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5)14-0134-04
2024年12月,《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高等職業(yè)教育考試招生辦法》明確,2026年起,廣西統(tǒng)一實施高等職業(yè)教育“文化素質 + 職業(yè)技能”的考試招生辦法,考試科目分為公共基礎課(語文、數(shù)學、英語3門科目)和專業(yè)基礎綜合課?!稄V西高等職業(yè)教育考試大綱與說明》(語文,2026年版)中明確規(guī)定,語文考試題型結構中閱讀題共有三大題,共計30分,占整個語文學科考試總分的 30.00% ,其中現(xiàn)代文閱讀14分,約占閱讀題總分的 46.67% 。由此可見,現(xiàn)代文閱讀在高職升學考試評價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此外,《廣西高等職業(yè)教育考試大綱與說明》(語文,2026年版)中還明確了將有材料寫作題,兩道大題(即閱讀題及材料寫作題)的分值合計70分,占總分的 70.00% 。由此可見,未來職教高考語文學科命題趨勢主要是針對閱讀能力及相關寫作能力的考查。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開展閱讀教學,不僅要改變傳統(tǒng)的單一的閱讀教學模式,還要豐富中職語文課堂教學形式,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效率和寫作能力。下文,筆者將從“速讀\"“精讀”“聯(lián)讀”“設教學目標”“設教學任務清單”“設同步練習”(即“三讀三設”等方面展開論述。
一、速讀奠基:破解基礎薄弱困境
中職生在閱讀方面普遍存在語文基礎偏弱、閱讀淺表化、興趣不高等問題[1]。2023年,筆者針對(以下簡稱欽州農(nóng)校)招錄的中考成績B等級及以上新生群體,開展了一項關于“語文學業(yè)成績及課外閱讀習慣”的問卷調查,旨在深入剖析欽州農(nóng)校新生群體的語文學習基礎與閱讀習慣特征。該調查共發(fā)放問卷320份,回收有效問卷315份,問卷有效率為 98.44% 。數(shù)據(jù)結果顯示,在參與調查的學生中,僅有2人語文成績在A等級以上,有25.40% (即80名學生)表示幾乎從不進行課外閱讀。與此同時,有 65.08% (即205人)的學生雖然偶爾涉獵課外閱讀材料,包括網(wǎng)絡連載小說等,但這種閱讀行為缺乏系統(tǒng)性和深度,難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僅有 9.52% (即30人)的學生表示自己經(jīng)常閱讀,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調查結果可看出,欽州農(nóng)校大部分新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不僅限制了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還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產(chǎn)生了不利影響。
基于此,教師應改變教學方式、更新教學理念,以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筆者認為,采用快速瀏覽、整體感知的教學措施是一種有效且高效的閱讀教學方法。快速瀏覽、整體感知是首次開展閱讀教學的有效方式,承載著建立文本表征、激活前理解經(jīng)驗的重要功能。教學過程的第一步,應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行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快速閱讀文本,讓學生感受到“被尊重”,進而發(fā)散學生的閱讀思維。學生憑著喜歡和良好的感覺去閱讀文章,感受文本的主要內(nèi)容,提取其中的有效信息,形成第一次有效閱讀。實施這種教學方式的要點在于,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抓住文章的標題、開頭、結尾、段落的中心句及關鍵詞句等,這些往往是文章的關鍵信息所在。
要引導學生掌握定位關鍵信息的技巧,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指導學生閱讀:首先是標題,它往往高度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或中心論點,直接點明主題或暗示文章大致方向;其次是開頭部分,作者常在此拋出核心觀點、交代背景或引出話題,是信息的重要源頭;最后是結尾,結尾部分則多用來總結全文、升華主旨,包含對前文內(nèi)容的總結性概括。此外,在段落方面,中心句通常概括該段主要內(nèi)容,一般位于段首或段尾,少數(shù)情況下在段落中間;關鍵詞語也不容忽視,如轉折詞(但、然而等)因果關系詞(因為、所以等)、強調詞(尤其、特別等),這些詞前后通常連接關鍵內(nèi)容,能幫助學生快速厘清文章邏輯,鎖定重點信息。
