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項目】本文系教育部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2024開放課題“實踐育人導向下中學生利用地域文化資源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的研究”,項目編號:KCB2024013。
【中圖分類號】G633.95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5)09-0067-03
新的高中美術課程標準提出“認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美術的文化內涵及獨特藝術魅力,堅定中華文化立場,堅定文化自信”,我國有著幾千年的發(fā)展史,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形成了眾多優(yōu)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非遺不僅積淀深厚、種類繁盛,而且地域代表性和東方美學特征明顯,蘊含著深邃的中華美育精神。將其融入美育課程,有助于學生堅定文化自信,培養(yǎng)其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和尊重。美術學科蘊含較多的非遺元素以及審美元素,在實踐育人中對樹立學生文化自信上有著極強的優(yōu)勢
木雕藝術歷史悠久,傳承千年,是一項國家級非遺,自古以來,木雕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精湛的技藝,贏得了世人的贊譽和認可,也成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之一。將木雕藝術在校本課程中開發(fā)和運用,能培養(yǎng)學生們的美術核心素養(yǎng),讓更多的孩子學習和接觸優(yōu)秀的非遺,推動本土優(yōu)秀非遺的發(fā)展與延續(xù)。木雕在今天依然十分興盛,精品木雕力作不斷、優(yōu)秀名家輩出,這些豐厚的資源對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一、木雕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價值與意義
(一)與新時代政策同頻共振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文化自信自強成為社會發(fā)展主流,這也為優(yōu)秀非遺融入中學美育提供了政策層面上的支持與保障。木雕藝術作為地區(qū)的國家級非遺項目,在群眾中間有著很廣泛的基礎,將之融入在中學的美術教育中激發(fā)學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有著巨大的助益。
優(yōu)秀的非遺融人中學美育是基于我國新課程標準所開展,與國家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木雕藝術作為地區(qū)最具特色和影響力的國家非遺,在校本課程中的開發(fā)和開展是非常具有價值的。
(二)木雕藝術提升學生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
木雕藝術發(fā)源于民間,經過千年傳承與發(fā)展,形成了精湛的雕刻技藝。學習和實踐這些技藝的過程,就是一種對美的追求和表達,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從而提升學生的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與創(chuàng)意實踐的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通過對木雕發(fā)展演變的學習,學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背景、社會風貌和審美觀念等,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和文化認同感。
(三)加強學校特色校本課程建設
在課程建設上,我國實行的是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開發(fā)模式,在實行統(tǒng)一的國家教材的同時,也賦予各個學校課程自主開發(fā)權,建立既系統(tǒng)又靈活的課程體系。在國家課程計劃框架內,將部分權利下放給學校,強調學校、地方的課程運作,主張學校師生、學生家長等共同參與到課程的決策中來。結合地方優(yōu)秀非遺建設校本課程,無疑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打造特色校本課程的重要路徑,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木雕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就突出了地方非遺美術特色課程,完善本校的美術課程體系,豐富和優(yōu)化學校的美育內涵,加強學校的特色校本課程建設。
二、木雕校本課程的內容
筆者所在學校對美術教育比較重視,積極探索將本土優(yōu)秀非遺融人學校美術校本課程。近年來,我校以木雕為抓手,結合美術課堂制定木雕校本課程教學內容,并先后將木雕工藝大師、高校專業(yè)教師邀請到學?,F場指導學生實踐操作和專題講座。同時,建立木雕工作坊,成立木雕學生社團,帶領校本課程學生參觀工藝大師藝術展覽館,走近木雕作品及工藝大師的木雕工作室等,多舉措并行讓木雕校本課程內容更加立體豐富,學生更直觀、更真實地感受木雕工藝美術魅力,激發(fā)保護和傳承非遺的熱情。
(一)木雕校本課程的整體內容設計
新的課程標準指引下,結合我校美術課程開展的特點,我們設定了教學內容中的主體課程和輔助課程,主體課程為固定校本課程教學與活動時間,輔助課程為不定期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木雕藝術活動,課內課外結合進行多層次教學,課程內容設計方案導圖如下。
