注重上下文語境,以準確理解詞義。
1.2 金融英語詞匯之構詞法
金融英語詞匯的構詞法主要有3種:合成法、派生法和縮略法。
(1)合成法。
合成法是指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詞組合形成一個新的單詞。在金融英語詞匯中,合成法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構詞方法。例如:“stock exchange”(證券交易所)、“financial market”(金融市場)、“credit card”(信用卡)等都是通過合成法構成的。
(2)派生法。
派生法是通過添加前綴或后綴來改變單詞的詞性或詞義的一種方法。在金融英語詞匯中,派生法也是一種常見的構詞方式。“financial”(金融的)是通過在“finance”(金融)后添加后綴“-al”構成的形容詞;“inflationary”(通貨膨脹的)是通過在“inflation”(通貨膨脹)后添加后綴“-ary”構成的形容詞[2]。
(3)縮略法。
再來說說縮略法,其實就是將單詞或詞組中的部分字母省略,形成一個簡短的縮寫形式。在金融英語詞匯中,縮略法被廣泛用于專業(yè)術語,大量縮略詞用來表示金融機構、金融工具、金融政策等,如“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WTO”(世界貿易組織)、“GDP”(國內生產總值)、“CPI”(消費者物價指數(shù))等都是通過縮略法構成的。這些縮略詞在漢語中也有對應的翻譯,但需要注意保持翻譯的一致性和準確性。
1.3 金融英語詞匯之英漢對比分析
高職院校任課教師可以選取金融英語中的關鍵詞匯,與漢語中的對應詞匯進行對比分析。通過對比詞匯的含義、用法、搭配等方面的差異,幫助學生更準確地掌握金融英語詞匯的精髓。
(1)詞匯對應性。
在金融英語詞匯中,有些詞匯在英漢之間具有直接的對應關系?!癰ank”(銀行)、“currency”(貨幣)、“dividend”(紅利)、“investment”(投資)等詞匯在英漢之間具有相同的含義和用法,在漢語中就有直接對應的翻譯。這些詞匯在詞義上基本保持一致,便于跨語言交流。這些詞匯的對應性對于高職學生快速掌握金融英語詞匯的基本含義和用法大有裨益。
(2)詞匯差異性。
英漢之間具有差異性的情況在金融英語詞匯中也真實的存在。這些差異可能源于語言文化、歷史背景、也可能是由不同國家的不同經(jīng)濟制度產生。例如,“stock”(股票)在漢語中通常指的是股份公司發(fā)行的所有權憑證,而在英語中則可能包括股票、股份、股本等多種含義;“bond”(債券)在漢語中通常指的是政府、企業(yè)等發(fā)行的債務憑證,而在英語中則可能包括債券、票據(jù)、公債等多種含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詞匯的英漢差異,避免學生的誤解和誤用。
(3)詞匯翻譯技巧。
在對金融英語詞匯進行翻譯時,需要掌握基本的翻譯技巧。首先,要準確理解詞匯的語境,認真結合上下文,確保翻譯的準確性。其次,要注意詞匯的語義變化,避免簡單直譯帶來的錯誤。例如,“margin call”(追加保證金通知),在翻譯時需要考慮到其具體的金融背景和使用語境,不能簡單地翻譯為“邊緣呼叫”或“幅度要求”。最后,要注意各國的文化差異,避免文化差異造成的誤解。例如:“bull market”(牛市)和“bear market”(熊市),在英語中直接使用了動物名稱來表示股市的漲跌情況,而漢語中則是通過比喻的方式來表達此類情況。因此,在翻譯這些詞匯時,需要考慮到各國之間文化差異對翻譯的影響。
(4)詞義擴展與語境適應性。
詞義擴展:例如:“yield”(收益率),在英語中通常指債券或股票的回報率,但在漢語中特定金融語境下具有更廣泛的含義,可以被用來描述基金的回報率以及其他多種投資產品的回報率。
語境適應性:在對金融英語詞匯進行翻譯時,需要考慮目標語言的語境適應性。對于某些在英語中常見但在漢語中不常用的表達方式,需要進行適當?shù)恼{整或替換。例如:“Risk Management”,直譯為風險管理,雖然“風險管理”是“Risk Management”的準確翻譯,但為了更好地融入漢語語境和企業(yè)文化,在對其進行語境適應性調整后,在某些行業(yè)或公司內部可能會根據(jù)具體職責或部門設置,將其翻譯為風控管理或風險防控。
2 教學策略與評估
2.1 詞匯記憶與運用策略
(1)分類記憶:通過將金融英語詞匯按照不同主題進行分類,如金融市場、金融產品、金融機構等,幫助學生系統(tǒng)地記憶詞匯,而且詞匯分類的過程,本身就是學習的過程。
(2)多維度記憶法:除了傳統(tǒng)的分類記憶外,可以引入聯(lián)想記憶、圖形圖表等多元記憶方法,幫助學生更高效地記住金融英語詞匯。例如,利用圖表、動畫或思維導圖將復雜的金融概念可視化,或者通過詞匯間的聯(lián)系制作詞匯樹、魚骨圖等來增強記憶。
(3)實際應用練習:鼓勵學生參與模擬金融交易、撰寫金融報告等實踐活動,將書本中的詞匯應用到實際情境中,讓學生在模擬語境中運用詞匯,促進詞匯的掌握和熟練。這不僅有助于詞匯的深入理解和鞏固記憶,還能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
(4)在線學習資源:利用在線金融詞典、金融英語學習平臺等資源,如高盛金融英語詞典、有道詞典等,給學生提供豐富的詞匯學習材料和練習,拓寬學習渠道的同時增加了學習的互動性和趣味性。
2.2 語法結構與句型深化
(1)金融英語語法特點:講解并練習金融英語中的特殊句型、被動語態(tài)等,幫助學生掌握金融英語的語法結構。金融英語中常使用被動語態(tài)來表達客觀事實或描述金融活動。教師可以通過對比分析英漢兩種語言在語態(tài)上的差異,幫助學生掌握金融英語中被動語態(tài)的用法。
(2)句型模板教學:總結金融英語中常見的句型結構,如定語從句、狀語從句等,為學生提供句型模板,并引導他們進行替換練習,逐步掌握金融英語的表達規(guī)律。
句型模板:
The [financial instrument/investment product] that/which [provides/offers/guarantees] [specific benefit/feature] is known as[name].