通過反復訓練,學生能夠快速提高閱讀速度,迅速把握文章的核心內(nèi)容,為后續(xù)的答題奠定基礎。如在《我的母親》(老舍)一課教學中,部分學生認為,該篇文章內(nèi)容淺顯,無生僻或晦澀字詞,且主題常見,缺乏閱讀價值,因而不值得投入精力深度閱讀。果真如此嗎?筆者認為,作為一篇經(jīng)典文章,必然有其獨到之處。因此教學時筆者調整了傳統(tǒng)的教學順序。上課伊始,筆者就要求學生用自己習慣的方式閱讀課文,并明確任務:在文中定位與“母親”相關的關鍵信息。學生迅速投入閱讀中,隨后積極分享閱讀經(jīng)驗,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重新組織語言,提煉出“母親供我上學”“母親不舍得三姐出嫁”“我除夕匆匆回家,母親送我”“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等課文中的主要情節(jié),進而深刻理解了課文中母愛的偉大與深沉。這種閱讀教學方式,不僅有效突破了教學重難點,化解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面臨的關鍵問題,還顯著提高了課堂活躍度。從職教高考的角度出發(fā),這樣的教學方式在閱讀理解方法的傳授與應用方面具有顯著成效,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應試技巧。
二、精讀提升:突破淺層閱讀瓶頸
中職生閱讀層次較淺,他們在平時的閱讀中多采用略讀、跳讀及大致瀏覽的方式,僅關注閱讀材料的表層含義,因而只能獲取基本信息而缺乏深度思考,難以探究文字背后的深層含義與情感內(nèi)涵。筆者通過與學生的日常交流得知,學生“最常閱讀的書籍”主要為漫畫與連環(huán)畫,小說、雜志占比較小,而輔導性讀物、報紙及文學作品的閱讀量更是有限。部分學生認為,紙質媒介已“過時”,任何信息皆可通過手機搜索或短視頻應用獲取,故而他們認為閱讀“原文”根本沒有必要。另有部分學生雖認可自身應多讀書,尤其是有益的書籍,但受短視頻應用的影響,難以靜下心來進行深度閱讀。
在日常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中職生面對篇幅稍長的課文時,普遍缺乏耐心,甚至產(chǎn)生抵觸情緒。以2018年對口升學考試語文試題中《林黛玉進賈府》里的人物描寫為例,學生對該描寫的意圖理解各異,答案呈現(xiàn)出較大的離散性。這種淺層次閱讀的現(xiàn)狀,亟待引入深度閱讀加以改善。精讀,作為深度閱讀的典型方式,要求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入細致的剖析,通過逐字逐句研讀,精準提煉文章主題思想,把握文章的結構布局與語言特色,并在閱讀過程中積極進行推理和評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切實將引導與主導作用落到實處,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拓展閱讀活動的形式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文本。學生如果在閱讀過程中遇到難以理解或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應與其溝通交流,給予方法上的點撥。根據(jù)《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課程標準(2020年版)》要求,筆者在教學中嘗試實施“無任務”式閱讀教學法,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但要切實提高閱讀教學質量,這還遠遠不夠。對備戰(zhàn)職教高考的中職生而言,讀通文本、透徹理解、精準答題才是關鍵。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進行教學,取得了較好的實效。筆者從“設教學目標”“設教學任務清單”“設同步練習”三個方面設置教學任務,優(yōu)化學生的閱讀內(nèi)容,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
(一)設置教學目標,直達文本特征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中職生的語文基礎、認知水平和閱讀能力等學情,精準剖析教學內(nèi)容,設定具體且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在正式授課之前,教師通過清晰明了的講解與溝通,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如掌握特定的閱讀技巧、理解文章特定的結構布局、挖掘文章蘊含的深層情感等。隨后,教師引導學生依據(jù)既定的學習目標開展閱讀活動,鼓勵學生通過圈點批注、梳理文章脈絡等方式,逐步理解行文思路,精準把握文章主旨。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如引入生動有趣的案例、組織熱烈的課堂討論等,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從被動閱讀轉向主動探索。