(二)木雕校本課程各內容細化與實施
木雕校本課程在我校的實施主要安排在校本課程、學生社團課程和周末節(jié)假日不定時外出的研學,課程內容如下。
1.木雕校本課程主體課程內容
木雕校本課程主體課程分成三個部分,分別是木雕鑒賞校本課程、木雕實踐校本課程、木雕學生社團課程,三個部分內容有遞進和交叉關系。
A.木雕鑒賞校本課程
該課程讓學生對木雕的歷史與傳承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并學會鑒賞木雕的藝術特點,理解木雕的審美價值和藝術語言。課程內容分為四個部分:“木雕的歷史”“木雕在當代的傳承\(zhòng)"“代表性木雕大師”“木雕在生活中的運用”。本課程共計4課時,在上學期完成。
B.木雕實踐校本課程
該課程銜接木雕鑒賞校本課程,是木雕校本課程的核心課程,主要通過實踐讓學生參與木雕的制作與實踐,我們外聘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鄭春暉老師的木雕團隊承擔該課程,每周安排木雕師到學校對學生進行手把手實踐教學,通過實踐讓學生真正感受木雕藝術的特點,并初步掌握木雕的制作方法。課程內容分為三個部分:“對木雕工具的使用了解”“木雕浮雕的實踐”“木雕圓雕的實踐”。共計32課時,分在上下學期完成。
C.木雕學生社團課程
該課程內容與前兩個課程內容交叉進行,共計16課時,為教師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探究,主要內容為:“木雕工藝大師的故事\"“木雕紋飾繪制與設計\"\"木雕文創(chuàng)設計”
2.木雕校本課程輔助課程內容
木雕校本課程輔助課程分為三部分,分別是“木雕名家入校講座\"“實地拜訪木雕名家工作室”“帶隊外出觀看木雕展”。輔助課程為不定期進行,在上下學期中穿插進行,時間一般安排在課外時間。
三、木雕校本課程的實踐經驗與反思
在2021年,我校木雕藝術項目被教育部認定為“第三批全國中小學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學?!?,以此為契機,我們也繼續(xù)深化校本課程改革。結合我校近年木雕校本課程的建設與開展實例,我們進行探索與反思
(一)立足新課標與本校學情,整合資源制定教學內容
木雕文化資源十分豐富,將之運用在本地區(qū)的美術校本中是有非常多的選擇的。首先要明確調研的目的和內容,這有助于確定調研的范圍、方法和步驟,以及后續(xù)的資源整理和利用方向。其次,通過實地走訪、考察,了解木雕藝術,獲取第一手資料,這有助于更深人地了解傳統(tǒng)文化的實際情況。另外,老師們可以利用圖書館、檔案館等機構和互聯(lián)網資源查閱大量的木雕文化資料,包括古籍、文獻、檔案、圖片、視頻等資料。教師需要根據新課標和學校具體的學情,制訂符合校情、學情的美術校本教材與教學計劃。
(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實施手段
木雕是立足地方文化資源,為滿足學生的需求和體現自己的辦學理念而自主開發(fā)的校本課程,在課程教學實施中,具有靈活性和個性化特點。我們采用“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教學理念。
引進來:利用豐富的木雕人才資源,將優(yōu)秀的木雕師傅引進來,讓學生近距離了解木雕藝術,感受木雕藝術。例如,我校開設的木雕校本實踐課程,每周定期邀請木雕民間藝人、高校藝術教師到學校指導學生藝術實踐和專題講座;每周一次固定邀請一位木雕師傅,到我校為學生手把手教授木雕制作的技巧,指導學生完成木雕作品
走出去:每學期組織木雕校本課程的學生和木雕學生社團的學生,實地參觀地方優(yōu)秀的木雕作品和拜訪木雕非遺傳承人工作室,在與木雕名家面對面的交流中,帶領學生真切地感受傳承千年的木雕非遺魅力,打造立體的木雕美術校本課程體系。
(三)及時和有效的成果展示與評價
木雕校本課程的成果往往都十分精彩,教師要創(chuàng)造機會在校內外進行成果展示,如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的優(yōu)秀作品展示、該課題美術校本結業(yè)作品展、優(yōu)秀學生個人作品展等,將學生的木雕作品、木雕設計圖紙進行展示,一方面是課程的完整性的體現,另一方面激勵中學生對非遺的肯定與熱愛,輻射和影響更多同學,在校園中營造良好的非遺傳承氛圍。木雕校本課程的實施評價,不應該就是單純的結業(yè)考核,更應注重過程性評價,注重學生獲得性評估。
四、結語
通過將木雕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踐,不僅有效傳承和弘揚本地區(qū)的中華優(yōu)秀非遺,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yǎng),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展望未來,具有地方特點的優(yōu)秀非遺融入中學美術校本課程的前景十分廣闊。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人和人們對于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重視不斷提高,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學校和教師開始關注并實踐這一議題。同時,我們也需要加強對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和推廣,為中學美育提供更加豐富的教育資源和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宗軾.非遺美術元素融人中小學美育的實施路徑[J].藝術教育,2024(4):66-69.
[3]崔允.校本課程開發(fā):理論與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