示例:
The bond that offers a fixed interest rate is known as a fixed-rate bond.
替換練習:
請將“fixed interest rate”替換為“variable interest rate”,并重新構造句子。
答案:The bond that offers a variable interest rate is known as a variable-rate bond.
請將“bond”替換為“stock”,并將“fixed-rate”替換為“dividend-paying”,然后重新構造句子。
答案:The stock that pays a dividend is known as a dividend-paying stock.
(3)句型轉換與翻譯:通過句型轉換和翻譯練習,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使其能夠準確表達金融概念和信息。例:定語從句的翻譯:
英文原句:The bond that matures in five years offers a higher yield than the one that matures in one year.
中文翻譯:5年期債券的收益率高于1年期債券。
解釋:將英文中的定語從句“that matures in five years”和“that matures in one year”分別翻譯為中文中的前置定語“5年期”和“1年期”,使中文句子更加簡潔明了。
2.3 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
(1)文化講座與研討:定期邀請金融行業(yè)專家或具有國際金融背景的教師舉辦講座,分享國際金融市場的最新動態(tài)和跨文化交流的經(jīng)驗,增強學生的國際視野。
(2)案例分析與討論:選取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典型案例,引導學生分析案例中的文化差異和溝通策略,提升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問題解決能力[3]。
(3)模擬國際會議:組織學生參與模擬國際會議或商務談判等活動,模擬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金融交流場景,鍛煉學生的跨文化交流技巧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
(4)文化差異教學:在課程中融入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金融習慣和表達方式。
2.4 互動式教學與個性化指導
(1)互動式教學:采用討論、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互動式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通過小組合作完成金融項目研究、模擬交易等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和競爭意識。
(2)個性化指導:針對學生不同的英語水平,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指導,確保每位學生都能有所收獲。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興趣、個人能力和學習進度,幫助其制訂學習計劃,提供有針對性的學習資源和學習方法。對于英語學習困難的學生,可以采取一對一輔導、互幫互助或小組討論的方式,幫助他們克服學習障礙,提升學習效果。
2.5 評估與反饋
建立有效的反饋評估機制,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收集反饋意見,調整教學策略和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提問、完成作業(yè)情況、階段性測試成績等方式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在評估過程中,教師應注重發(fā)現(xiàn)學生在金融英語詞匯與術語的英漢對比分析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及時給予學習建議。同時,教師還應鼓勵學生之間開展互評和自評,培養(yǎng)他們的自我評價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4]。通過全面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為后續(xù)的金融英語教學改進提供參考。
3 教學措施
3.1 明確教學目標,注重應用能力培養(yǎng)
高職院校金融英語課程應明確教學目標,根據(jù)高職學生自身的特點,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金融英語應用能力。具體來說,應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熟練掌握金融英語詞匯與術語的基本含義和具體用法;能夠運用金融英語進行簡單的交流和溝通;能夠閱讀和理解國際金融市場的相關英文資料和報告;能夠翻譯和撰寫簡單的金融英語文件和信函。
3.2 優(yōu)化教學內容,突出專業(yè)特色
高職院校金融英語課程應優(yōu)化教學內容,突出專業(yè)特色。結合國際發(fā)展趨勢和熱點經(jīng)濟問題,調整和完善教學內容;引入國際金融市場的相關案例和資料,豐富教學內容;突出金融英語的專業(yè)特色,注重詞匯和術語的準確性和專業(yè)性;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教學內容的難度和深度。
3.3 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高職院校學生有其自身的特點,教師應注重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在金融英語課堂上可以通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以達到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和互動性,進而提升教學效果。
3.4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學水平
教學活動的主體和關鍵一方面是學生,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教師。因此,高職院校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綜合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加強教師的培訓和進修,組織教師參加學術交流和研究活動,了解金融英語領域的最新動態(tài)和研究成果,鼓勵教師開展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活動[5]。
金融英語詞匯與術語的英漢對比分析是高職院校金融英語課程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對比分析英漢詞匯、句型與語法、語境以及實踐應用等方面的差異,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金融英語詞匯和術語的內涵和外延,還可以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金融概念和信息,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同時,結合高職院校金融英語課程的特點和學生需求,任課教師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可以進一步提高課程的教學效果和質量,通過不斷探索和實踐更多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為培養(yǎng)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金融人才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谷志忠.高校ESP教學現(xiàn)狀剖析與應對策略[J].外語電化教學,2010,(3):2529.
[2]HUTCHINSONT,WATERS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2025
[3]劉法公.論專門用途英語的屬性與對應教學法[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12):2527
[4]姚計海,沈玲,鄒弘暉.教師教學自主權與教師領導力的關系:心理授權和教學自主性的中介作用 [J].心理與行為研究,2022,20(1):108114
[5]張靖,李玲玲,徐宏幸.應用型本科高校金融類雙語課程教材體系的構建[J].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21,34(1):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