如在《荷塘月色》一課教學中,教師根據(jù)實際教學情況,為學生提供簡要的閱讀引導。閱讀引導具體包括介紹文章的寫作背景、作者生平,并通過課件展示學習目標:一是學習運用比喻(博喻)、比擬、通感等修辭手法寫景;二是厘清課文中荷塘游蹤和感情抒發(fā)兩條行文線索;三是通過閱讀感受作者“淡淡的喜悅”“淡淡的哀愁”和“朦朧美”等。學生根據(jù)學習目標,有方向、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很快就理解了從文中剖析“家門口——荷塘——家門口\"的游蹤線索,從文中開頭找出“心里頗不寧靜—得到寧靜—熱鬧是他們,我什么也沒有(失去寧靜)”的兩條行文線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要稍微對“通感”的修辭手法進行點撥,學生就能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之后,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理解“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與“荷塘四周”的具體景象,再引導學生賞析“田田”“曲曲折折”等疊詞和“浮”“瀉”等字詞,從而深刻體會它們的內(nèi)涵。通過設定明確的閱讀目標,學生能夠更加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成功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通過反復訓練,學生能精準剖析文章,逐步掌握閱讀與答題的技巧和方法,從而提高考試成績。
(二)設置教學任務清單,直抵文本核心
《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課程標準(2020年版)》中明確“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2]”,這一理念不僅順應了語文課程改革的迫切需求,更是語文教學向其本質回歸的必然。在當前職教高考的大背景下,對中職生的語文學習而言,這一理念的貫徹落實尤為重要。因此,在日常教學中,筆者積極探索,致力構建開放式的語文教學模式。通過精心設置契合中職生認知水平與生活實際的學習任務清單,為學生搭建主動學習、積極參與的橋梁,進而營造出活躍且富有成效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引導學生深入文本,逐層理解文中的核心內(nèi)容,提升其閱讀理解能力與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以《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學為例,欽州農(nóng)校處于桂南地區(qū),絕大部分學生對荔枝較為熟悉,所以在教學該課時,筆者結合學生的日常認知和已掌握的知識,將課文中的“荔枝的果實特點”設置成教學任務清單(如表1所示)。然后,筆者再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并填寫任務清單。學生精讀課文后,填寫任務準備單(如表2所示)。
由表1、表2可以看出,學生在學習任務的驅動下,通過讀一讀、說一說、寫一寫的方式,完成任務清單的填寫,加深了對文章核心內(nèi)容的理解。這種任務式的教學方式,精簡文本內(nèi)容,并將其轉化為格式化形式,更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三)設置同步練習,直擊職教高考
從歷年的對口升學考試情況來看,現(xiàn)代文閱讀考查的選文基本出自教材,考試題型主要為選擇題,要求考生能整體感知作品內(nèi)容,厘清文章的思路和線索、層次和脈絡,體會重點字詞句在具體語境中的意義和作用,體會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和思想感情,領悟作品的內(nèi)涵。此外,考題還要求學生能對作品的內(nèi)容和表達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能分析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語言特點和表達技巧等。對照《廣西高等職業(yè)教育考試大綱與說明》(語文,2026年版)的題型示例,現(xiàn)代文閱讀的題型還是以選擇題為主,但同時也要做好填空題、簡答題等題型的備考工作。鑒于此,在教學實踐中,筆者高度重視與文本緊密關聯(lián)的同步練習設計。練習題的題型設置、難度把控及考查要點,均嚴格參照《廣西高等職業(yè)教育考試大綱與說明》(語文,2026年版)的要求和歷年對口升學考試的真題標準,力求在教學過程中把準模擬考試要求,提升學生的應考能力。
如在《雷雨》一課教學中,筆者參考2019年對口升學考試的真題,設置了理解“舞臺說明”的作用、“潛臺詞”的意義、人物語言的言外之意、文章各段落的主要內(nèi)容分析等課后練習,讓學生帶著問題再讀課文,找出答案,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最后,筆者再引導學生通過讀、講、練的方式,加深對文本的理解,穩(wěn)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聯(lián)讀:激活閱讀遷移能力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一觀點在語文教育領域已達成廣泛共識。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受升學壓力的影響,部分語文教師過度依賴既有教學經(jīng)驗,沿用傳統(tǒng)閱讀教學方法,如粗讀、再讀、精讀,以及默讀、整體讀、小組讀等進行教學,導致教學易陷入程式化,難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與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在學生已有速讀和精讀經(jīng)驗的基礎上,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采用聯(lián)讀這一教學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聯(lián)讀是指將多篇相關的文本進行關聯(lián)閱讀,通過對比、分析、綜合閱讀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遷移能力。聯(lián)讀教學能擴大閱讀范圍,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語文知識,進而更好地應對職教高考中語文卷的各類閱讀題型。
(一)群文聯(lián)讀,深化閱讀思維
鑒于中職生語文基礎知識較為薄弱,且閱讀題在職教高考考試中占比較大,教師應秉持因材施教的理念,精心遴選相似特質的作品,架構群文閱讀教學體系。例如,將題材相同(如記敘文、說明文)、主題一致(如環(huán)保、勵志)或流派統(tǒng)一(如浪漫主義、現(xiàn)實主義)的文章進行組合,引導學生開展聯(lián)讀活動,通過對比分析與歸納總結,逐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對于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及小說等同類文體,教師可以采用捆綁式聯(lián)合閱讀對策進行施教。例如,記敘文和小說都有人物、情節(jié)等要素,但記敘文更側重于真實事件的敘述,小說則允許虛構創(chuàng)作。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在同中求異,挖掘二者在敘事方式、人物塑造等方面的差異。而在說明文與議論文中,說明文注重客觀說明事物特征,議論文強調觀點論證,教師教學時可引導學生在異中求同,發(fā)現(xiàn)它們在邏輯結構上的共通之處。
(二)小說聯(lián)讀,總結閱讀規(guī)律
在小說教學中,創(chuàng)新性地運用聯(lián)讀方法,有助于學生構建高效閱讀技巧[3]。教師可以將教材中的小說作品,如《項鏈》《邊城》《林黛玉進賈府》《荷花淀》等作為聯(lián)讀素材,引導學生開展跨文本的深度閱讀活動。在此過程中,中職生可以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深入文本內(nèi)部,系統(tǒng)梳理并歸納閱讀規(guī)律與知識要點。從精確分析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到明確人物描寫手法(如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等)在塑造人物形象、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中的關鍵作用;從準確劃分故事情節(jié)的四個階段—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到深入理解環(huán)境描寫在營造氛圍、烘托人物心境、暗示社會背景等方面的重要意義,全面培養(yǎng)中職生的小說鑒賞能力,使其能夠靈活解讀各類小說文本,挖掘其中蘊含的文學價值。
(三)拓展閱讀,提升閱讀水平
學生閱讀課本內(nèi)小說體裁的課文后,對文學作品有了一定的理解,閱讀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在研習教材選文后,主動拓展閱讀原著全文。通過這種方式,逐步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體量,讓學生在持續(xù)閱讀中逐步掌握閱讀技巧,進而穩(wěn)步提高閱讀水平,從而更有信心、更從容地迎接挑戰(zhàn),為取得職教高考好成績做好準備。
在中職語文教學體系中,現(xiàn)代文閱讀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全方位培養(yǎng)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關鍵一環(huán),學生通過對現(xiàn)代文的深入閱讀,能夠有效提升語言理解能力、信息提取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及文學鑒賞能力等。中職生的閱讀能力直接關系到他們的語文科乃至整個職教高考成績,因此著力改善中職生的閱讀現(xiàn)狀,積極探尋并優(yōu)化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路徑,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情懷和閱讀能力,引導他們深入理解優(yōu)秀的現(xiàn)代文學作品,以此穩(wěn)步提升其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劉彬.中職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考試周刊,2015(A0):25.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課程標準(2020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3]邱承君.中職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對策研究[N].河北經(jīng)濟日報·數(shù)字報,2025-01-24.
(責編林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